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原 牛潤盛
(中國人民銀行汕尾市中心支行,廣東汕尾 516600)
利率市場化是深化金融改革和完善宏觀調控必然選擇,也是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內容。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商業銀行風險逐漸加大。近兩年,我國利率化步伐明顯加快。2012年6月7日,央行非對稱降息,將存款利率的浮動區間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2013年7月19日,央行宣布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貸款利率浮動不再設下限,取消農信社貸款利率2.3倍上限。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提速。2013年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指出近期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工作三大任務:一是建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二是開展貸款基礎利率報價工作;三是推進同業存單發行與交易。2013年10月25日,貸款基礎利率(Loan Prime Rate,簡稱LPR)集中報價和發布機制正式運行。目前只有存款利率上限未全面放開。
中小商業銀行與大型商業銀行相比,存在貸款周期短、存貸期限不匹配等問題,存貸利率的非對稱性波動會加劇其風險敞口暴露,經營風險更大。我國利率市場化過程中是否會發生類似美國利率市場化壓垮大批中小銀行的事件值得研究。因此,中小商業銀行如何積極利率市場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利率市場化改革必須具備一定條件。汪宏程(2011) 在總結利率市場化的國際經驗基礎上,指出宏觀經濟環境穩定、社會資金配置市場化、金融市場和金融體制完善、金融監管體制健全是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條件,并對我國利率市場化提出針對性建議。易綱(2009)總結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中國利率市場化歷程,總結了雙軌制推進改革取得的成就,支持產權清晰、自由競爭和退出機制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條件。韓鑫韜(2011)認為韓國利率市場化失敗原因主要有選擇時機不當,宏微觀經濟不穩定,金融監管和貨幣政策工具缺位,國有銀行私有化改革不徹底,存貸款利率的改革步伐不協調等。劉曦(2012)認為印度自1985年啟動利率市場化對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有效性、提高大型銀行核心競爭力、增強金融產品創新驅動力等幫助很大,也存在推進步伐過快等問題。
利率市場化要求金融機構轉變管理方式、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實施多元化經營。羅熹(2013)認為商業銀行應通過調整經營模式,調整風險偏好,拓展金融資產服務,實施綜合化國際化經營,提高風險管理能力等應對利率市場。許坤、邰瑩瑩(2013)認為中小銀行應抓充分發揮其機制靈活性和服務中小企業的業務特點,大力發展特色化和個性化業務,注重質量的提高。左中海(2012)中小銀行應建立科學的產品定價機制,使貸款報價能夠覆蓋資金成本、經營成本以及所承擔的風險,提高產品創新能力,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提升非息收入占比是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必由之路。樊志剛、胡婕(2012)不斷加快的以存貸款利率放開為核心的利率市場化步伐,要求銀行經營轉型,調整信貸結構,通過不斷拓展中小企業及個人貸款業務,提高信貸資產整體利率水平,獲取更多的利差收益;大力拓展非利息業務,加快手續費傭金、保險等收入的增長速度,不斷擴大利潤來源。尹繼志(2011)認為商業銀行應建立風險規避、風險分散、風險轉移、風險補償等利率風險控制機制,推出更多的投資理財、財務顧問、資產管理、資金結算、擔保、保函、代理等高附加值的業務品種,使經營收益來源多元化。嚴敏(2013)研究發現,中小銀行區域特征明顯,具有信息成本優勢;業務審批速度快,具有交易成本優勢;監督成本優勢。
利率市場化之后,中小銀行所依賴的高利差盈利模式無法持續。據統計,美國銀行業在利率市場化之后,存貸款平均利差減少了54個基點,日本銀行存貸利差減少82個基點,臺灣地區存貸利差減少約100個基點。我國商業銀行由于長期受到體制影響,傳統利息收入過高,而非利息收入明顯偏低。利率市場化使凈息差減小,2011年以來,凈息差均值3%以下,而且有逐步下降趨勢(表1)。利率市場化后中小銀行為了取得存款資金而提升利率,通過銀行業間的不斷競爭使存款利率上升,導致了融資成本的增加,從而增加存款利息支出;中小銀行間為了奪得市場客戶,通過不斷的競爭形成了一種比較低的貸款利率,從而減少了貸款利息的收入。中小銀行長期依賴的高利差的盈利模型將無法持續,面臨的改革和轉變收入結構的壓力十分緊迫。

表1 2011-2013年上半年年商業銀行凈息差
