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刑事司法為視角的分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敏遠(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完善司法公正的體制性基礎
——以刑事司法為視角的分析
王敏遠(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司法改革的目標是司法公正,而司法公正的實現,則是諸多因素綜合的結果,其中,特別需要關注的是基礎性的因素對司法公正的保障意義。本人認為,司法改革首先應當在這方面入手。鑒于司法公正的基礎所涉問題廣泛,難以在一篇短文中展開說明,鑒于刑事司法所具有的重要影響,因此,以下的分析將選取刑事司法為視角展開。本文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什么是刑事司法公正的基礎;二是為什么要重點關注刑事司法公正的體制性基礎;三是如何進行刑事司法體制改革,以進一步堅實司法公正的基礎。其中,第三點是本文的重點。
在說明什么是刑事司法公正的基礎之前,首先需要說明刑事司法公正的基本含義,以便為之后的討論奠定相關的基本概念。從刑事司法公正的內容來看,可以將其分為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所謂刑事司法的實體公正,并不僅僅是指以刑事實體法的標準所確定的公正,因為刑事司法的實體公正,不僅需要滿足刑事實體法所要求的定罪準確、量刑恰當,而且需要達到刑事訴訟法所要求的“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而刑事司法的程序公正,則主要是指按照程序法的要求、依據程序法的規范辦理刑事案件。從刑事司法公正的層級來看,可以將其分為充分的司法公正和最低限度的司法公正。所謂充分的司法公正,是指刑事犯罪不僅被揭露、證實,而且刑事司法的過程和結果符合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的要求;而最低限度的司法公正,則是指從刑事司法的結果來講未冤枉無辜,從程序上來看保障了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益。從刑事司法公正的范圍來看,可以將其分為狹義的司法公正和廣義的司法公正。所謂狹義的司法公正,是指刑事審判范圍內的公正;而廣義的司法公正則是指刑事訴訟從立案、偵查、起訴、審判以及執行等整個刑事訴訟范圍內的公正。說明廣義的刑事司法公正是有意義的,據此,我們可以將刑事司法公正的關注點,并不僅僅局限于司法機關、審判階段,而是將實現刑事司法公正的注意力進一步擴展到偵查、起訴機關,延伸到審前的各個訴訟階段甚至于執行階段。
對刑事司法公正的概念進行如此細致的分析,并非文字游戲,而是為了有助于我們認識不同的公正的特點,有助于我們正確理解不同的刑事訴訟主體為實現這些不同的公正所承擔的不同職責。
例如,充分的司法公正,不僅意味著傳統的刑事訴訟所要求的“不枉不縱”,而且意味著現代刑事訴訟所要求的程序公正,因此,這也可以稱之為最高等級的刑事司法公正。然而,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這樣的司法公正并不是在所有刑事案件中都能實現的。而在不能實現充分的司法公正時,我們應當特別關注實現最低限度的司法公正。為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認識到,如果說實現充分的司法公正需要刑事訴訟所有職能部門各自依法積極履行其職責,那么,當訴訟已經進入審判階段,案件事實不清或證據的確實性、充分性卻存在問題,實現最低限度的司法公正,即作出疑罪從無的判決,就是法院的基本職責。
在確定了刑事司法公正的含義之后,我們需要對司法公正的基礎,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進行相應的分析。
從刑事訴訟的程序這個層面而言,偵查是刑事司法公正的基礎。實踐表明,刑事案件質量所出現的問題,不論是實體公正還是程序公正的問題,幾乎都源于偵查。不僅如此,諸多案例表明,充分的司法公正不能實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偵查未能實現法律為其所確定的任務。只有在偵查完成了法律所要求的任務,充分的司法公正才有可能得到實現。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偵查是刑事司法公正的基礎。認識到偵查是刑事司法公正的基礎很重要,由此,我們就不應要求審判機關解決因偵查未完成任務所帶來的問題。以往人們擔心疑罪從無的話,法院會背負放縱罪犯的責任。實際上,到了審判階段,如果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確實、不充分,按照疑罪從無的要求作出判決,即使真的因此“放縱”了罪犯,那也是因為未盡職責的偵查放縱了罪犯。顯然,一個刑事案件在偵查階段未能查清事實,收集到確實、充分的證據,而在審判階段要求并不承擔偵查職能的法院承擔因此而造成的后果,以爭取實現充分的司法公正,既缺乏現實可能,也不具有任何合理性。此時的法院理應維護最低限度的司法公正。
