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對作品概念的科學建構為分析起點"/>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作品的獨創性
——以對作品概念的科學建構為分析起點

2014-02-03 12:44:12
知識產權 2014年4期

王 坤

論作品的獨創性
——以對作品概念的科學建構為分析起點

王 坤

獨創性分析的關鍵在于準確地界定作品概念。作品是一種具有精神功能的符號組合,由存量要素和增量要素構成,作品獨創性的本質在于具備一定的增量要素。獨創性分為表層、中層和深層三個層次,作品可版權性的條件在于具備表層獨創性和中層獨創性,深層獨創性是判斷作品可版權性的奢侈條件。除了判斷作品可版權性以外,作品獨創性分析還有助于判斷特定作品著作權的保護范圍,論證著作權保護的正當性。

作品 獨創性 可版權性 存量要素 增量要素

獨創性是著作權法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各國對作品獨創性界定的差異很大,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抽象型界定方法。以德法等國為典型代表,德國著作權法認為作品應當具有一定的創作高度,缺少創作高度的作品不具有獨創性,aSee Elizabeth F. Judge & Daniel Gervais, of silos and constellations: comparing notions of originality in copyright law, 27 Cardozo Arts & Ent. L.J. P.383(2009).法國著作權法認為作品應當表現或顯示作者的個性。bSee Elizabeth F. Judge & Daniel Gervais, of silos and constellations: comparing notions of originality in copyright law, 27 Cardozo Arts & Ent. L.J. P.380(2009).抽象型界定方法的優點在于從作品本身判斷其是否具有獨創性,缺陷就在于過于抽象,沒有給人們提供比較具體的判斷標準,“創作高度”、“作品個性”等概念并不比“獨創性”概念更好理解,這種界定實際上等于是沒有界定。“獨創性概念的不確定導致了版權司法在確認版權作品和判定版權侵權上存在著盲目性和任意性的問題。”c參見金渝林:《論作品的獨創性》,載《法學研究》1995年第4期,第51~60頁。另一種是經驗型界定方法。以英國早期版權法的司法實踐為典型代表,認為作者獨立創作了作品,就具有獨創性,傾向于從作品創作過程上判斷其是否具有獨創性。經驗型界定方法的優點在于比較感性、簡便、易行。其缺點也很明顯,這就是,任何胡編亂造的東西,只要不是從其他地方復制而來,均具有獨創性。這必然使得作品類型和范圍泛濫,不利于公共利益之保障,殊為不妥。dSee Carys J. Craig,The Evolution of Originality in Canadian Copyright Law: Authorship,2 U. Ottawa L. & Tech. J. P.437(2005).僅僅因為作者投入了“才能、勞動或判斷”,尚不足以就此認定作品具有獨創性,從而享有著作權。eSee Interlego A.G. v. Tyco Indus. Inc., U.K. R.P.C. P.371 (1988).美國著作權法則從“經驗型界定”轉向“抽象型界定”。美國一開始遵循“額頭流汗”原則,這是對“經驗型界定”的形象說法。但自1991年Feist一案后,美國法院提出作品應當具有最低限度的創造性要求,fSee Feist Publ'ns, Inc. v. Rural Tel. Serv. Co., 499 U.S. PP.345-346 (1991).顯然,這是一種“抽象型界定”。英國法院現在也傾向于根據作者在作品中投入的“才能、判斷和勞動”來決定作品的獨創性,gSee Ladbroke v William Hill.1 W.L.R. 273 HL .P.282(1964).體現了“經驗型界定”向“抽象型界定”的轉變。

由此,不管是英美的經驗型界定,還是德法的抽象型界定,均難以對作品獨創性進行科學的解釋。博登海默認為:“沒有限定嚴格的專門概念,我們便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問題。”h[美]E?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鄧正來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504頁。在著作權法上,對作品獨創性無法進行科學界定的根源就在于對作品本身缺少一個科學的界定。一言以蔽之,只要人們將作品理解為一種“智力成果”,對作品獨創性就不可能有一個科學的分析。眾所周知,“智力成果”本身就是個極不確定的非科學概念,要界定“智力成果”的獨創性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因此,要科學地界定作品獨創性,就必須先對作品概念進行科學界定。只有正確地理解了作品,才能夠正確地理解作品的獨創性。本文對于作品獨創性的研究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在建構作品概念的基礎上,簡要論述作品獨創性的本質;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作品獨創性的層次及其對作品可版權性的意義;第三部分主要是論述作品獨創性的功能,認為作品獨創性除了具有判斷著作權能否成立這一主要功能之外,還有助于判斷作品中著作權的保護范圍,論證著作權保護的正當性。

一、作品獨創性的本質

本文將作品建構為一種具有精神功能的符號組合。i具體可參見《作品概念的科學建構及其在著作權法上的意義》,載《知識產權》2010年第6期,第82~88頁。作品、商標、發明均為一種符號組合,其區別就在于它們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發明具有實用技術功能,商標能夠促進商品銷售,是商品銷售力的集中體現。jSee Frank Schechter.The Relational Basis of Trademark Protection. 40 Harv LR. P.818(1970).作品具有的則是一種精神功能,包括審美功能和信息功能兩種。比如,科學作品給人以理性的啟迪,旅游指南、菜譜、地圖等事實作品提供信息指導,藝術作品塑造藝術形象,給人以審美感受。另外,作品也是由各種要素構成,從來源上看,可將作品要素分為存量要素和增量要素兩種。k參見《知識產權對象中存量知識、增量知識的區分及其功能》,載《浙江社會科學》2009年第7期,第54~59頁。其中,存量要素是作者移入到作品中的既存的知識要素,增量要素是作者在作品中增添的知識要素。新思想、新觀點、新風格、新信息、新形象、新意蘊、新情節、新布局等均為增量要素。這些增量要素反映著作人的愿望、意志、情感、技巧和創造能力,蘊涵著著作人的個人特征,構成作品之原質。l施文高:《比較著作權法制》,臺灣三民書局1993年版,第614頁。

