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治療(CBT)是指對思維過程進行認識、識別、理解和洞察的過程。認知行為治療的目的在于改變行為,其理論是:個人的行為、態度和思維建立在自身對世界的認識方式上。在很多醫學領域可以應用認知行為治療,其既是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也適用于全科醫學服務,用來治療各種類型的抑郁癥、失眠癥、飲食紊亂、妄想癥及精神疾患中的幻想癥和焦慮癥(尤其是社交焦慮癥和恐懼癥)。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相對簡短的、主動的、指導性的和實用的治療形式。
認知行為治療的基本步驟:對患者進行教育;訓練患者控制癥狀、放松和控制呼吸的基本技能(特別是針對那些過度換氣的患者);識別、挑戰并改變一些不適宜的想法、情感、觀念和行為。
認知行為治療的基本原則和目的:讓患者的生活發生期望的改變;評價、監測并嘗試修正不良想法和行為;鼓勵積極的行為,阻止消極的行為;針對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識進行教育;鼓勵患者成為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消極的接受者);讓患者列出一個問題清單,并畫出問題的關系圖;讓患者有更現實的想法,并對現實做出適應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