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改革是最大紅利 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
在國務院2012年11月21日召開的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李克強強調,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要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
李克強突出強調:“改革還是最大的紅利!”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表明我們已經進入決定性階段。他提醒與會者,十八大報告首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兩個目標并列相提。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前面,又增加了一個“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說明發展方式轉變與改革開放密不可分。
李克強指出,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成就,這個甜頭我們已經嘗到。“我們必須也只能往前走,沒有退路。”他說,“要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須通過改革開放。”
李克強說,我們不片面追求GDP,將來的發展可能會經歷一個中速增長期,很難長久保持兩位數,但是只要保持住7%的增長,到2020年實現小康就完全有可能。而實現這一目標靠什么?還是要靠改革。改革的空間和潛力仍然十分巨大。
李克強提醒大家,改革目前已進入攻堅區、深水區,下一步的改革,不僅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更多方面的改革是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調整利益預期。這既需要政治勇氣和膽識,同時還需要智慧和系統的知識。
在談到下一步的改革步驟時,李克強重點強調:“改革要既有頂層設計,又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
他說,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但中國太大了,13億人口,區域廣闊,國情非常復雜,僅有頂層設計遠遠不夠。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就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今天這種精神仍要繼續發揚。
他指出,中國當前的問題首先是發展不平衡,城鄉不平衡,收入分配體制也與之密切相關。這里既涉及到戶籍制度改革,又涉及到土地管理制度和公共服務體系改革等一系列問題。眼下中國又碰到各種瓶頸制約,能源、資源、環境等瓶頸制約,抓住什么才能破解這種制約,實現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抓住牽一發動全身的改革突破口。而這種突破口其實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就是像十八大報告中所講的那樣: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經濟領域要更多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社會領域要更好地利用社會的力量,包括社會組織的力量,把應該由市場和社會發揮作用的交給市場和社會。這也是改革的方向。
為了最大程度減輕改革阻力,李克強說,要善于在利益增量上做文章,在利益預期上作調整,同時穩妥推進存量利益的優化,調整改變預期利益,更加注重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使所有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應有利益。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說到這里,李克強的語調明顯加重了,“中華民族這一百多年來歷經磨難,現在離民族復興只有幾步之遙,我們身上責任重大,必須往前走,必須勇于嘗試,這是我們的責任所系。不干可能不犯錯誤,但要承擔歷史責任。”
李克強最后說,按照十八大要求,我們身上肩負著兩副擔子:發展和改革。30多年的改革,經濟建設是中心,但這個巨大成就我們是靠改革來實現的。發展就是要靠改革,但改革在推進過程中,也完全可以推動發展。這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消息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