任何創作都不可能不利用符號世界中各種既存的要素,作者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借鑒他人的思想觀點、學習他人的藝術風格、參考他人作品中的論證邏輯,續編作品、改編作品還直接利用了他人作品中的各種藝術形象。這一切不是剽竊,而是創作的本質之所在。m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67(fall, 1990).在各種存量要素基礎上,作者或是針對現實問題,或是基于自身的生活感受,綜合運用各種創作技巧,借助各種表現手段,或是提煉了新觀點,或是虛構了新情節,或是設計了新結構,或是塑造了新的藝術形象,或是煉成了新風格,或是創造了新意境。這些均構成作品中的增量要素。因此,從表面上看,創作是一個作者投入體力和智力的過程,是一個“額頭流汗”的過程,實際上是作品形成增量要素的過程。

基于存量要素、增量要素的區分,獨創性其實就是要求作者在作品中形成新的符號組合、新觀點、新形象、新結構、新情節、新信息,新思想、新風格。獨創性的本質就是要具有一定的增量要素,具有新穎性。n在專利法中,新穎性要求發明必須是新的、以前沒有申請過專利、描述或以其他方式為人們所預期過。See Richard A. Mann et al, Starting from Scratch: A Lawyer's Guide to Representing a Start-Up Company, 56 Ark. L. Rev. P.785 (2004).學界通常認為獨創性不同于新穎性,oSee Richard Bronaugh & Peter Barton & Abraham Drassinower,A Rights-Based View of the Idea/Expression Dichotomy in Copyright Law. 16 Can. J.L. & Juris. P.12(2003).或是認為法律并不把新穎性作為作品具有著作權的必要條件。p[西]德利婭?利普希克:《著作權與鄰接權》,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43頁。試想,如果一部作品從符形組合到符號信息沒有任何新穎性,缺少增量要素,那么它就只是對舊作的復制,沒有任何獨創性可言。qSee Burton Ong ,originality from copying: fitting recreative works into the copyright universe, 2, I.P.Q, P.174(2010).(In this context, the originality criterion approximates to the "novelty" standard used in patent law, where the author of the derivative work has to show that he has added something that was not already found in prior art).see also Alfred Bell & Co.v. Catalda Fine Arts,191 F.2d 99,104-05,90 U.S.P.Q. P.153(2d Cir.1951).(in the case, novelty has a limited use in determinations of originality).當然,這里的新穎性并非僅僅指作品思想觀點、藝術形象等要素,也包括作品的外層符號組合方式、結構等要素。試舉一例,傳說慈禧太后曾請一書法家為她的扇子題唐朝王之渙的詩《涼州詞》,由于疏忽,書法家忘寫了“間”字。慈禧大怒,要殺他。那位書法家急中生智,連忙解釋道:“老佛爺息怒,這是照王之渙的詩意填的一首詞。”并當場斷句,讀給慈禧聽:“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從著作權法的角度上看,后面更改后的詞沒有新的意境和思想,但具有新穎的符號組合方式、韻律、體裁,這些就是作品中的增量要素,同樣能使得新作具有獨創性。相對于王之渙的詩而言,改寫后的詞構成原作的演繹作品。

因此,作品獨創性其實并不神秘,獨創性的本質在于作品須具有一定的增量要素。當然,并非任何具有增量要素的作品都具有獨創性,從而能夠獲得著作權。否則,就會出現這樣一種荒謬的局面:在他人的作品上改動了一個字,就產生了增量要素,就產生了新的作品,“一字師”就能夠獲得著作權。這就需要對增量要素的層次進行研究,只有具備一定層次上的增量要素,具有一定層次上的獨創性,作品才可能獲得著作權。

二、作品獨創性的層次及其對作品可版權性的意義

作品獨創性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層次,不同層次的獨創性對于作品可版權性具有不同的意義。現行著作權制度一個嚴重缺陷就是僅僅將獨創性當作一個作品可版權性的門檻,沒有對作品獨創性的層次進行必要的區分。rGideon Parchomovsky和Alex Stein將作品的獨創性分為三個層次:高度獨創性、一般獨創性、細微獨創性或無獨創性,不過,沒有指出劃分的具體標準。See Gideon Parchomovsky& Alex Stein, originality, 95 Va. L. Rev. P.1525 (2009).作品獨創性層次分析依賴于對作品的層次進行必要的劃分。當代一些藝術理論家認為作品應當分為三個層次,如法國現象學美學的代表人物杜夫海納認為,藝術作品分為感性、主題和表現三層:感性指藝術作品的物質媒介和藝術語言;主題就是由物質質料和藝術質料構成的再現形象;表現,使得藝術作品的意義具有多重性,不可窮盡性,是藝術作品最本質的東西。s參見彭吉象:《藝術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28頁。另外,現代文學理論也有把文學作品分為語言結構層、藝術形象層和哲學意味層,或者是分為語言層、形象層和意蘊層。t參見趙炎秋、毛宣國主編:《文學理論教程》,岳麓書社2000年版,第108頁。借鑒上述文藝理論上對作品層次的劃分,可以把作品中的要素分為三個層次:表層、中層和深層。其中,表層為作品的外觀,也就是符號形式層次。中層和深層都是符號信息層次。中層為作品的框架,包括作品的情節、結構、形象等要素;深層為作品的靈魂,包括思想觀點、意蘊等要素。作品中的增量要素隨之也可以分為三種:表層增量要素、中層增量要素和深層增量要素,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表層獨創性、中層獨創性和深層獨創性,它們對于作品的可版權性具有不同的意義。

(一)表層獨創性及其對作品可版權性的意義

作品表層就是指構成作品的各種符形之組合,也就是指作品的外觀。科學作品和事實作品的表層是各種符號形式之組合,不過這些符號形式一般不具有審美價值,通常為各種文字符號和形式語言符號。藝術作品的表層是由文字、聲音、線條、色彩、畫面等藝術語言形式所構成的整體,這些藝術語言形式是創造藝術形象的手段,有的本身就具有審美價值。u參見彭吉象:《藝術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20頁。比如,書法家可以通過筆法和墨法控制線條的運動和力度,讓人們感受到線條的“表情”。v參見邱振中:《書法的形態與闡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頁。表層獨創性要求作品具有新穎的符號組合方式,這種新穎的組合方式使得該作品從外觀上不同于任何現有作品。如果不具有這種新穎性,就說明該作品僅僅是現有作品簡單的復制、抄襲或模擬,就沒有新作品的存在,根本就沒有任何獨創性可言。比如,衍生作品(derivative work)如果與原作過于接近,無法與原作有效地區別開來,就缺少獨創性,不能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wSee Howard B. Abrams. originality and creativity in copyright law, SPG Law & Contemp. Probs. P.41(Spring,1992).

