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將于2014年3月底最后定稿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草案稱,全球變暖將使數百萬人因沿海洪災和海平面上升而被迫遷移,此外,還可能導致作物產量下降,造成數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損失(1美元約合6.19人民幣元).
英國《獨立報》援引報告草案的數據表示,糧食安全將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威脅,至本世紀末,作物平均產量將以每10年超過2%的速度下降;相比之下,到2050年,需求卻以每10年14%的速度在增加.
報告草案稱,如果氣溫相比工業化前的水平升高 2.5℃,全球每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下降 0.2%~2%.氣候變化造成的貧困和經濟沖擊將對人口遷移產生顯著影響,并增加抗議活動和國內或國際暴力沖突的風險.
報告草案作者之一、麥考瑞大學教授萊斯利 ? 休斯(Lesley Hughes)表示,科學家們越來越相信,不論是從研究上還是從現實觀察來說,氣候變化正在發生,熱浪和干旱的發生率都體現了這種變化.
科學家表示,目前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大約0.9℃,隨著燃燒化石燃料和土地開墾產生的二氧化碳排不斷增多,氣溫上升至少2℃的可能性也在加大.《獨立報》稱,基于2012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為 71.8萬億美元這一數據,全世界每年的損失或將高達1.4萬億美元.
不過,包括美國環保協會在內的多家美國機構日前發布報告也指出,氣候變化所產生的經濟影響比自然本身的變化更難預測.例如,相比對于干旱和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影響的預測,氣候模型在海平面上升和溫度方面的預測做得更好.此外,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也很難評估.而饑荒、政治動亂和人口遷移往往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因為難以量化、預測和評估,通常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