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陜西安康市漢濱區畜牧中心,陜西 安康 725000
隨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大量的袋肥、農藥、飼料、獸藥的不規范使用,導致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給食品安全帶來許多隱患。近年來,部分不法分子人為在食品中添加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使人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關注,引起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作為多年從事畜牧獸醫的工作者,根據自身工作經驗,對家畜及其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綜合配套技術進行了積極探索,為促進食品安全起到積極作用。
家畜飼養場應選在地勢較高,坐北朝南,通風排水較好,遮陰透光適宜,遠離交通干線、離水源地較遠的地方;辦公區、生活區、生產區、無害化處理區相互隔離;凈道、污道分開,實行小單元式飼養或者全進全出制飼養工藝,圈舍建設科學規范,便于通風透光和飼養管理。
種公畜要純種化,種母畜實行二元雜交化,商品畜利用三元雜交化。種畜耳要肥大眼靈活有神,嘴粗上下唇齊而平;耳大向前伸直,額寬而平,略有突出;鼻孔大,后腳高,蹄要開,身軀高大,背平直,腰長肚摟臀大,奶頭睪丸對稱。
飼養管理要按不同種類不同生理階段合理配置飼料,定時定量定溫飼喂,利用兩種以上消毒藥物定期搞好消毒,按程序進行家畜免疫工作,確保家畜健康成長。
家畜飲水要符合飲用水標準。
獸藥使用方面:正確診斷疾病,對癥下藥,嚴禁濫用藥物;用藥時,按照疾病急緩,充分考慮藥物的療程及給藥時間,在癥狀消失時即可停藥;嚴格按照藥物的劑量給藥;病程長時,及時輪換藥物,防止產生抗藥性,同時考慮藥物協同作用、拮抗作用和配任禁忌,個體的過敏反應以及家畜的種類、年齡、性別和個體差異;禁止使用致畸、致癌、致突變作的獸藥,禁止在飼料中長期添加獸藥,慎重使用膽堿類的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禁止使用安眠藥、中樞興奮藥、鎮疼藥、麻醉藥、肌肉松弛藥、化學保定藥;禁止使用基因工程藥和未經農業部批準生產或者已經淘汰的藥物;嚴格執行停藥期規定;盡量使用綠色制劑,包括益生素、維生素、酶制劑、中草藥添加劑。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使用時要做到:優先使用綠色食品生產資料的飼料產品或飼料添加劑類產品;至少90%的飼料來源于已認定的綠色食品產品及其副產品,其他飼料原料可以是達到綠色食品標準的產品;禁止使用轉基因方法生產的飼料原料;禁止使用以哺乳類動物為原料的動物性飼料產品(不包括乳及乳制品)飼喂動物;禁止使用工業合成的油脂、家禽糞便;禁止使用任何藥物性飼料添加劑和激素類、安眠類靜類藥物;營養性飼料添加劑的使用量應符合國家規定的營養需要量及營養安全幅度,確保投入品安全可靠。
臨床上通過看、聽、摸、檢等方法對具有特征性病狀的典型病例進行確診,無典型癥狀者,了解疫病流行概況、傳染源調查、傳播途徑和方式的調查以及病理學、病原學、血清學診斷,必要時進行實驗診斷,發現疑似傳染病時,應及時隔離病畜,并立即向當地動物疫病監督機構報告,確定一般疫病時,采取隔離、治療、免疫、消毒、無害化處理等綜合防治措施,及時控制和撲滅疫情;確診為重大家畜疫情時,要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及時劃定疫區,受威區,對疫區進行封鎖,對染疫或疑似染疫家畜立即進行撲殺、深埋,對被污染物品進行徹底消毒,對受威區家畜進行緊急免疫接種。
(一)產地檢疫。一是“問”:問來源、問病史、問環境、問防疫飼料管理;二是“看”:看運動、看休息、看飲食、看免疫;三是“檢”:視檢、聽檢、觸檢、測檢;最后進行出證、禁銷、治療、記載。
(二)屠宰檢疫。宰前:查產地證、查運輸證、查免疫證;視檢、聽檢、觸檢、測檢;作出準宰、急宰、緩宰、禁宰的決定。
宰后:視檢、聽檢、觸檢、測檢;查頭蹄、查內臟、查胴體、查寄生蟲;剖咬肌、剖腰肌、剖淋巴結、剖內臟;摘甲狀腺、摘腎上腺、摘病變淋巴結、摘感染部位。準銷時:出證、蓋章、記載、收費;禁銷時進行高溫、銷毀、消毒、記載處理。
(三)運輸檢疫。問疫情、問收購、問飼喂、問運輸;查證明、查印章、查數量、查質量。最后作出補檢疫、補消毒、補證明、補收費處理。
(四)快速檢疫。用PH值試紙快速檢測肉的新鮮度,PH值在5.8~6.4為新鮮肉的,PH值高于6.4者為腐敗肉。
家畜進入屠宰場首先要檢查產地檢疫證明,家畜健康,無瘦肉精和藥物殘留者待宰,通過24小時觀察無異常者,方可進行電麻,放血、脫毛、開膛等屠宰程序,官方獸醫與屠宰同步開展對頭、蹄、內臟、胴體檢疫,合格者蓋印、出證、肉品進入攝氏0-4℃遇冷間排酸10小時以上進行銷售,檢疫不合格者,加蓋不合格印章,出具無害化處理通知書,監督廠方進行高溫、化制、銷毀處理,確保出廠肉品質量安全。
一是通過養殖協會統一供貨,統一防疫,統一治療,統一銷售,確保投入品質量安全;二是實行優質優價收購,用市場手段發展安全家畜產品;三是防疫監督機構組織制定畜產品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并監督實施,從而保證家畜及其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