表層獨創性是一種最基本的獨創性,是構成判斷作品可版權性的第一步,但僅僅到這一步仍然是不夠的。有時候存在著這樣的情況,某一種作品盡管有著不同于任何現有作品的符號組合方式,但純粹為符號元素的胡亂堆積,是任意涂鴉的產物。既不表露任何有價值的信息,也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思想觀點,更沒有藝術作品所應當具有的形象或意蘊。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會產生一定的精神功能。作品是一種具有精神功能的符號組合,如果不能具有相應的精神功能,即使其具有表層獨創性,也不能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自然也就難以認定其享有著作權。“著作權的首要目標不在于獎勵作者的勞動,而是促進科學和藝術的發展”x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610(2002).。因此,僅僅具有表層的增量要素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超越作品的表層獨創性,進入作品中層考量其獨創性。

(二)中層獨創性及其對作品可版權性的意義

中層為作品的框架或作品的主體部分,是表現、支撐或論證作品靈魂或精神的主要手段和依據。不同種類作品的中層是不同的。一般來說,作品的中層就是作品中無形的結構以及圍繞著作品結構而展開的決定作品有無價值的核心要素,如藝術形象、情節、分論點、論據等。具體而言,在小說、戲劇等作品中,結構、環境、情節、劇情、人物形象等要素構成作品的中層,而以人物形象為中心;在繪畫、雕塑、書法、攝影、建筑等靜態形狀著作中,中層則為作品的結構布局以及藝術形象本身;在科學作品中,中層為作品的論證邏輯,包括作品的結構以及各種分論點和論據;在事實作品中,中層為敘事順序,也就是作品各個部分之間的結構安排、編排次序。

中層獨創性就是要考量作品是否具有新穎的結構,是否具有前所未有的情節、意境、意象、分論點、論據、藝術形象,是否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這個層次上的增量要素,在藝術作品中直接決定著作品有無藝術價值;在科學作品中決定著作品有無思想價值;在事實作品中決定著作品有無信息價值。一般情況下,如果作品具有中層獨創性,就說明作品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思想價值或信息價值,能夠發揮一定的精神功能。這樣,在作品具有表層獨創性,不與其他現有作品雷同的情況下,再具有一定的精神功能,就能夠促進文化繁榮和科技進步,符合著作權法的立法目的,因而完全有理由獲得版權的保護。在Bleistein v. Donaldson Lithographing Co案件中,美國法官霍姆斯指出,由僅僅受過法律訓練的法官來判斷作品的價值是件危險的事情。ySee amy b. cohen,copyright law and the myth of objectivity: the idea-expression dichotomy 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artistic value judgments. Ind. L.J. P.189 (1990).一定意義上講,確實如此。不過,鑒于作品是符號組合這一事實,為了防止任何符號元素之組合皆能夠成為作品,必然需要對作品的價值或功能之有無作一個最基本的判斷。英國版權法直接規定不以藝術質量作為作品可版權性的判斷標準,zUK Copyright, Designs and Patents Act 1988 s.4(1)(a) provides that artistic works, including photographs, are protected as copyright works "irrespective of artistic quality".應當理解為不以藝術質量之高低作為衡量標準,而并非藝術質量之有無。沒有任何藝術質量的符號組合不具有精神功能,根本就不是藝術作品,自然不可能成為著作權之對象。至于由法官來判斷作品藝術價值之有無是否合適的問題,應當看到,法官在審理其他類型案件的時候,同樣需要獲得專業知識,或者獲得專業判斷的支持,因此才有了建立“專家參審制”@7湯維建:《民事訴訟法全面修改專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63頁。的必要性。法官僅僅受到法律訓練的事實并不能排除法院對作品價值之有無等方面專業問題進行必要的判斷。更為重要的是,著作權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促進文化繁榮,一個沒有任何精神價值的符號組合不能實現著作權制度的立法目的。因此,作品價值或功能之有無在判斷作品可版權性時就顯得至關重要。這樣,中層的增量要素之有無,或者說,作品的中層獨創性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判斷作品可版權性的根本標準和關鍵步驟。

(三)深層獨創性及其對作品可版權性的意義

深層指作品所要表達的以及作品所具有的深層次的意義取向。對于科學作品而言,深層主要是表達了一定的思想觀點;對于事實作品而言,深層就是作品所提供的特定信息;在藝術作品中,深層表現為作品的意蘊。黑格爾說:“意蘊總是比直接顯現的形象更為深遠的一種東西。藝術作品應該具有意蘊。”@8[德]黑格爾:《美學(第1卷)》,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25頁。一般而言,科學作品和事實作品深層所反映的思想觀點或信息具有可確定性。但藝術作品的意蘊常常體現為一種哲理、詩情或神韻,往往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需要欣賞者反復領會、細心感悟,具有多義性、模糊性和朦朧性。盡管如此,它卻是藝術作品具有不朽藝術魅力的根本原因之所在。@9參見彭吉象:《藝術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27頁。

深層獨創性要求作品具有創造性的思想觀點、新穎的信息或獨特的藝術意蘊,因此,深層獨創性最終決定了作品藝術價值、思想價值和信息價值的高低。如果不具有深層獨創性,作品的價值就是有限的,就不能給人以前所未有的藝術享受、深刻的理性指導和全新的信息導航。實際上,在整個知識世界中,具有深層獨創性的作品居于少數,并非任何作品都具備深層獨創性。