利率市場化帶來利率風險,中小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難度上升。在管制利率體制下,各中小銀行都按照中央銀行規定的利率水平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利率風險并不明顯,商業銀行基本不用考慮利率風險問題。然而,在利率市場化以后,利率波動的頻率和幅度將會提高,并使利率的期限結構變得更加復雜,管理利率風險的難度逐步增加。國內利率衍生金融工具市場尚不成熟,無法運用表外手段對沖利率風險,這樣就只有依靠表內調節,即通過改變資產負債的結構來改變利率敏感性缺口大小。目前商業銀行在表內負債調節中仍處于被動地位,因此加強對資產業務的利率風險管理就顯得至關重要。利率市場化還帶來信用風險。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會使潛在的信用風險逐步增加。信息不對稱使得銀行不能完全觀察到借款項目的風險程度。當銀行調高貸款利率,利率的提高將產生兩種作用:一是高貸款利率會拒絕低風險的借款人,因為面對銀行高利率只有那些高風險高回報的借款人才會借款,極易產生逆向選擇。二是高貸款利率會刺激借款人獲得借款后從事高風險活動,引發道德風險。以上情況使貸款項目質量整體下降,增加未來違約的信用風險。
利率市場化加大了中小銀行產品定價的難度。中小銀行本身在產品定價方面能力有所欠缺。在利率市場化后,由于利率的靈活性,中小銀行可以根據不同產品的特點、資金成本、競爭策略、客戶價值、風險程度和目標利潤進行自主定價,競爭格局由原來的非價格競爭轉變為價格競爭,定價能力成為中小銀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金融產品定價不僅涉及經營目標、戰略決策和市場策略等宏觀場面,還與信貸風險、供求情況和成本費用緊密相連,這些對中小銀行來說都是巨大挑戰。調查顯示,大型商業銀行已建立了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機制FTP),按照風險等級確定貸款利率浮動比例,而中小金融機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城市商業銀行)貸款定價制度相對滯后。例如,汕尾轄區5家農信社貸款定價在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基礎上,按照省聯社貸款風險相關制度(原則性、粗線條)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或下浮利率,并未按照市場資金供給關系變化、客戶實際情況變化等及時調整利率,利率定價機制不完善。
利率市場化將加劇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壓力。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種。內源融資是指通過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來補充資本,外源融資是指利用股權資本、債務類工具、混合型權益等各外源資本工具進行資本金的補充。利率市場化影響商業影響資產負債結構,給資本管理帶來風險。利率市場化使商業銀行的利潤下滑,降低了商業銀行的資本積累能力,對商業銀行滿足資本充足監管要求帶來一定程度的風險。相較大型銀行,中小銀行更加依賴內源融資來補充資本。截至2011年末,大型銀行的平均利潤留存率為63.0%,而中小銀行卻高達84.2%。利率市場化后,凈息差收窄必將影響中小銀行留存收益,若維持內源融資規模不變,只有提高利潤留存比率。但目前中小銀行的利潤留存比率普遍高于70%,進一步擴大留存比率空間非常有限。
中小銀行信用程度遜于大型商業銀行,不得不以高于金融機構平均水平的存款利率和低于金融機構平均水平的貸款利率來吸引客戶,導致成本上升,這種“高存款利率,低貸款利率”的利率競爭格局將會大大減少各個中小銀行的利潤。同時,過高的利率使許多低風險的借款人退出信貸市場,只有高風險的借款人保留在市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增加。利率市場化后,中小銀行通過提高貸款收益率緩沖存款成本上升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這是以提高風險容忍度為代價的,將導致競爭力弱的中小金融機構逐漸被邊緣化,甚至被淘汰出市場。國際經驗表明,利率市場化后中小銀行經營管理風險增加。在快速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國家,如拉美地區的阿根廷、智利等均出現了名義利率急劇上升、金融機構大量倒閉的現象。即使是利率市場化歷程在10年以上的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也在改革過程中出現大量中小銀行破產倒閉,如因推進利率市場化,美國僅1987年到1991年平均每年就有200多家銀行倒閉。
中小商業銀行應著利于實現業務處理的專業化、流程化、集中化管理,真正實現管理與經營緊密結合,使銀行的決策管理部門能與市場融合,對市場的變化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結合中小商業銀行組織人員少的特點,完全可以做到集中綜合授信、集中綜合審貸,并且做到自上而下的內部監督。為應對因利率市場化帶來的經營成本提高,中小商業銀行必須做到機構進一步整合,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的基礎上,優化增量、盤活存量,以此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加強制度建設與流程設計,比如零售條線的改革深化,企業金融、金融市場條線的改革啟動,以及風險管理體系、財務管理體系的改革等等;部門間的配合協作日益成為常態,進一步強化“統一銀行”、“流程銀行”的理念和意識,完善制度和流程的管理,提高效率。
