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藤予
2013年11月29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科技評價改革的意見》,提出要改變高校科技評價中將科技項目與經費數量過分指標化、目標化的做法,改變高校在教師評聘、收入分配中過分依賴和不合理使用論文、專利、項目和經費數量等科技指標的做法,從而矯正以統一、量化為特征的高校科技評價機制所導致的重數量輕質量、重形式輕內容、重短期輕長遠的工作積習,這對于引導高校注重科研、專利、論文質量,高水準、科學化推進科研和人才培養具有里程碑意義。
作為高等教育宏觀管理和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高校科技評價一直受到各高校高度重視,而科技評價標準自然成為高校辦學和科研工作的導向。到底是追求科研項目、論文、專利、經費數量的增長還是注重質量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高校科技評價和教學科研發展方向。《意見》的發布將高校的目標追求聚集到注重創新質量、專利質量和實際貢獻上來,引導高校正確處理數量、質量和投入產出比的關系。專利是衡量高校科研實力和科研成果保護水平的標尺,只有數量沒有質量是不能承擔起體現科研實力、保護科研成果、防止成果流失的重任。《意見》的出臺為高校強化科研和專利質量導向提供了政策依據,促使高校重新審視以前在專利申請方面的做法,并及時做出調整。
專利是與技術創新關系最密切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種知識產權。申請人在撰寫專利申請文件的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時,不僅要考慮專利申請是否能被授權,而且還要重點關注專利的保護范圍是否適當,最大限度地防止發生他人模仿專利技術而不侵權的情況,從而實現以專利保護為手段確保自己的技術控制力和市場競爭力。作為國家創新體系重要支撐力量的高校,提高科研和專利申請質量極為重要,而掌握高校專利申請狀況、分析影響高校專利申請質量的原因,則是提高高校專利申請質量的關鍵環節。下面本文就從高校的專利申請情況分析影響其專利申請質量的因素,并提出相關建議。
國內有效專利是指在專利保護期內繳納年費維持有效的中國專利。有效專利維持時間越長,說明其市場價值越高。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在國內有效發明專利中,高校擁有量為96,707件,占20.4%;在國內有效實用新型專利中,高校擁有量為63,650件,占4.3%。其中,浙江大學有效發明專利以5,326件居于首位,清華大學以5,119件緊隨其后,這兩所高校有效發明專利總量占高校有效發明專利總量的比重超過10%。高校平均專利維持年限在4.8年①《專利統計簡報》2013年第9期,2013年7月31日,http://www.sipo.gov.cn/ghfzs/zltjjb/201310/P020131025653689932785.pdf。。
從數據可以看出,高校擁有的有效發明專利主要集中在少數幾所大學中,大多數高校維持專利有效的時限較短,一般經過一段時間后即主動放棄專利權,有效專利數量少,長時效專利更少,必然導致對科研成果保護較弱。
專利被引用情況是反映專利質量的一個方面。如果一個專利多次被其他專利所引用,則說明該專利在相關技術領域中是關鍵專利或者其技術方案較為領先。以2012年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位于領先地位的清華大學為例, 2006年~2010 年清華大學共有1427件國外專利文獻被公開,共被引用566次,篇均被引次數為0.4次②陳振英、陳國鋼、殷之明:《專利視角下高校科技創新水平比較》,載《情報雜志》2013年第7期。。從中可以看出,高校向國外申請的專利少,并且專利被引用量也較少。
由于科研經費有限,有些科研項目的研究人員不請專利代理人撰寫專利申請文件,僅憑自己的文字功底和初淺的專利申請經驗撰寫申請文件。一種情況是,撰寫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不能充分體現發明內容,使保護范圍偏小,即使專利被授權也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他人模仿使用專利技術,導致專利質量較差。另一種情況是,撰寫的權利要求范圍涵蓋大量現有技術而超出發明的內容,使得專利申請缺乏新穎性或創造性,即便經適當修改后授權,往往也只能按照一個實施例修改,使得專利保護范圍很小,難以有效保護科研成果,從而不易通過專利許可方式獲得經濟收益。
