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文輝 曾紀華 范水生
1.上杭縣臨江鎮人民政府,福建 龍巖 364200
2.上杭縣農業局,福建 龍巖 364200
3.福建農林大學,福建 福州 350002
上杭縣具有適宜蘿卜生長的氣候條件、土地資源和豐富的生產、加工經驗。上杭蘿卜干作為閩西八大干之一在福建早已有名,其色澤金黃、皮嫩質脆、甘甜醇香可口的獨特風味成為蔬菜加工的上品,并以其開胃消食、清涼解毒的功效備受人們的喜愛。
《上杭縣志》及有關資料記載,早在明初上杭蘿卜就頗負盛名,迄令已有五百多年的栽培歷史,目前上杭縣蘿卜主要產地為臨城、湖洋、廬豐等鄉鎮,年均種植面積約1.9萬畝,隨著蘿卜產量的穩步提高,上杭蘿卜種植面積有逐年擴大的趨勢。
上杭蘿卜干產于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早在明朝初期就被譽為“閩西八大干”之一。上杭縣在上世紀50年代創辦了蘿卜干加工廠,為了發揮傳統產品的資源優勢,1996年上杭縣委、縣政府將蘿卜產業列為“九五”期間振興上杭經濟的七大農業支柱產業之一,帶動發展了紫金礦業集團酒業公司蘿卜干廠、汀江蔬菜加工廠、蛟洋豐農食品廠等個私或股份企業,生產與銷售形勢在1997年上半年達到高潮,之后出現了加工廠無法收購與生產基地已訂產銷合同的鮮蘿卜、生產基地初加工產品被深加工廠拒收、新開發的腌蘿卜由于滅菌技術無法過關導致已進入銷售渠道的產品出現“脹袋”紛紛退貨等現象,在這些因素的交織影響下,1997年下半年以后上杭蘿卜產業走向低谷[1]。
上杭縣已發展種植蘿卜2.1萬畝,其中示范種植基地4000畝,主要分布在臨城鎮、湖洋鎮、廬豐鄉等地。目前上杭縣蘿卜生產企業主要是福建豐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杭縣紫金食品廠,其他本地生產的蘿卜干多為小作坊生產。上杭縣蘿卜企業主要以生產加工蘿卜干為主,蘿卜干在工廠規模化生產過程中色、香、味等會發生變化,與傳統工藝加工生產蘿卜干風味不同,在企業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后,仍未在加工品種上和制作工藝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此外,上杭蘿卜生產企業還要面對外縣市同行的激烈競爭,外地企業生產加工的蘿卜產品正逐漸打開上杭市場,并搶占上杭蘿卜產品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上杭蘿卜生產企業減少蘿卜產品生產規模,把生產重心轉向其他利潤豐厚的產品,導致上杭本地蘿卜生產企業市場占有率減少。
3.1.1 生態條件好
氣候條件好:上杭城區年平均氣溫20.0℃,年降雨量1646毫米,年日照時數1801小時,無霜期277天;土地資源豐富:上杭縣境內丘陵山地占79.9%,耕地占8.9%,水面及其他占11.2%,大致為“八山一水一分田”格局;水資源豐富:上杭縣轄區內水系密布,各溪流呈樹枝狀分布,絕大部分屬汀江水系,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26條。
3.1.2 農業基礎好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優良的基礎設施,大大促進了上杭農業的快速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2012年國家農業部認定上杭縣為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上杭縣按照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項目建設的要求,實施建設茶葉、蔬菜兩個產業體系,同時,上杭縣也是我國2012年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之一。
3.1.3 上杭縣蘿卜產量不斷提高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步伐的加快,上杭縣蘿卜種植農戶學會采用了新品種、地膜覆蓋、遮陽網及防蟲網、根外追肥等多項新技術,并逐漸掌握了根據氣溫的變化、降水的多少、土壤養分含量的多少來實施栽培措施的技術,如適當推遲播期、與其他農作物間作、套作等,通過科學栽培使上杭縣蘿卜產量穩步提高,產量由2005年的1370公斤/畝提高至1505公斤/畝[2]。
3.2.1 產品成本高,市場競爭力低下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上杭蘿卜干主要有兩類:一是原味、原條包裝,需烹飪后食用。此類產品能較好地保持傳統的風味,但由于宣傳等因素,現有消費市場占有率非常有限;二是即食型小包裝產品,也是現在上杭蘿卜干的主打產品,與目前市場銷售的浙江蕭山蘿卜、四川省川南釀造有限公司、漳州市漳浦縣惠揚食品加工廠的蘿卜制品相比較,其色澤、脆度和口感上基本沒什么區別,但是上杭蘿卜干價格比較高,因此市場競爭力不足。
3.2.2 市場開拓不力,產品營銷不暢
上杭縣蘿卜生產企業由于本身規模小,業務所涉及的區域有限,加上缺乏開發新市場的流動資金、開拓外地市場的營銷隊伍,無法建立起可靠、完整、高效的營銷網絡,導致上杭蘿卜干產品知名度不高,產品銷售不暢。
3.3.1 農業政策的推動
為推進上杭縣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上杭縣在發展生產、鼓勵農產品銷售、品牌培育和產品宣傳等方面都加大了財政補助力度,并積極兌現獎勵資金。
3.3.2 良好的出口大環境
國際蔬菜產品的市場需求日益旺盛給我國蔬菜產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時機,然而我國出口量不足總產量的2%[3],由此可見我國發展出口蔬菜的形勢一片大好。我國是蘿卜凈出口大國,我國蘿卜出口量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一直保持快速增長,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蘿卜出口量由1992年的1.6萬噸增加至2009年的43.6萬噸,出口產值由1992年的484萬美元增長至2009年的16878萬美元,這期間出口額增加了接近34倍,然而我蘿卜凈出口量占產量比重才2.7%,由此可見蘿卜國際市場潛力巨大[4]。
3.3.3 巨大的加工增值空間
