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淵韜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浙江 杭州 310018
隨著近幾年教育事業的高速發展,各高校的設備資金投入也日益增長,其中大型儀器所占比例也越來越高,我校在這方面也有較大支出。但各高校大型儀器開放程度不高、共享共用較少、設備利用率偏低等情況普遍存在,造成了資源的閑置浪費;而另一方面,很多老師由于缺乏專業的大型儀器,致使科研實驗手段單一,直接影響了科研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更加合理的利用資金,對大型儀器進行科學管理,實現效益最大化就顯的尤為重要。
高校普遍存在重錢輕物、重購輕管的現象,雖然有針對性地制定了一些制度,但不成體系,缺乏可操作性,在管理環節上存在漏洞,造成管理失控,重復購置、閑置浪費、毀損丟失、私用公物等現象時有發生,卻沒有一種有效的監控和考核手段加以制約。同時,就我校而言,各個學院、實驗室間互借儀器設備的情況已經常出現,但由于缺乏切實可行的大型儀器開放、共享、共用制度[1]和統一的計費標準,其操作流程、成本核算、收費標準、儀器管理人員和實驗技術人員的相應工作量計算等均有待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對相關人員的激勵不足,導致其工作積極性不高。
大型儀器的管理工作較為繁瑣,不僅包括通常的驗收、登記入賬、閑置調撥、報廢、報損等賬、物的管理,還包括監督考核、使用和維護的管理。目前各高校普遍采取的管理模式就是校院兩級管理模式,學校設有專門的設備管理部門,統管全校所有的儀器設備,各學院、部門設有設備(或資產)管理員,負責該學院、部門的設備管理。但從實際管理狀況看,各學院、部門的設備管理員基本為兼職,與大型儀器的實際管理和操作人員管理脫節,管理效果較差。很多設備管理員對本學院的實驗室設備情況了解不足,無法及時掌握大型儀器的使用狀況,容易造成學校國有資產的流失。
實驗室是高校大型儀器最集中的地方,但往往在實驗室建設中過于強調專業的特殊性,追求小而全,相應大型儀器的配置也隨之出現局限性,專業性愈強,使用面就愈窄,導致利用率低下,閑置浪費也就愈多。有的缺乏認真論證,到貨后才發現選型不恰當或暫時用不著,甚至發生到貨多日不開箱;有的不顧實際需要喜新厭舊,片面追求高、新、全,既多花了錢又使許多功能得不到開發利用,造成閑置浪費;有的好打小算盤,多多益善,寧可閑置也不調配給別的部門使用,急需部門只能重復購置;有的以教學需要為由,行少數人使用之實,自然利用率就不高,資產的效益難以發揮。
大型儀器的管理、維護和運行,一般需要專職技術人員負責,而在設備的使用中還會產生設備維護費、材料消耗費、水電消耗費、技術服務費、設備折舊費、管理費等等費用。儀器所在學院或部門由于受到人員編制和資金短缺的制約,當有其他單位想借用其儀器時,往往因擔心儀器使用頻繁造成損耗及相應的工作量無從落實等,相關管理人員和實驗技術人員會婉言謝絕。即便是實行了大型儀器共享的高校,大多數由于制度不完善、收費標準難以激發管理人員積極性以及共享的大型儀器規模較小等原因,獲得的共享收益仍極為有限,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ISO8402——1994《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術語》對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定義是: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于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2]。
過去的管理往往以事后檢驗為主,而全面質量管理則是倡導預防、改進為主的理念,通過科學分析影響質量的各種因素,緊抓主要矛盾,全員參與,使生產經營所有活動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程序下始終受控,同時在工作中將過去的以分工為主轉變為以協調為主,使組織聯系成為一個緊密的有機整體[3]?!叭笔侨尜|量管理的核心所在,它明確指出了這是一種全員參與的,采用各種科學方法進行的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管理。
3.2.1 樹立全新的質量觀念
在高校大型儀器管理中引入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就必須要樹立一種全新的對質量的認識、理解和態度[4],即全新的質量觀念。
一是消費者中心觀念。高校大型儀器管理其實也是服務的一種,所有高校設備管理人員是其服務的主體,而高校全體師生乃至社會是其服務的對象。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方針政策和實際操作中,充分考慮到消費者的需要,把“一切為了消費者”作為質量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屬?!耙匀藶楸尽闭f的正是這種觀念。
二是質量最佳效益觀念。高校大型儀器管理實行全面質量管理的真正目的在于實現“持續的質量提高”[5]。要想持續的提高學校的大型儀器管理質量,只有以客觀的數據資料為支撐,科學分析,制定并實施一系列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繼而堅持不懈的持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益和效率,從而為高校和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收益。
3.2.2 全面的質量標準
高校大型儀器管理的質量具有綜合性,理想的高校大型儀器管理應主要具備以下幾點:
⑴管理機構明確分工,各司其職,高效運轉;
⑵管理制度完備,責任落實到位;
⑶監督機制完善,杜絕腐敗滋生;
⑷管理隊伍素質好,效率高,管理意識強;
⑸評估考核機制到位,有效提高大家的管理積極性;
⑹成果顯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
3.2.3 全始全終的過程管理
要實現管理的高質量,就必須堅持高校大型儀器的全程管理。全面質量管理的全程性包括大型儀器的申購、論證、采購、驗收、入賬、維護、變動、處置等的全過程的質量管理。
3.2.4 全方位的管理內容
⑴改革管理機制,這是根本核心;
⑵健全規章制度,這是必備條件;
⑶加強隊伍建設,這是運作關鍵;
⑷建立共享平臺,這是有效保證。