深層獨創性難以作為作品可版權性的要件,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對于作品價值的高低,往往不容易形成共識;其次,如果以深層獨創性為可版權性的要件,勢必將大部分作品排除在外,無法促進科技文化的繁榮。對于作品的可版權性而言,主要應當考量有無新作品的存在以及新作品價值的有無,但深層獨創性仍然可以作為一個非必要的考量因素。也就是說,如果科學作品能夠具有創造性的思想觀點,或是藝術作品具有深厚的藝術底蘊,或是事實作品提供了新信息,從“舉輕以明重”的當然解釋角度上,#0#0 參見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31頁。#1 See Gideon Parchomovsky&Alex Stein, originality, 95 Va. L. Rev. P.1505 (2009).(Under our proposed design, authors of highly original works will not only receive greater protection, but will also be sheltered from liability if sued for infringement by owners of preexisting works).#2 See Gideon Parchomovsky&Alex Stein, originality, 95 Va. L. Rev. P.1505 (2009).可以很容易地判斷其具有獨創性,能夠得到著作權的保護。

三、作品獨創性的功能

現行著作權制度僅僅將獨創性作為作品可版權性的要件,這是遠遠不夠的。作品獨創性除了作為可版權性的要件以外,還能夠判斷作品的保護范圍。獨創性程度越高,作品的保護范圍越大。在面臨侵權指控的時候,獨創性程度高的作品也不太容易侵犯其他作品的著作權。#1#0 參見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31頁。#1 See Gideon Parchomovsky&Alex Stein, originality, 95 Va. L. Rev. P.1505 (2009).(Under our proposed design, authors of highly original works will not only receive greater protection, but will also be sheltered from liability if sued for infringement by owners of preexisting works).#2 See Gideon Parchomovsky&Alex Stein, originality, 95 Va. L. Rev. P.1505 (2009).此外,作品獨創性分析還有助于論證著作權保護的正當性,下面予以具體分析。

(一)作品獨創性分析有助于判斷作品的可版權性

“獨創性是作品可版權性的同義詞。”#2#0 參見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31頁。#1 See Gideon Parchomovsky&Alex Stein, originality, 95 Va. L. Rev. P.1505 (2009).(Under our proposed design, authors of highly original works will not only receive greater protection, but will also be sheltered from liability if sued for infringement by owners of preexisting works).#2 See Gideon Parchomovsky&Alex Stein, originality, 95 Va. L. Rev. P.1505 (2009).可以說,判斷作品的可版權性是獨創性分析的基本功能。對于作品而言,表層獨創性關系到有沒有新作品的存在,是判斷作品可版權性的第一步;中層獨創性決定了作品價值的有無,是判斷作品可版權性第二步,也是關鍵性的一步;而深層獨創性則純粹是一個奢侈的條件,但也可以作為一個考量作品可版權性的非必要因素。也就是說,表層的增量要素僅僅是符號形式上的增量要素,尚不足以構成作品可版權性的條件;中層和深層的增量要素屬于各種各樣的符號信息,作品至少具有中層的增量要素才有可能具備可版權性。當然,上述僅僅是對增量要素進行質的分析。從量的角度上看,一部作品中增量要素越多,其獨創性就越強。因此,作品獨創性不僅僅是有無的問題,而且也具有一個高低強弱問題。作品中增量要素的層次越高,增量要素的數量越多,其獨創性就越強,就越有可能具有可版權性。比如,同舊版相比較,新版電視劇《三國演義》增加了很多新的情節,如新版電視劇《三國演義》刻意把黃巾起義虛化,把結義的目的改成了剿除董卓。新版中,曹操刺殺董卓不成,董卓派呂布血洗曹府。以上這些新情節都是新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增量要素。這些創新的情節越多,作品的獨創性就越強,就越是具有可版權性。

在廣西廣播電視報社與煤礦工人報侵犯電視節目預告表使用權案中,爭議焦點之一就在于電視節目預告表是否具有獨創性。#3#3 參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地區中級人民法院(1994)柳地法民終字第127號。#4 Niva Elkin-Koren ,COMMENTARY: Of Scientific Claims and Proprietary Rights: Lessons from the Dead Sea Scrolls Case, 38 Hous. L. Rev. P.453(Summer, 2001).#5 See Id, at455.#6[美]保羅?戈斯汀:《著作權之道》,金海軍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頁。#7 See, Alfred C. Yen, A First Amendment Perspective on the Idea/Expression Dichotomy and Copyright in a Work's "Total Concept and Feel,38 EMORY L.J. PP.398-407 (1989).#8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596(2002).#9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813(2002).$0 See Hughes, The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77 GEO.L.J. PP.315-325 (1988).$1 See Bonito Boats, Inc. v. Thunder Craft Boats, Inc., 489 U.S. P.141 (1989).依據本文確定的分析框架,可以考察三點:第一,電視節目預告表有無新穎的符號組合方式,是否具備表層獨創性;第二,對信息有著新穎的編排結構,是否具備中層獨創性;第三,有沒有提供新的信息,是否具備無深層獨創性。該案中的電視節目預告表均符合上述三個層次的獨創性要求,應當享有著作權。