就刑事訴訟的要素這個層面來看,證據是刑事司法公正的基礎。所謂“打官司就是打證據”,就是這個道理。而證據是刑事司法公正的基礎,是要求指控犯罪應當建立在確實、充分的證據基礎之上。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刑事案件質量上的要求,即“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這是對控方的要求。就此而言,已經有人注意到,法律規定的順序如果改為“證據確實、充分,案件事實清楚”,更為妥當。顯然,只有在“證據確實、充分”的基礎上,才會有“案件事實清楚”。當然,即使法律規定的順序沒有變,人們對此的認識應該明確。
就訴訟主體及其關系這個層面而言,司法體制是刑事司法公正的基礎。即公安、司法機關之間的關系以及其與當事人,尤其是與辯護方的關系,決定了刑事司法的公正。司法體制作為司法公正的基礎,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鑒于司法是由相關主體的活動所構成,而司法主體的活動受制于司法體制,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司法體制,就有什么樣的司法。甚至于可以說,正是良好的司法體制能夠保障公安、司法機關選擇合格的辦案人員,正是良好的司法體制能夠促使其盡心盡職地辦理案件,促使司法活動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方法進行,切實保障當事人,尤其是被刑事追訴之人的合法權益,實現刑事司法的公正目標。因此,與刑事司法公正的其他基礎相比,司法體制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之所以需要重點關注司法公正的體制性基礎,并不僅僅是因為司法體制對司法公正所具有的重要的基礎性的意義,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現有司法體制已經不適應我國社會的現實和發展的需要。司法體制方面的問題既是以往的經驗教訓所展示的,也是進一步促進和保障司法公正所需要解決的。
以往的實踐表明,冤假錯案的釀成因素雖然很多,其中的體制性因素特別引人注意。許多冤假錯案表明,當一個偵查終結的刑事案件因為事實和證據存在問題,而在起訴階段一次又一次地退回補充偵查,在審判階段甚至導致發回重審,證明辦理該案的檢察機關和法院已經看到了問題。但在退回補充偵查、發回重審之后,在問題并未有效解決的情況下,仍然違反法律關于提起公訴的條件、判決有罪的基本要求,堅持起訴、判決有罪,以至于最終釀成錯案,是現今人們難以理解,更難以接受的。刑事訴訟中的起訴和審判不能對偵查形成有效制約的體制性原因,公檢法三家在刑事訴訟中的關系問題,因此而顯露。為此,改革現有司法體制,以進一步促進和保障司法公正,勢在必行。
在我國社會已經發展到對司法不公、尤其是冤假錯案“零容忍”的階段,為實現中央所提出的要在每一個案件中都讓人們感受到公平正義,改革現有司法體制以適應發展的需要,完善司法體制以進一步促進司法公正,更加切實保障司法公正,已經刻不容緩。
需要特別關注司法體制,通過改革、完善司法體制以進一步促進、保障司法公正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司法體制的改革、完善特別艱難。據統計,上一輪司法改革的成果有60項,但其中幾乎沒有觸動司法體制意義上的改革,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個問題。而《刑事訴訟法》自1979年制定,歷經1996年和2012年兩次重大修改,刑事訴訟從基本任務到原則、從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到基本程序,均有明顯且意義重大的修改完善,但公檢法三機關的關系,即刑事訴訟中職權機關的基本體制,卻未發生變化,進一步說明了完善司法體制是更加難以解決的問題。
基于刑事訴訟中的體制完善,已經成為進一步促進和保障司法公正的瓶頸問題,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刑事訴訟中的辯護制度、證據制度、強制措施制度這三大基本制度的修改完善,刑事訴訟從立案、偵查、起訴到審判和執行這五個基本程序的修改完善,如果缺乏司法體制的配套完善,其積極意義將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完善刑事訴訟中的司法體制,雖然艱難,也應當積極推進。
關于司法體制改革,人們已經從不同角度討論了很多,甚至可以說,所有需要關注的體制性問題,幾乎都已經被程度不同地討論過。在此,我們以兩個需要人們進一步關注的問題為例,說明司法體制改革,雖然需要關注司法體制的內部因素,但范圍絕不應僅限于司法體制;而司法體制改革的方法,則可以多種多樣。重要的是,體制性改革應當對癥下藥,注重實效。
