馬潔
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 各系統器官尚不成熟, 尤其是肝腎功能, 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點導致兒童用藥的特殊性。藥師應根據藥學專業知識并結合兒童自身特點做好窗口發藥交待工作, 保障兒童用藥安全。現就結合自身工作實踐, 談談兒科抗感染藥物處方窗口發藥交待的注意事項, 供交流借鑒。
給藥方法簡單來說包括給藥劑量、給藥途徑以及給藥時間三部分。由于本院兒童用抗感染藥物皆為靜脈滴注或口服給藥, 給藥途徑的交待在此不予贅述。
兒童抗感染藥物的給藥劑量, 有體表面積和公斤體重兩種算法, 藥師發藥時, 應用淺顯易懂的日常生活語言, 如:3次/d, 每次半包, 每次三分之一片等, 讓患兒家屬明白。拆零藥品在口服藥袋上注明后, 也要提醒家長, 當場查看是否明白。對于醫囑劑量和說明書一致的, 也不能簡單的說“按說明服用”, 作者在窗口多次遇到家長因看不明白藥品規格而再次詢問如何服用。對于按醫師開藥習慣提前數好的拆零藥品, 如遇給藥總量翻倍的情況時, 要重新數片或將已數好的藥品合于一袋, 因為家長極有可能不清楚醫師開了幾種藥品,若是將多個服藥袋同時交給家長, 有可能被當成不同藥品而一并服用, 進而引起損害。
給藥時間由藥物動力學特點決定。本院抗感染藥物目錄中, 兒童用藥限于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磷霉素及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而窗口發藥交待用藥時間的藥物僅限于口服頭孢類、大環內酯類類藥品[1]。頭孢類藥品具時間依賴性, 要求間隔時間均勻, 分次給藥。窗口發藥時一定要向家長交待清楚, 并且簡要說明如此服藥的原因, 大多數情況下, 家長都會理解并表示依從, 若的確因某些情況不能做到, 則還要告知家長藥物還是可以起到作用, 以減輕其用藥時間不符合要求帶來的擔心。除此以外, 還需要交待藥物飯前吃還是飯后吃,如:大環內酯類藥物羅紅霉素、阿奇霉素餐前空腹服用有利于吸收及提高療效, 而同是大環內酯類的克拉霉素與食物同食則不影響其吸收, 服用時可以空腹, 也可與食物(牛奶)同服。對于大多數的頭孢類藥物而言, 空腹服用吸收較好。
抗感染藥物的不良反應比較常見的有過敏反應、胃腸道反應、肝功能異常、造血系統毒性、腎損害、凝血功能障礙、雙硫侖反應, 一般來說, 皮疹、瘙癢、腹痛、腹瀉、嘔吐等等表現易于觀察。窗口發藥時藥師要告知患兒家長常見的不良反應, 一來避免發生, 如頭孢類藥物應用期間不能服用含酒精的飲料, 通常情況下, 特別小的孩子一般不會遇到該問題, 但若值節假日期間還是要交待家長, 以免患兒有機會品嘗[2]。二來, 一旦發生較為輕微的反應, 可以減少家長的擔心。最后, 還要告知家長相應的處理辦法, 如若是靜脈給藥則減慢滴速, 若是口服給藥, 也可以由飯前服用改為飯后2 h服用, 如果患兒反應劇烈則應及時停藥, 改換其他藥物繼續治療。如果患兒病情嚴重, 療程較長, 還要定期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等。對于不能清晰表達自身感受的孩子, 交待家長常見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尤其重要。
各醫院抗感染藥大多不拆零銷售, 如果患兒較小, 很有可能患兒已經痊愈, 但藥品尚未服完, 此時藥師要交待家長適時復診以明了是否停藥, 以免用藥療程過長造成菌群失調或其他損害。頭孢類藥物對皮試的要求雖沒有青霉素類嚴格,過敏體質患兒還是要慎用, 在本院靜脈用此類藥品目前均要求皮試, 但口服用藥要求相對寬松, 對于初次服用頭孢類藥物的患兒, 藥師就要交待家長注意觀察孩子反應, 一旦發現過敏情況相對較重, 立即就醫[3]。應用頭孢類藥品期間不能服用含酒精的飲料, 也屬于注意事項交待, 不良反應中已經提及, 在此不贅述。還有一些藥物用后會出現一些現象, 如應用亞胺培南西司他汀后, 兒童??砂l現紅色尿, 這是由于藥物引起的變色, 并非血尿。應用林可霉素期間, 出現腹瀉應立即停藥。以上這些均應交代清楚, 以免引起家長恐慌。
兒童患病較為單純, 臨床聯合用藥多見中西藥物的聯合應用, 以及腸道疾病時聯合活菌制劑??垢腥舅幬锱c中藥聯合應用時, 由于中藥成分復雜, 藥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多不明確, 故工作中多交待, 二者不同時服用, 間隔1 h左右;與活菌制劑合用時, 交待兩種藥物之間間隔至少2 h, 以免抗影響療效。另外交待患兒家長, 服用活菌制劑時, 送服藥物的水溫不宜高, 以45℃左右溫開水送服。
對于大多數藥品, 儲存條件都是陰涼干燥處, 有些頭孢類藥品需避光, 活菌類制劑多要求低溫儲存。交代清楚正確的儲存方法, 保障藥品的質量, 也是藥療效果的保障。
在窗口工作能體會到家長強烈的兒童安全用藥愿望。藥師在窗口發放兒童抗感染藥物時, 要對服用方法、不良反應、注意事項、聯合用藥品及儲存方法等方面進行必要的交待,在進行用藥交待時, 要時刻提醒自己, 患者和自身在專業知識上的不對等, 不能將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理所當然的認為是患者也應熟悉明了的事情。做好窗口用藥交待, 指導患兒安全合理的應用抗感染藥物是每個藥師的職責所在。
[1] 陳新謙, 金有豫, 湯光.新編藥物學.第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34-91.
[2] 郝影霞, 錢秋玉, 王曉燕.藥師做好發藥交待的體會.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3):364-366.
[3] 李欽祥.發揮基層藥房藥師調劑發藥用藥交待作用, 提升藥學人員自我價值.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27):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