學校實行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使用單位的三級管理模式。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作為一級機構主要負責宏觀管理和指導,以及與上級主管部門、外單位的聯系與協調;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作為二級機構負責具體的日常管理事務;而各使用單位作為三級機構,通過將部分權力下放,提高其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也有利于自下而上的監督。同時,財務處對大型儀器管理進行財務監督,紀檢、監察、審計處主要負責對整個管理體系的全面監督,從而構成了一個多層次的分級管理體系,力求將管理過程中的錯誤、腐敗問題等降到最低點。
制度建設方面,我校完善了儀器設備的申購論證、驗收、使用、維護、維修、考核等規章制度,以及大型儀器管理制度、實驗設備共享管理辦法、大型儀器共享收費標準等,明確提出儀器設備對校內外開放,有償使用;采用多種收費模式,各種類型儀器單獨定價、校內外差異化收費、長期合作單位費用優惠等,并可提供儀器設備的使用培訓;設立校內開放共享基金,做到基金的良性滾動;強調資源開放共享、設備利用率等指標納入年終績效考核,確保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實,充分調動各方的工作積極性。
為有效避免儀器設備重復購置、利用率低下的問題,改變目前相對封閉的實驗體系,我校主要從三方面入手加強儀器設備的科學規范管理:一是結合我校的整體學科規劃,整合同類學科專業的現有資源,使學院、系所的界限模糊化,逐步整合教學類實驗室為專業明確的教學實驗中心,并由學科帶頭人牽頭整合相關的學科實驗室、研究所、工作室,改變以往實驗室各自為政,多而不精的局面;二是嚴格把控管理的源頭,盡量減少儀器閑置、利用率低下的情況,要求學院在每年年末上報下一年度計劃,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進行審核,對大型儀器還必須進行技術和市場調研,填寫共享承諾書,并組織專家對儀器的性能指標、教學科研必要性、利用率、共享覆蓋面、物質保障條件等方面進行論證,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型儀器的重復購置,并為儀器的開放共享創造了條件;三是利用網絡技術實時監控大型儀器的使用情況,根據實際運行數據安排對外開放時間,對長時間處于停機狀態的設備采取必要措施,實現管理部門與學院、實驗室的信息對稱。
一方面,進一步提高管理隊伍的素質。通過有針對性地舉辦一些相關的網絡技術及業務知識培訓、發放培訓學習資料、定期實地了解情況、通過電話或網絡等現代化通訊手段溝通和聯系等等方式,使專職管理人員和實驗技術人員不斷吸取新的知識,使之具備操作網絡管理軟件、獨立解決部分問題的能力,從而保證日常業務的有序、正常運轉,并能進一步提高整個管理隊伍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力求使大型儀器共享和收益的理念深入人心。通過各種文件、會議傳達資產管理相關制度,配合宣傳欄等形式,加強相關政策和管理理念的宣傳,提高教職工對大型儀器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從而自覺維護大型儀器的科學規范管理,促進大型儀器開放共享的健康發展。
由于我?,F有4個校區,彼此的地理位置相距甚遠,集中式的大型儀器共享中心模式難以滿足要求,因此,我們建設了基于網絡技術的實驗室與大型儀器開放服務平臺,為學校大型儀器和實驗資源在校內外的共享共用提供了統一的技術平臺。它能有效集成原來相對零散分布的資源,提供多種“資源有控共享”的手段,滿足人們對廣域范圍內各種資源的共享需求。通過該平臺管理分布在校區的大型儀器和相關資源,提供遠程共享訪問、資源調度、數據存儲傳輸和可視化等手段,實現各學院、實驗室之間,以及與外單位的橫向聯合,實行有償使用,提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目前初步實現:
⑴校內全面開放:實驗室與大型儀器開放服務平臺在時間、內容、對象等方面實行校內全方位開放。全體教師以及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可對全校的實驗儀器進行自由選擇,教師可利用平臺的資源進行教學研究和科研,學生可自由選課;各實驗室在課余時間全部開放,雙休日也不間斷,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驗預習和復習,也可在老師指導下自選項目進行實驗。
⑵校外開放:利用學校地處下沙高教園區,高校相對集中的地理優勢,與周邊兄弟院校建立了聯合協作機制,指導其他高校的實驗室建設,承擔其他高校的部分實驗教學任務,承擔繼續教育、自學考試、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等的部分實踐教學,還為校外的企事業單位提供測試分析等服務,實現了資源的對外有償共享。
通過全面質量管理在高校大型儀器管理中的應用,使得分工更趨合理,職責明確,顯著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強化了監督與控制,提高了各級管理人員以及教職工的管理意識和工作積極性。從而促進了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了大型儀器的開放和共享,提高了設備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在大型儀器的有效使用期內,充分發揮其作用,促進設備保值增值,使大型儀器管理形成良性循環,進一步降低辦學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胡寧,孫世媛,張銳.大型儀器平臺建設與管理的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0):16-18,21.
[2]肖曉春.高等教育全面質量管理研究[D].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3]余波.企業工程建設項目目標系統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4]董華.基于質量信息集成的“全質量”管理系統實現技術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5]黃賜英.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在高等教育質量管理中的應用[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