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審理的死海古卷案件中,Qimron教授用67個古卷片斷設法整理出一個121行的文本(以下簡稱“解密文本”),其中的40%是補充67個古卷片斷文本中所沒有的空白。#4#3 參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地區中級人民法院(1994)柳地法民終字第127號。#4 Niva Elkin-Koren ,COMMENTARY: Of Scientific Claims and Proprietary Rights: Lessons from the Dead Sea Scrolls Case, 38 Hous. L. Rev. P.453(Summer, 2001).#5 See Id, at455.#6[美]保羅?戈斯汀:《著作權之道》,金海軍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頁。#7 See, Alfred C. Yen, A First Amendment Perspective on the Idea/Expression Dichotomy and Copyright in a Work's "Total Concept and Feel,38 EMORY L.J. PP.398-407 (1989).#8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596(2002).#9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813(2002).$0 See Hughes, The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77 GEO.L.J. PP.315-325 (1988).$1 See Bonito Boats, Inc. v. Thunder Craft Boats, Inc., 489 U.S. P.141 (1989).1991年12月,Hershel Shanks未經同意,在美國由圣經考古學協會出版了一本叫做“死海古卷的摹寫版本”的書,附錄之一是解密文本草稿的復制件。1992年1月14 日,Qimron教授在耶路撒冷地區法院起訴。在這個案件中,爭議的焦點就在于Qimron教授的“解密文本”有無獨創性,是否具有著作權。從獨創性分析的角度上看,Qimron教授將古卷碎片進行組合、編排,并且填補其中的空白部分,由此形成了“解密文本”。毫無疑問,Qimron教授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腦力勞動,但“解密文本”只是對各種存量要素進行重構,既沒有對原有材料重新進行編排,也沒有進行翻譯或解釋。#5#3 參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地區中級人民法院(1994)柳地法民終字第127號。#4 Niva Elkin-Koren ,COMMENTARY: Of Scientific Claims and Proprietary Rights: Lessons from the Dead Sea Scrolls Case, 38 Hous. L. Rev. P.453(Summer, 2001).#5 See Id, at455.#6[美]保羅?戈斯汀:《著作權之道》,金海軍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頁。#7 See, Alfred C. Yen, A First Amendment Perspective on the Idea/Expression Dichotomy and Copyright in a Work's "Total Concept and Feel,38 EMORY L.J. PP.398-407 (1989).#8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596(2002).#9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813(2002).$0 See Hughes, The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77 GEO.L.J. PP.315-325 (1988).$1 See Bonito Boats, Inc. v. Thunder Craft Boats, Inc., 489 U.S. P.141 (1989).因此,“解密文本”沒有獨創性,Qimron教授對“解密文本”沒有著作權。

(二)作品獨創性分析有助于劃定特定作品中著作權的保護范圍

英國著作權法學者奧古斯丁·比勒爾認為:“一條羊腿是屬于我的,這很容易證明或否定,但是,我的書中有多少是屬于我的,這卻是一個大難題。”#6#3 參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地區中級人民法院(1994)柳地法民終字第127號。#4 Niva Elkin-Koren ,COMMENTARY: Of Scientific Claims and Proprietary Rights: Lessons from the Dead Sea Scrolls Case, 38 Hous. L. Rev. P.453(Summer, 2001).#5 See Id, at455.#6[美]保羅?戈斯汀:《著作權之道》,金海軍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頁。#7 See, Alfred C. Yen, A First Amendment Perspective on the Idea/Expression Dichotomy and Copyright in a Work's "Total Concept and Feel,38 EMORY L.J. PP.398-407 (1989).#8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596(2002).#9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813(2002).$0 See Hughes, The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77 GEO.L.J. PP.315-325 (1988).$1 See Bonito Boats, Inc. v. Thunder Craft Boats, Inc., 489 U.S. P.141 (1989).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判斷是否侵犯著作權,就需要劃定作品中著作權的保護范圍。在現行的著作權法學理論和司法實踐中,一般采用“思想表達二分法”和“公共知識分析方法”。其中,思想表達二分法認為著作權法保護表達,思想不受保護的范圍。但對于什么是思想,什么是表達,從來都是一筆糊涂賬。#7#3 參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地區中級人民法院(1994)柳地法民終字第127號。#4 Niva Elkin-Koren ,COMMENTARY: Of Scientific Claims and Proprietary Rights: Lessons from the Dead Sea Scrolls Case, 38 Hous. L. Rev. P.453(Summer, 2001).#5 See Id, at455.#6[美]保羅?戈斯汀:《著作權之道》,金海軍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頁。#7 See, Alfred C. Yen, A First Amendment Perspective on the Idea/Expression Dichotomy and Copyright in a Work's "Total Concept and Feel,38 EMORY L.J. PP.398-407 (1989).#8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596(2002).#9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813(2002).$0 See Hughes, The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77 GEO.L.J. PP.315-325 (1988).$1 See Bonito Boats, Inc. v. Thunder Craft Boats, Inc., 489 U.S. P.141 (1989).往往將不受保護的部分,統統納入到“思想”范疇中,將需要保護的部分稱作“表達”。#8#3 參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地區中級人民法院(1994)柳地法民終字第127號。#4 Niva Elkin-Koren ,COMMENTARY: Of Scientific Claims and Proprietary Rights: Lessons from the Dead Sea Scrolls Case, 38 Hous. L. Rev. P.453(Summer, 2001).#5 See Id, at455.#6[美]保羅?戈斯汀:《著作權之道》,金海軍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頁。#7 See, Alfred C. Yen, A First Amendment Perspective on the Idea/Expression Dichotomy and Copyright in a Work's "Total Concept and Feel,38 EMORY L.J. PP.398-407 (1989).#8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596(2002).#9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813(2002).$0 See Hughes, The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77 GEO.L.J. PP.315-325 (1988).$1 See Bonito Boats, Inc. v. Thunder Craft Boats, Inc., 489 U.S. P.141 (1989).如同漢德法官所認為的那樣:“沒有人曾經確定思想和表達之間的界限,也沒有人有能力這樣做。”##3 參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地區中級人民法院(1994)柳地法民終字第127號。#4 Niva Elkin-Koren ,COMMENTARY: Of Scientific Claims and Proprietary Rights: Lessons from the Dead Sea Scrolls Case, 38 Hous. L. Rev. P.453(Summer, 2001).#5 See Id, at455.#6[美]保羅?戈斯汀:《著作權之道》,金海軍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頁。#7 See, Alfred C. Yen, A First Amendment Perspective on the Idea/Expression Dichotomy and Copyright in a Work's "Total Concept and Feel,38 EMORY L.J. PP.398-407 (1989).#8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596(2002).#9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813(2002).$0 See Hughes, The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77 GEO.L.J. PP.315-325 (1988).$1 See Bonito Boats, Inc. v. Thunder Craft Boats, Inc., 489 U.S. P.141 (1989).9公共知識,也被稱為公共領域或公有領域,在知識產權語境中,是一塊真正的公地,$0#3 參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地區中級人民法院(1994)柳地法民終字第127號。#4 Niva Elkin-Koren ,COMMENTARY: Of Scientific Claims and Proprietary Rights: Lessons from the Dead Sea Scrolls Case, 38 Hous. L. Rev. P.453(Summer, 2001).#5 See Id, at455.#6[美]保羅?戈斯汀:《著作權之道》,金海軍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頁。#7 See, Alfred C. Yen, A First Amendment Perspective on the Idea/Expression Dichotomy and Copyright in a Work's "Total Concept and Feel,38 EMORY L.J. PP.398-407 (1989).#8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596(2002).#9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813(2002).$0 See Hughes, The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77 GEO.L.J. PP.315-325 (1988).$1 See Bonito Boats, Inc. v. Thunder Craft Boats, Inc., 489 U.S. P.141 (1989).由不適合于私人所有權的知識要素構成。$1#3 參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地區中級人民法院(1994)柳地法民終字第127號。#4 Niva Elkin-Koren ,COMMENTARY: Of Scientific Claims and Proprietary Rights: Lessons from the Dead Sea Scrolls Case, 38 Hous. L. Rev. P.453(Summer, 2001).#5 See Id, at455.#6[美]保羅?戈斯汀:《著作權之道》,金海軍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頁。#7 See, Alfred C. Yen, A First Amendment Perspective on the Idea/Expression Dichotomy and Copyright in a Work's "Total Concept and Feel,38 EMORY L.J. PP.398-407 (1989).#8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596(2002).#9 See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Foundation Press, P.813(2002).$0 See Hughes, The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77 GEO.L.J. PP.315-325 (1988).$1 See Bonito Boats, Inc. v. Thunder Craft Boats, Inc., 489 U.S. P.141 (1989).公共知識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各種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二是作品中未受保護的那部分知識。$2$2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77(fall, 1990).$3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95(fall, 1990).$4 施文高:《比較著作權法制》,臺灣三民書局1993年版,第614頁。$5 See Gideon Parchomovsky&Alex Stein, originality, 95 Va. L. Rev. P.1505 (2009).$6 See Carys J. Craig,The Evolution of Originality in Canadian Copyright Law: Authorship,2 U. Ottawa L. & Tech. J. P.425(2005).$7 See Computer Assocs. Int'l, Inc. v. Altai, Inc., 982 F.2d 693, PP.706-12 (2d Cir. 1992).$8 參見王坤:《論著作權保護的范圍》,載《知識產權》2013年第8期,第20~24頁。$9 See 17 U.S.C. §103(b) (2006); see also CMM Cable Rep, Inc. v. Ocean Coast Props., Inc., 97 F.3d . P. 1515 (1st Cir. 1996).%0 參見[美]威廉?費歇爾:《知識產權的理論》,黃海峰譯,載劉春田主編:《中國知識產權評論》,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10~40頁。由此可見,在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中,也存在公共知識要素和非公共知識要素兩個部分。前者屬于公共領域,后者則被納入著作權的保護范圍。運用公共知識理論確定著作權的保護范圍存在著重大的缺陷:在特定作品中,除了公共知識以外,還存在著受到其他作品著作權保護,但卻不受該作品著作權保護的知識要素,這部分知識要素不屬于公共領域。因此,認為特定作品中受到著作權保護的部分歸私人所有,不受保護的部分屬于公共領域,$3$2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77(fall, 1990).$3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95(fall, 1990).$4 施文高:《比較著作權法制》,臺灣三民書局1993年版,第614頁。$5 See Gideon Parchomovsky&Alex Stein, originality, 95 Va. L. Rev. P.1505 (2009).$6 See Carys J. Craig,The Evolution of Originality in Canadian Copyright Law: Authorship,2 U. Ottawa L. & Tech. J. P.425(2005).$7 See Computer Assocs. Int'l, Inc. v. Altai, Inc., 982 F.2d 693, PP.706-12 (2d Cir. 1992).$8 參見王坤:《論著作權保護的范圍》,載《知識產權》2013年第8期,第20~24頁。$9 See 17 U.S.C. §103(b) (2006); see also CMM Cable Rep, Inc. v. Ocean Coast Props., Inc., 97 F.3d . P. 1515 (1st Cir. 1996).%0 參見[美]威廉?費歇爾:《知識產權的理論》,黃海峰譯,載劉春田主編:《中國知識產權評論》,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10~40頁。這是不準確的。