一般情況下,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產值和農產品的產值之比是3:1,而中國只有0.6:1。在美國,加工菜與鮮菜的比例已從上世紀60年代的0.6:1上升至如今的1.5:1,而我國蔬菜的加工量只占總產量的5%左右[3],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產品加工方面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3.4.1 農業生產要素的轉移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大量農業用地非農化,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向城市從事第二、第三產業,造成農村優質勞動力大量流失,現代農業的發展不但缺少勞動力還缺少技術和資金,由于第二、第三產業的回報率比第一產業更高,導致金融資本更多的流向收益高的第二、第三產業,造成農業發展所需的金融資本非常匱乏,上杭縣蘿卜產業化發展同樣面臨著農業生產要素流向其它產業所帶來的不利影響[5]。
3.4.2 居民消費觀念和消費心理的變化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顯著提高,居民群眾的食品消費觀念和消費心理發生巨大轉變,由原來單一的滿足溫飽和口味型的消費觀念,向追求食品消費的安全性、便利性、休閑性、口感性、功能性和環保性等多維度和健康型理念轉變[6]。
3.4.3 消費者品牌意識的提高
實施名牌戰略不僅是時代的潮流更是發展的需要,尤其在改革開放之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從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的時期進入到追求品質生活的時代。在這大背景下,消費者對社會產品的需求不再是量的滿足,對社會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多地追求品牌產品[7]。
上杭縣農業推廣部門根據農民素質水平和產區環境質量規劃建設綠色蘿卜生產基地,通過提高管理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加強環境評估監控,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以及建立健全上杭綠色蘿卜生產技術規范和產品質量標準等方面,積極擴大上杭綠色蘿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支持和引導農民加強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以增強上杭縣蘿卜生產抵抗自然災害和抗風險能力。
上杭縣要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培育、發展、壯大一批輻射廣、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在資金、稅收、信貸、用地、流通等方面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大力扶持企業生產規范、標準、優質、安全的產品,并鼓勵國有、個體、私營、外資等多種經營主體參與產業化經營;積極引導建立和完善龍頭企業、農戶和中介組織三位一體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分享生產、加工、銷售各方面的利益,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的經濟的作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意識的提高,消費者對食品的品質要求不斷提高,各種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并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在這種形勢下,上杭縣采取市場營銷對策就要全面調動政府、企業和農民三者的積極性,加快農業科技創新來促進綠色技術開發利用,推廣環境保護型、綠色能源型、資源節約型、立體復合型、物質循環型等技術,充分利用生態工程技術、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和信息技術發展配套綠色農業技術,并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和機會宣傳上杭蘿卜產業特色,全面打造上杭蘿卜綠色品牌。
上杭縣要發展蘿卜產業,打造蘿卜產業品牌形象,需要做好以下各方面工作:(1)制定上杭縣蘿卜品牌生產的質量標準,推行產品質量認證,并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提升品牌質量;(2)積極開展地理標志產品申報。通過申報地理標志,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經濟優勢轉化為可持續發展優勢,從而促進上杭蘿卜產業升級,推動地方經濟發展;(3)實行區域品牌與企業品牌共建。企業應建立自己的品牌,把上杭蘿卜品牌與生俱來的歷史優勢與企業品牌有效結合起來,擴大品牌影響力。
[1]上杭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上杭年鑒(1997)[M].福建:上杭年鑒,33-34.
[2]李國勤,羅茂華,李煥昌.上杭縣統計年鑒(2012)[M].福建:龍巖市海得寶印刷有限公司,2012.9
[3]郝寶文.濰縣青蘿卜發展現狀與方向研究初探[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5.
[4]胡向東,李娜,何忠偉.中國蘿卜產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J].農業展望.2012.10:35-40.
[5]楊海波.懷化市現代農業發展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1
[6]王先蒙.安鄉食品產業發展戰略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1
[7]牛欣會.我國企業實施名牌戰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0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