第一個例子是司法體制外的體制問題。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的關于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工作機制的改革規定,提出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要改變以往的行政推動司法機關來處理案件的方式,而完全由司法機關按照司法程序辦理。這個規定雖然是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機制層面的改革,但卻是對司法有著重要影響的改革。鑒于我國以往司法中出現的問題,原因還在于司法之外的體制性因素,這些因素往往對司法機關按照法律的規定辦理案件形成不利影響。因此,這個信訪工作機制的改革如果能夠妥善落實,黨政機關將會切實而充分地尊重司法,應該能夠促使司法機關發揮其公正且具有權威性的作用,司法活動、司法裁決以及司法程序的公正性、權威性都將會有更好的保障。
由這個例子,我們可以認識到,刑事訴訟中的體制問題,也不完全是公檢法三機關的關系問題,我們應當將關注擴展到刑事訴訟之外的相關體制的完善問題上。例如,政法委對公安、司法機關的領導方式問題。應當改變以往政法委協調處理具體案件的領導方式。以往的教訓表明,這種方式已經不適應現實。這種領導方式,往往使刑事訴訟中的起訴和審判對偵查的制約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第二個例子是刑事訴訟中公檢法三機關的關系問題。我國刑事訴訟中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決定了三機關的關系。然而,在這種關系的背景中,司法,尤其是刑事審判,往往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對偵查的制約作用。以往的冤假錯案,往往是在檢察機關雖然發現了偵查存在問題卻仍然提起公訴,法院經審理也發現有問題卻仍然肯定了起訴書的指控,其原因很復雜,而核心問題就在于法律所規定的三機關關系,在實踐中演變為公安機關一家獨大,司法機關難以有效制約?!缎淌略V訟法》1979年制定以后,經過1996年修改,以及2012年修改,可以說,對公安機關偵查的要求越來越高、規范越來越嚴,但實踐中刑事偵查脫離法律的規范要求的情況時有發生,且問題被發現后缺乏相應制約,以至于釀成冤假錯案。因此,需要重新調整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關系,以進一步規范偵查,為刑事司法公正奠定良好的基礎。
刑事訴訟中公檢法三機關的關系,應當按照司法規律的要求予以重構,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努力,使偵查機關和司法機關在現代刑事訴訟體制中各歸其位,使偵查完全納入法治的軌道,真正受到司法的有效制約。當然,這項工作系統性強,涉及多方面的法律制度,甚至是憲法關于公檢法三機關關系的規定,因而十分復雜且艱難,意見分歧在所難免。為了迅速推動改革,我們需要尋找并不那么困難、也不易引起爭議的司法體制完善的突破口。
例如,我們可以改變公安機關對破案立功人員的獎勵時間,以促進刑事訴訟中的司法體制改革。本人認為,只有在經過法院終審裁判后,再對其予以獎勵,而不再是破案即予以獎勵。這樣的改變,只是一個工作機制性的變化,應該并不難,但其意義或許值得重視。以往的實踐表明,公安機關破案后立即對相關偵查人員予以獎勵,往往形成“生米煮成熟飯”的效應,是司法對偵查終結的案件即使存在問題也難以發揮應有制約作用的原因之一。偵破刑事案件,尤其是大案、要案,對有功人員應當予以嘉獎。然而,晚一些時候嘉獎,到終審判決之后嘉獎,功績并不會因此受損,而其是否符合法律的要求偵查破案,卻能因此而經受更加有效的司法制約。顯然,破案之后立即嘉獎,易于使案件質量留下隱患且難以治愈。
終審判決后再對相關偵查人員予以獎勵,將促使偵查能夠更加有效地經受司法的檢驗,刑事訴訟法所設置的起訴、審判對偵查的制約作用,將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刑事訴訟中公檢法三機關的關系,也將因此有助于理順,并進而對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一家獨大的狀況,進行適當的限制和調整,司法公正的基礎因此可以得到加強。
當然,改變對破案立功人員的獎勵時間,只是有助于刑事訴訟中的司法體制完善的一個突破口。至于偵查完全納入法治的軌道,司法體制按照刑事訴訟的規律予以全面重構,使刑事司法公正在更堅實的基礎上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還需要做更多、更艱難的改革完善。
(責任編輯 張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