德國學者烏瑪認為,著作之個人性,不僅為權利保護之關鍵,而且為劃定保護范圍之標準,構成著作之原質。$4$2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77(fall, 1990).$3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95(fall, 1990).$4 施文高:《比較著作權法制》,臺灣三民書局1993年版,第614頁。$5 See Gideon Parchomovsky&Alex Stein, originality, 95 Va. L. Rev. P.1505 (2009).$6 See Carys J. Craig,The Evolution of Originality in Canadian Copyright Law: Authorship,2 U. Ottawa L. & Tech. J. P.425(2005).$7 See Computer Assocs. Int'l, Inc. v. Altai, Inc., 982 F.2d 693, PP.706-12 (2d Cir. 1992).$8 參見王坤:《論著作權保護的范圍》,載《知識產權》2013年第8期,第20~24頁。$9 See 17 U.S.C. §103(b) (2006); see also CMM Cable Rep, Inc. v. Ocean Coast Props., Inc., 97 F.3d . P. 1515 (1st Cir. 1996).%0 參見[美]威廉?費歇爾:《知識產權的理論》,黃海峰譯,載劉春田主編:《中國知識產權評論》,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10~40頁。所謂著作之個人性,其實就是作品獨創性的部分,就是作品中的增量要素。獨創性程度不同的作品,其作品的保護范圍是不同的。其中,獨創性程度高的作品能夠得到更多的保護。$5$2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77(fall, 1990).$3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95(fall, 1990).$4 施文高:《比較著作權法制》,臺灣三民書局1993年版,第614頁。$5 See Gideon Parchomovsky&Alex Stein, originality, 95 Va. L. Rev. P.1505 (2009).$6 See Carys J. Craig,The Evolution of Originality in Canadian Copyright Law: Authorship,2 U. Ottawa L. & Tech. J. P.425(2005).$7 See Computer Assocs. Int'l, Inc. v. Altai, Inc., 982 F.2d 693, PP.706-12 (2d Cir. 1992).$8 參見王坤:《論著作權保護的范圍》,載《知識產權》2013年第8期,第20~24頁。$9 See 17 U.S.C. §103(b) (2006); see also CMM Cable Rep, Inc. v. Ocean Coast Props., Inc., 97 F.3d . P. 1515 (1st Cir. 1996).%0 參見[美]威廉?費歇爾:《知識產權的理論》,黃海峰譯,載劉春田主編:《中國知識產權評論》,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10~40頁。因此,作為版權法中的一個基本概念,獨創性不僅決定了哪些作品能夠具有著作權,其重要功能還在于劃定了作品保護的范圍。$6$2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77(fall, 1990).$3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95(fall, 1990).$4 施文高:《比較著作權法制》,臺灣三民書局1993年版,第614頁。$5 See Gideon Parchomovsky&Alex Stein, originality, 95 Va. L. Rev. P.1505 (2009).$6 See Carys J. Craig,The Evolution of Originality in Canadian Copyright Law: Authorship,2 U. Ottawa L. & Tech. J. P.425(2005).$7 See Computer Assocs. Int'l, Inc. v. Altai, Inc., 982 F.2d 693, PP.706-12 (2d Cir. 1992).$8 參見王坤:《論著作權保護的范圍》,載《知識產權》2013年第8期,第20~24頁。$9 See 17 U.S.C. §103(b) (2006); see also CMM Cable Rep, Inc. v. Ocean Coast Props., Inc., 97 F.3d . P. 1515 (1st Cir. 1996).%0 參見[美]威廉?費歇爾:《知識產權的理論》,黃海峰譯,載劉春田主編:《中國知識產權評論》,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10~40頁。實際上,每一個侵犯著作權案件中,都需要法院辨別作品中的獨創性成分,并且判斷被告是否利用了原告作品中的獨創性表達。$7$2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77(fall, 1990).$3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95(fall, 1990).$4 施文高:《比較著作權法制》,臺灣三民書局1993年版,第614頁。$5 See Gideon Parchomovsky&Alex Stein, originality, 95 Va. L. Rev. P.1505 (2009).$6 See Carys J. Craig,The Evolution of Originality in Canadian Copyright Law: Authorship,2 U. Ottawa L. & Tech. J. P.425(2005).$7 See Computer Assocs. Int'l, Inc. v. Altai, Inc., 982 F.2d 693, PP.706-12 (2d Cir. 1992).$8 參見王坤:《論著作權保護的范圍》,載《知識產權》2013年第8期,第20~24頁。$9 See 17 U.S.C. §103(b) (2006); see also CMM Cable Rep, Inc. v. Ocean Coast Props., Inc., 97 F.3d . P. 1515 (1st Cir. 1996).%0 參見[美]威廉?費歇爾:《知識產權的理論》,黃海峰譯,載劉春田主編:《中國知識產權評論》,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10~40頁。本文認為,這個過程大體上分為以下兩個步驟。

