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程(司法部副部長)
讓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更好地服務社會
趙大程(司法部副部長)
法律援助是維護貧弱當事人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法律制度。歐洲有一位法律界人士曾說過這樣的話:“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法律方面最重要的革命就是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推進法治的基本標志。健全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更好地適應和滿足困難群體的法律援助需求,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法律援助工作,為形成和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法律援助制度進行了不懈努力。中國政府一直把為困難群體提供法律援助作為保障改善民生和人權司法保障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充分發揮法律援助在法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指出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加快解決有些地方沒有律師和欠發達地區律師資源不足問題,決不允許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要在不斷擴大法律援助范圍的基礎上,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注重提高法律援助的質量,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今年10月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法律援助在國家法律制度和法治建設中的地位將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全面實施,中國法律援助制度建立和發展已經走過了近20個春秋。20年來,中國法律援助制度在改革中完善,在完善中發展。我們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把學習借鑒國外有益經驗與中國實際情況有機結合起來,依據具體國情積極而為、盡力而為,使法律援助工作扎實穩步良性發展。我們堅持把維護人民權益作為法律援助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著力促進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的解決。我們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認真落實法律援助政府責任,努力形成以政府法律援助機構為主要組織者,以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專職法律援助工作人員為主要提供者,以社會法律援助志愿者為補充,全社會關心支持的法律援助工作格局。我們堅持把法治建設作為法律援助的重要保障,制定并實施《法律援助條例》,加強法律援助基本制度建設,提高法律援助法治化、規范化和制度化水平。我們堅持效率和效益并重,努力構建覆蓋城鄉、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務網絡,方便困難群眾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援助。經過多年的努力,法律援助制度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當前,中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社會發展更加關注公平正義。法律援助工作既面臨重要發展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展望未來,我們將著眼于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法律援助需求,積極改革創新法律援助工作體制機制,不斷提高保障水平,增強服務能力,著力構建理念先進、制度科學、運行規范、保障有力的法律援助體系,更好地擔負起維護困難群體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職責使命。
歐洲有著豐富的法律援助發展經驗。歐洲各國和中國的法律援助制度雖然具體運作模式有所差別,但我們的出發點應該是一致的,都應肩負起維護困難人群合法權益的責任。中國同歐洲各國在十幾年前就開始了法律援助交流合作。歐盟和歐洲國家重視政府在法律援助中的責任,制定了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形成了機構運作、資金供給和多樣化服務模式,實行法律保險和受援人分擔費用,重視質量保障等,都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我們又利用開展中歐法律援助合作項目的機會,舉辦法律援助研討會,交流和探討“法律援助的未來發展方向”這一雙方共同關心的重要課題。在這里,我愿意就法律援助的未來發展,與各國同行、朋友們分享幾點看法:
法律援助應該致力于維護社會公平。實現社會公平是人類社會的崇高追求。只有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才能使人們的尊嚴得到尊重,各方面的社會關系實現和諧。通過法律援助,使得社會成員不論經濟條件好壞和社會地位高低,都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護,實現司法公正,這是我們工作的核心意義所在。因此,推動法律援助事業發展,應該集中到致力于維護社會公平的目的上;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不能離開實現社會公平這一根本問題。我們應該就法律援助制度如何更好地促進實現社會公平,共同作出正確思考,以此來引領法律援助實踐。
法律援助應該致力于實現應援盡援。檢驗法律援助是否充分有效的關鍵是使每一名有需要的社會成員都能夠及時獲得法律援助。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經濟狀況時刻都處在變化之中,如何使法律援助制度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新情況,對困難人群做到應援盡援,是我們始終應該關注的重點問題。保持政策的穩定性,有助于確保實現正義目標;保持政策的靈活性,有助于確保覆蓋更廣泛人群。兩者都是為了保證法律援助事業健康發展,更好地滿足社會公平正義的需求。正確處理好法律援助制度穩定性與靈活性的關系,使法律援助制度穩定又不乏靈活,是研究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課題。我們應該認真探尋兩者協調發展、有機結合的途徑和辦法,使法律援助制度能夠更加及時有效地適應困難社會成員法律援助需求的變化,更好地解決困難地區、困難社會成員的法律問題。
法律援助應該致力于強化法律保障。法律援助是一個國家的重要法律制度,它的實施,涉及到政府投入、社會參與等諸多方面,涉及到司法、執法等諸多環節。因此,它具有很強的規范性、約束性和引導性,需要強有力的制度規范和法律保障。同時,這樣一項制度必然與其所處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發展狀況相適應,也必然需要伴隨著它們的發展變化在實踐中磨合改進,不斷完善。我們應該在尊重各自國情和制度差異的基礎上,共敘完善重點,共謀改進思路,為建立多樣性的法律援助制度作出貢獻。
法律援助應該致力于提高服務品質。質量是法律援助的生命線。法律援助的使命是保障社會成員不受經濟困難影響能夠享受與其他有付費能力當事人一樣平等獲得法律服務的機會。在經費緊張和付費較低的情況下,如何確保受援人不因沒有支付足額服務費用而承受低質量的法律援助服務,考驗著大家的智慧和能力。我們應該針對法律援助質量保障的突出問題,以確保受援人享受到講誠信、講品質、有標準、有質量的合格法律援助服務為目標,深入研究探討,分享新經驗,展示新思路,共同推動提高各自國家的法律援助質量和水平。
讓每一個人平等享有公平與正義是一個社會理應肩負的道德責任和道德義務。法律援助正是踐行這一崇高責任和義務的光榮事業。這次研討會為我們從不同視角觀察法律援助問題、共享法律援助發展經驗提供了平臺。衷心希望與會人士圍繞研討主題,坦誠交流,暢所欲言,啟迪思維、開闊視野、增進友誼。讓我們為開創法律援助事業更加美好的未來作出不懈的努力。
(責任編輯 趙海鷗)
注:這是趙大程同志2014年9月1日在中歐法律援助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