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韜,沈福來,李秋玲
世界家庭醫生組織(WONCA)第20屆亞太會議于2014年5月21日至24日在馬來西亞沙撈越州古晉市婆羅洲會議中心舉行,會議主題為“培養未來的家庭醫生”。
本次會議分為主題會議、專題討論會和座談會、論文交流。其中主題會議主要包括以下六個主要內容:(1)關于基層醫療未來領導人的培養;(2)我們的大學是否可以培養家庭醫生?(3)世界男性健康未來發展方向;(4)關于男性健康方面家庭醫生的培養;(5)跨文化研究——當東方遇到西方;(6)2型糖尿病護理的臨床服務模式。
我國專家在座談會探討了“中國家庭醫生的培訓”相關課題,主要介紹了上海家庭醫生的標準化培訓、深圳家庭醫生的培訓模式、社區糖尿病“5678”理念和管理、香港家庭醫生標準化培訓國際經驗的分享和香港的標準化家庭醫學職業培訓。
各國的基礎醫療關注各類人群的健康行為,主要有老年人的老齡化、癡呆、摔倒及社區防跌倒項目,青少年濫用藥物及其他危害健康的行為,男性和女性健康,家庭暴力等。討論會和座談會介紹了各國常見疾病的防治和治療情況,主要有糖尿病管理新方法,慢性疼痛醫療,前列腺癌、乳腺癌初期篩查,慢性腎臟疾病管理的新進展,血脂和心血管的風險評分,心理健康的干預,案例報告的撰寫和評估等。
通過四天的會議,各國家、地區交流了家庭醫生的發展和前景,重點疾病的最新治療和干預方法,為以后工作和研究指明了方向。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我們會面臨很多的疾病,作為基層家庭醫生不僅要提供標準化的臨床服務,面臨資源有限、人力和經費短缺情況,還要承擔管理者、領導者或者其他更多角色。現在是家庭醫學黃金時代的開始,需要更多的家庭醫生投入基層醫療衛生事業。WONCA主席Michael Kidd認為大學應制定相關制度,明確如何基于社區培養家庭醫生,同時完善培訓經驗,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培訓家庭醫生的行列。烏干達的遠程教學和網絡咨詢,海地國際化的醫療團隊提供的繼續教育系統在培養家庭醫生方面有成熟的經驗。我國深圳市通過國際促進衛生保健教育聯盟(IPCEA)機構建立了一個培訓項目,一種模式是對專科醫生進行三個月的強度培訓轉變成家庭醫生,另外一種是對專科醫生進行一年培訓轉變成未來的家庭醫生,還有一種是2008年以來實行的三年教育,主要是針對在校學生的。
新加坡Kheng Hock LEE教授認為發展家庭醫學要建立多學科護理團隊,家庭醫學不僅涉及臨床醫學,更需要家庭醫生懂得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營養學、哲學等方面的知識。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專家強調了女性家庭醫生在基礎醫療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推進女性家庭醫生重視女性健康,提高女性健康狀況。
溝通能力與技巧是醫師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尤其是在對特殊病例的診療過程中,溝通顯得尤為重要。德國Michael Zitzmann博士提出在男性性功能障礙或早泄方面,提出5W詢問方式。
馬來西亞的Su May Liew教授是循證醫學的擁護者,對該方法已經研究了5年,研討會上通過簡短的互動講座和實踐小組會議,驗證循證醫學的前兩步——臨床問題的形成和文獻資料中醫學依據的獲得。
病例報告是描述臨床事件,收集與記錄疾病的臨床特征、分布頻率、危險因素、治療與預后等第一手臨床資料的研究手段。病例報告為臨床工作者形成各種臨床研究假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可以引發一系列深入研究。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們獲得信息渠道的多樣化,我們可以設計對病例報告進行系統檢索,并通過對病例報告的綜合分析進行二次研究。馬來西亞Seng Fah Tong 舉行了病例報告撰寫的互動講座,通過讓參與者按部就班寫一個案例報告的過程,研究撰寫方法,第一步是技術性的,第二步是出版和評估方面。
馬來西亞SP Chan討論了糖尿病管理的新進展,最新的研究表明,改善血糖策略已經有明顯進步,糖化血紅蛋白指標不再嚴格設置指標數值,而是因人而異,在控制好血糖的情況下,控制并發癥的發生。2型糖尿病的治療不再以胰島素為中心,治療胰島素、高血壓和血脂異常三合一的治療技術可以減少血管并發癥的出現。
新加坡Goh Lee Gan提出癌癥篩查的注意事項,癌癥標記的方法,癌癥篩查的案例研究等,日本Kanazawa提出了前列腺癌特異性抗原為基礎的前列腺癌早期篩查方法。
英國Peter MABBUTT利用臨床催眠法來治療慢性疼痛。研討會上就催眠機制、催眠技巧如何和慢性疼痛有機結合做了深入探討。
同時本次會議對以下研究給出較高支持和關注:(1)馬來西亞納閩島產前母親中新生兒黃疸的知識、方法和實踐的研究;(2)無助的家中分娩是否可行?(3)馬來西亞基礎醫療中常見精神疾病管理的改善:當前服務和未來潛力;(4)馬來西亞巴生谷女同性戀的醫療觀點和經驗;(5)成年人上呼吸道感染可以用蜂蜜減少咳嗽么?(6)馬來西亞農村衛生系統改善病人管理的證據檢索服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