中小商業銀行應加大產品創新能力,大力拓展多元化營業收入,提高中間收入所占比重。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隨著利率市場化機制的建立,都把眼光盯在了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上,表外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正日益提高。中間業務的發展水平是利率市場化后,決定商業銀行利潤和市場地位的分水嶺。中間業務是不構成銀行表內資產與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可以為商業銀行提供收益,但不承擔利率風險。要通過資源傾斜和管理政策引導,大力發展中間業務,逐步改變銀行大部分的業務仍是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經營收入主要依賴資產負債業務的現狀。這也是商業銀行規避利率風險和實現穩健經營的重要手段。
中小商業銀行應不斷提高存貸款等金融產品的科學定價能力。利率市場化本質上就是金融產品的價格競爭。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中小銀行更應盡快明確利率定價的原則和考慮因素,以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為核心建立利率定價模型,建立科學的產品定價機制。首先,綜合考慮資金供求、資金成本、目標效益、競爭策略等因素,確定基準利率,并根據分支行經營管理水平,授予相應的價格浮動權。其次,建立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商業銀行產品的風險定價體系,針對不同產品所承擔的風險確定其相應的定價目標、定價策略、定價方法等,并根據市場變化隨時進行調整。再次,探索客戶差異性定價法,根據客戶給銀行帶來的綜合收益不同實行差別定價。最后,合理確定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在利率杠桿作用下影響行內資金的流向和流量。
中小商業銀行應培養優勢業務,走差異化發展道路。相較大型銀行,中小商業銀行在資產規模和經營范圍上不具有競爭力,但是中小型商業銀行的業務審批速度更快、地緣和區域優勢明顯。因此,中小商業銀行應利用其在當地的地位及對當地企業的信息優勢,為當地企業和居民提供更親切、更貼心的服務,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同時,加強與其他區域中小型金融機構間的協作,發揮協同效應,共同抵御風險。
積極探索通過發行優先股、創新資本工具或開拓境外發行市場等方式,為銀行多渠道籌集資本,支持民間資本與其他資本按同等條件進入銀行業,促進銀行資本來源及股權結構多元化。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內,調整主發起行與其他股東持股比例,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探索優化銀行業分類監管機制,對不同類型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經營地域和業務范圍上實行差異化準入管理,建立相應的考核和評估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廣覆蓋、差異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務。
[1]易綱.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場化進程 [J].金融研究,2009,(1).
[2]汪宏程.利率市場化的國際經驗、條件與改革建議[N].中國金融,2012,(15).
[3]韓鑫韜.韓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教訓及啟示 [J].中國金融,2011,(15).
[4]劉曦.印度利率市場化改革及啟示[J].武漢金融,2012,(6).
[5]羅熹.利率市場化下銀行經營轉型[J].中國金融,2013,(3).
[6]許坤,邰瑩瑩.利率市場化下中小銀行的危與機[J].中國金融,2013,(2).
[7]左中海.利率市場化與中小銀行轉型 [J].中國金融,2012,(15).
[8]樊志剛,胡婕.利率市場化對銀行業的挑戰 [J].中國金融,2012,(15).
[9]尹繼志.對穩步推進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探討[J].南方金融,2011,(7).
[10]巴曙松.利率市場化對中小商業銀行的挑戰[N].中國經濟時報,2012-05-15.
[11]趙建軍.利率市場化影響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N].上海證券報,2013-02-06.
[12]朱霞,劉松林.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2).
[13]嚴敏.利率市場化對中小商業銀行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金融發展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