第一步,將存量要素排除出特定作品的保護范圍。存量要素中既包括公共知識,也包括仍然受到其他作品著作權保護的非公共知識。對于前者,它們是人們可以自由運用的知識部分,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納入到保護范圍。對于后者,作為一種排他性支配權,著作權只是基于特定的作品而產生。如果他人利用了作品中的存量要素,而這部分存量要素屬于其他作品的保護范圍,則侵犯了其他作品的著作權,但沒有侵犯該作品的著作權。

第二步,在作品增量要素中,既有屬于公共知識的部分,也有屬于著作權保護范圍的部分。這需要根據作品的層次進行劃分,一般來說,構成表層獨創性的符形組合本身受到法律的保護,任何對作品的復制、發行等行為均侵犯了著作權。在構成深層獨創性的諸要素中,藝術意蘊不具有可支配性,另外,作品蘊含的信息和思想觀點也不能被納入著作權保護范圍,它們均屬于公共知識部分。構成作品中層獨創性的各種要素中,各種藝術形象(音樂形象除外)、事實作品的編排結構、科學作品的論證邏輯等,均不屬于公共知識。這就是說,在將存量要素排除出特定作品著作權保護范圍之后,還需要對作品中的增量要素進行分析,將其中的公共知識排除出著作權保護范圍。

在上述兩個步驟中,前一個步驟就是一個將“存量要素”排除出特定作品著作權保護范圍的過程,其性質為事實判斷;后一個步驟衡量增量要素的保護范圍,其性質為價值判斷。$8$2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77(fall, 1990).$3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95(fall, 1990).$4 施文高:《比較著作權法制》,臺灣三民書局1993年版,第614頁。$5 See Gideon Parchomovsky&Alex Stein, originality, 95 Va. L. Rev. P.1505 (2009).$6 See Carys J. Craig,The Evolution of Originality in Canadian Copyright Law: Authorship,2 U. Ottawa L. & Tech. J. P.425(2005).$7 See Computer Assocs. Int'l, Inc. v. Altai, Inc., 982 F.2d 693, PP.706-12 (2d Cir. 1992).$8 參見王坤:《論著作權保護的范圍》,載《知識產權》2013年第8期,第20~24頁。$9 See 17 U.S.C. §103(b) (2006); see also CMM Cable Rep, Inc. v. Ocean Coast Props., Inc., 97 F.3d . P. 1515 (1st Cir. 1996).%0 參見[美]威廉?費歇爾:《知識產權的理論》,黃海峰譯,載劉春田主編:《中國知識產權評論》,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10~40頁。在發生侵害著作權糾紛時,首先需要通過事實判斷方式將各種形式的存量要素排除出著作權的保護范圍,作品既存的各種要素不屬于保護范圍;$9$2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77(fall, 1990).$3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95(fall, 1990).$4 施文高:《比較著作權法制》,臺灣三民書局1993年版,第614頁。$5 See Gideon Parchomovsky&Alex Stein, originality, 95 Va. L. Rev. P.1505 (2009).$6 See Carys J. Craig,The Evolution of Originality in Canadian Copyright Law: Authorship,2 U. Ottawa L. & Tech. J. P.425(2005).$7 See Computer Assocs. Int'l, Inc. v. Altai, Inc., 982 F.2d 693, PP.706-12 (2d Cir. 1992).$8 參見王坤:《論著作權保護的范圍》,載《知識產權》2013年第8期,第20~24頁。$9 See 17 U.S.C. §103(b) (2006); see also CMM Cable Rep, Inc. v. Ocean Coast Props., Inc., 97 F.3d . P. 1515 (1st Cir. 1996).%0 參見[美]威廉?費歇爾:《知識產權的理論》,黃海峰譯,載劉春田主編:《中國知識產權評論》,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10~40頁。再以價值判斷方式衡量體現作品獨創性的增量要素之保護范圍,將增量要素中的公共知識部分排除出去。

