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要聞
近日從農業部獲悉,2014年,全國農墾生產總值突破6500億元大關,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總產突破720億斤。
今年以來,8部委聯合對農墾進行全面調研,明確農墾要緊緊圍繞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全面建成農墾小康社會,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農業企業集團為抓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穩步推進農墾“走出去”戰略,積極探索新型城鎮化,促進農墾經濟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努力把農墾建設成為保障國家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應急基地、率先整體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板塊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
一年來,墾區聯合聯盟聯營邁出實質步伐,非集團化墾區加快公司化、集團化改造。8月,以年商品種子量5萬噸以上的黑龍江墾豐、江蘇大華、安徽皖墾等12個墾區種子企業為主體組建的“中國農墾種業聯盟”成立;9月,海南、云南、廣東農墾和中國熱科院正式簽約組建“中國農墾天然橡膠產業聯盟”;以全國農墾優勢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企業為主體組建的“中國農墾奶牛養殖場聯盟”呼之欲出。與此同時,重慶、江蘇、陜西、寧夏、湖北等墾區之間結合各自優勢,圍繞種業、乳業等加大合作力度,在構建區域性產業公司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今年通過代耕代收代種、土地托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方式,已輻射帶動農村集體土地面積約1.4億畝,江蘇、安徽等墾區直接承租農村土地勢頭強勁,目前面積已超過1000萬畝。廣東農墾加快在東南亞等國構建天然橡膠生產、加工、倉儲和營銷一體化的產業布局,現已設立20家企業,干膠年加工貯運能力達到35萬噸,接近國內消費量的10%;安徽、湖北農墾以津巴布韋、莫桑比克項目為平臺,組織省內企業成立境外農業合作開發聯盟,積極擴大非洲農業投資規模。
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改革創新力度加大,農機農藝融合、農機社會化服務、技術推廣等各項重點工作穩步推進,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突破60%,預計達到61%以上,提前一年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
農機購置補貼制度創新力度加大,政策實施更加高效規范。2014年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達到237.5億元,同比增加20億元。農業部、財政部進一步推進補貼制度改革創新,全面推行“全價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21個省份選擇部分急需機具實行敞開補貼。進一步簡政放權、簡化程序,開展了補貼產品市場化改革試點。今年全國農機購置補貼受益農戶預計超過400萬個,補貼農機(具)超過540萬臺套。
農機裝備總量平穩增長,裝備結構持續優化。2014年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預計達10.76億千瓦。拖拉機大型化、配套化的趨勢明顯,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預計達572萬臺,同比增長8.6%,小型拖拉機保有量同比僅增長0.6%。糧食生產急需的水稻插秧機、玉米聯合收獲機保持高速增長,保有量預計分別達66.5萬臺、34.3萬臺,同比分別增長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