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芳
186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透析治療的護理體會
左芳
目的 探討糖尿病腎病透析患者在血壓、血糖、感染、飲食護理的效果及體會。方法 對186例糖尿病腎病透析患者進行護理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透析時有無胸悶、憋喘、頭暈、面色蒼白、心悸、出汗, 并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神志與血糖改變。對特別容易出現低血壓、低血糖的患者做好護理觀察, 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結果 通過對糖尿病腎病透析患者可能的并發癥的預防性護理, 低血壓的發生率由102例每次下降為55例每次;低血糖的發生率由86例每次下降為54例每次。結論 做好糖尿病腎病透析患者的預防性護理是透析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通過并發癥的觀察及預防, 以及心理、飲食護理能促進患者接受更好的治療。
糖尿病腎病;透析;護理
隨著人口老齡化到來, 糖尿病腎病(DN)透析患者所占比例越來越高, 可以說糖尿病腎病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 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常見原因[1]。據統計目前每4個透析患者就有1個為糖尿病腎病所致, 其死亡率明顯高于其它腎病所致的尿毒癥。所以做好DN透析患者的各方面的護理是血液透析治療的一個重要環節, 本文就鄭州市中醫院近幾年來收治的DN血透患者的護理體會總結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本院進行血透的患者186例, 其中男88例, 女98例, 年齡45~80歲, 平均62歲, 均為2型糖尿病, 共行18600次的血液透析。186例血透患者中, 26例因經濟原因難以持續血透故放棄治療, 10例病情緩解暫停透析, 現有150例維持透析。
1.2 透析方法 透析采用碳酸氫鹽透析液, 透析用水為反滲水。透析頻次為2~3 次/周, 3~5 h/次, 透析液流量 400~600 ml/min。血透通路為動靜脈內瘺或頸靜脈置管。
186例DN血透患者18600次透析期間發生低血糖27例每次, 低血壓 55例每次, 心力衰竭27例每次。
3.1 心理護理 DN透析患者一般糖尿病病史比較長, 沉重的經濟負擔和血透不適帶來的許多身體不適使得患者產生煩躁、焦慮情緒或抑郁的心理。護理時應盡可能詳細的了解患者的病情, 醫護人員應盡可能的關心體貼患者并以嫻熟精準的技術為患者治療使其對護士充滿信任, 同時做好患者家屬及單位同事的工作, 使他們用良好的心境對待、安慰、鼓勵患者, 使患者在治療中保持穩定的情緒。
3.2 飲食護理 適量飲水是治療糖尿病腎病血透患者的關鍵之一, 通常不適當的飲食飲水可導致體內肌酐、尿素氮蓄積在體內, 進一步加重病情 , 嚴重時可能導致患者死亡。 因此, 護理工作需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首先要使患者按標準體重計算進食碳水化合物的量, 再者患者的飲水應以24 h尿量而定, 以防止患者多飲多食, 加重DN的病情。
3.3 預防并發癥 ①低血壓:平臥, 停止透析并且立即吸氧, 必要時快速補充適量的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溶液;調整透析液溫度以便其在透析過程中降低血液溫度。再者要指導患者在透析前適當停減降壓藥。②感染:DN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易并發感染, 其中以皮膚感染多見, 據報道, 透析的DN患者感染和因感染導致的死亡率是非DN患者的二倍, 而規范無菌操作、做好皮膚護理是預防感染的關鍵[2], 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操作時要嚴格消毒, 內瘺穿刺點要做到及時更換。③心力衰竭:高血壓、液體超負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因素都可以導致DN患者血透過程中出現心力衰竭。故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嚴格控制水、鈉的攝入, 如控制水、鈉后仍不能控制血壓、改善心功則需遵醫適時服用降壓藥。
綜上所述, 在預防低血壓方面應該做到:①準確評估患者的透析出入量, 適當調整透析時間或透析次數;②及時發現糖尿病腎病透析患者出現低血壓的先兆癥, 迅速停止透析,可有效預防低血壓的發生。在預防低血糖方面可以做到:①血透一段時間如3 h左右應該督促患者進食甜食以預防低血糖的發生。②透析期間易出現低血糖者, 囑其透析前適量進食、透析當天停服降糖藥一次或減少胰島素用量。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在透析過程中攜帶速效救心丸。在做到以上常規護理的同時, 要多與其溝通, 多了解其真正的需求, 以使得患者良好配合護理, 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保持情緒平穩。因此, 做好護理對患者的治療有良好效果。
[1] 王叔咸,吳階平.腎臟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7:8.
[2] 王曉霞.糖尿病合并皮膚感染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 1991, 26(2):66~ 67.
2014-03-14]
450007 鄭州市中醫院腎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