(三)作品獨創性分析有助于奠定著作權正當性的法哲學基礎

在論證著作權正當性的幾種法哲學理論中,人格說、勞動說、激勵說等學說從不同角度上論證著作權的正當性,但彼此之間互不關聯,甚至相互對立。%0$2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77(fall, 1990).$3 See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 Emory Law Journal, P.995(fall, 1990).$4 施文高:《比較著作權法制》,臺灣三民書局1993年版,第614頁。$5 See Gideon Parchomovsky&Alex Stein, originality, 95 Va. L. Rev. P.1505 (2009).$6 See Carys J. Craig,The Evolution of Originality in Canadian Copyright Law: Authorship,2 U. Ottawa L. & Tech. J. P.425(2005).$7 See Computer Assocs. Int'l, Inc. v. Altai, Inc., 982 F.2d 693, PP.706-12 (2d Cir. 1992).$8 參見王坤:《論著作權保護的范圍》,載《知識產權》2013年第8期,第20~24頁。$9 See 17 U.S.C. §103(b) (2006); see also CMM Cable Rep, Inc. v. Ocean Coast Props., Inc., 97 F.3d . P. 1515 (1st Cir. 1996).%0 參見[美]威廉?費歇爾:《知識產權的理論》,黃海峰譯,載劉春田主編:《中國知識產權評論》,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10~40頁。其實,這些學說在論證著作權正當性方面各有其缺陷,只有通過獨創性分析這個中介,才能夠有效結合起來,共同奠定著作權正當性的法哲學基礎。

就勞動說而言,創作的過程是一個腦力和體力消耗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產生增量要素,創作成果才能夠獲得著作權。但勞動說沒有指出增量要素的來源,因此僅僅勞動說尚不足以構成著作權正當性的理由。就人格說而言,作品是作者的識度、情感、品格等各種人格要素的反映,而正是這些作者人格要素的外化構成了作品增量要素的源泉,從而形成了作品的獨創性。%1%1 參見王坤:《著作人格權制度的反思與重構》,載《法律科學》2010年第6期,第38~46頁。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格說構成勞動說的補充。但著作權于近代才產生,因而僅僅靠勞動說和人格說還不足以論證著作權的正當性,這就需要利用激勵說的理論。激勵說設定了著作權得以產生的兩個前提條件:一是商品經濟條件;二是發達的著作利用技術。只有在這兩個條件具備時,激勵才能發生作用。這就說明著作權是特定歷史發展階段的產物,從而彌補了勞動說和人格說的缺陷。激勵說也存在缺陷,它通過賦予著作權的方式鼓勵作品的創作,但這種作用的發揮需要附加作品獨創性的條件,缺乏獨創性的作品沒有知識增量,從而難以促進科技文化的繁榮,不能實現激勵說的初衷。

因此,人格說論證了增量要素的來源,勞動說論證了增量要素的產生過程,激勵說論證了賦予作品以著作權的社會歷史背景。這樣,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個將各種符號元素進行選擇、組合的過程,也是一個消耗腦力和體力的勞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作者的識度、情感、品格等人格要素外化形成了作品的增量要素,使得作品具有獨創性。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為了促進具備獨創性作品的創作,就有必要賦予作者以著作權,以促進科技進步和文化繁榮。因此,從根本上講,著作權制度的正當性在于人格說、勞動說和激勵說三者的有機結合,而獨創性分析則構成了此三種學說聯接的中介。通過這個中介,上述三種理論能夠有效地結合起來,共同奠定著作權正當性的法理基礎。

結 語

在作品獨創性問題上,以往的各種解釋之所以存在著各種缺陷,主要就是因為將作品視為一種“智力成果”,因而難以對作品構成要素以及作品的內在層次進行具體分析。“智力成果”概念一日不除,著作權法便一日不能實現科學化。本文認為,作品是一種發揮精神功能的符號組合,由各種存量要素和增量要素構成。在此基礎上,對作品獨創性的本質、層次、功能進行分析。上述努力僅僅是一種嘗試,一種促進著作權法科學化的嘗試,希望學界方家予以指教。

The key to analyze the originality of works lies in accurately defi ning the conception of works. Works essentially are combinations of symbols with mental function, including stock elements and incremental elements. The essence of the originality of works is novelty, which requests some incremental elements in the work. Original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layers, including the surface layer, the intermediate layer and the in-depth layer. Works have surface originality and intermediate originality are copyrightable and the in-depth originality is just a luxurious condition for works to be copyrightable. Originality can help to prove the validity of copyright, as well as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protection of copyright.

works; originality; copyrightability; stock elements; incremental elements

王坤,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副研究員、法學博士,浙江君安世紀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

本文為浙江省社會科學院2014重點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著作權法學體系的科學化研究》;為2014年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部分成果,同時,本論文獲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地方法治研究中心基金資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激情午夜婷婷|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亚洲黄色高清|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婷婷丁香色|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亚洲一级毛片|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色婷婷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AV毛片|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91丝袜乱伦|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系列在线| 不卡网亚洲无码|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找国产毛片看| 看国产毛片|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亚洲精品黄|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九一九色国产|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高清一区 | 久草性视频|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男人在线|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9966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91视频观看| 亚洲天堂.com|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综合网| 亚洲aⅴ天堂| 91九色国产porny|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午夜国产小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99精品影院|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精品三级在线|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第| 国产交换配偶在线视频|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久久夜夜视频| 欧美五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