權利要求項數和說明書頁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專利的穩定性,只有較少幾項權利要求的專利,其權利穩定性就可能得不到有效保障,一旦在專利無效宣告中其獨立權利要求被否掉,其他幾個從屬權利要求就會被波及到,若這幾個從屬權利要求再被否掉,則專利權就會被無效。因此,權利要求項數越少且質量不高,則專利被無效掉的風險越高。說明書頁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專利披露的與技術方案相關的內容對權利要求的支持度,若在說明書中找不到強有力的技術方案描述內容,則會妨礙對權利要求的支持,在專利審查中易被駁回,或者在專利無效宣告中會對權利要求的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高質量專利不僅權利要求確定的保護范圍要適當寬,而且還應保持足夠數量的權利要求,實現權利要求分層次布局,逐層收縮保護范圍,以確保專利的高穩定性,而說明書頁數也應相應較多。然而,高校有相當數量專利的權利要求項數較少、說明書頁數也較少,一般權利要求項數在10項之內,如3~5項,說明書也多在十幾頁,有些甚至只有4~6頁,對權利要求的支持力較弱,從而影響專利的穩定性。此外,高校不少發明專利申請因之前已發表論文或未進行查新檢索,致使因新穎性、創造性不夠而被駁回,從而影響了發明專利授權率。
從上述幾方面可以看出,大多數高校的專利申請質量還不是很理想,專利被多次引用的少,大多數高校只注重申請中國專利,不重視向國外申請專利,忽視了世界范圍的專利布局,從而對國際市場的占據和控制力不夠,致使經濟收益受損。
目前,導致高校專利申請質量不高,且相當數量的專利被提前終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高校對職稱的晉升主要看發表的論文情況和論文被引用的情況,僅僅將申請專利的第一發明人或授權專利作為晉職的一個參考指標。
長期以來,高校將科研工作的重點一直放在科研成果的學術水平和獲獎等級上。科研目標是以成果、知識為導向,而不是以商品、市場為導向。科研選題上缺乏對市場需求的深入調查和分析,科研課題組中熟悉市場的人少,大多選題偏重于原理和基礎理論研究,缺乏專利產業化的設計。專利產業化動力不足、考慮不夠,使得高校對專利質量優劣、專利保護是否有力缺乏應有的重視,因此高校各項目組申請了不少專利,但質量不高,致使專利的維持率也較低。
通常重大科研項目對知識產權的數量都有相應的要求,即申請專利是科研項目結題的必要條件。科研人員為了完成項目的任務要求而申請專利,有了規定數量的專利申請即可,而并不關注專利的質量及其后續轉化運用的效果。項目完成并通過驗收后,項目課題組一般會隨之解散,對應相關項目的專利因沒有后續經費支持繳納專利費,致使專利申請視撤或專利權終止的數量較多。
極少數高校設立了內部專利委員會,定期、分專業地對專利申請進行評議并提出意見和建議,決定是否申請專利并把控專利申請的方向。大多數高校的專利申請審批是由科研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兼管,管理部門本身工作人員就偏少,兼管專利申請的1~2個人通常僅對專利申請人的名稱、申請費用的來源等進行形式審查,加蓋公章并登記備案,而沒有設立對專利申請進行專業層面的整體監督和審查程序,從而導致專利質量往往由受托專利代理人的責任心和專業素質以及高校給付的專利代理費來決定,而缺乏有效把控的專利申請的質量一般得不到保障。
高校負責專利管理的人員一般為科研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他們對科研項目管理較為熟悉,而對專利申請的程序、申請文件撰寫質量要求等專業知識缺乏系統學習和深度實踐,與專利代理人的溝通和工作銜接也只局限于表層,很難就科研項目給專利代理人提出有針對性和實質性的專業要求,把握不住專利保護范圍的寬窄,對專利申請質量的控制也就無從落地,更不用說專利的整體布局了。因此,高校專利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水平直接影響到專利申請質量。
為落實《關于深化高等學校科技評價改革的意見》,促進高校科技評價的科學化,更加注重科研質量和專利質量,實現高校高水準可持續發展,筆者就提升高校專利申請質量提出以下建議。
1.避免申請專利前的提前公開
由于高校對職稱的晉升主要看發表的論文情況和成果獲獎等級,許多發明人急于發表論文而忽略先申請專利的環節,導致發明人在專利申請日前公開了自己即將申請專利的技術方案,從而影響專利授權的范圍或因為沒有新穎性而被駁回。在專利審查中影響專利性的現有技術是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技術,現有技術包括在申請日(有優先權的指優先權日)以前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在國內外公開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的技術。現有技術應當在申請日以前處于能夠為公眾獲得的狀態,并包含有能夠使公眾從中得知實質性技術知識的內容。其中,包括發明人本人公開發表的論文。
2.注重專利信息和非專利信息的檢索避免重復申請
發明人除了在技術研發過程中檢索相關技術信息避免重復研發、提高研發起點、優化研發路徑、提升研發質量之外,在取得研究成果準備提出專利申請前還要針對要申請的專利進行專利信息和非專利信息檢索,以預判專利申請的新穎性和創造性。根據檢索到相關的現有技術文獻,調整專利申請的保護范圍,避免簡單的技術要素替換的專利申請,以及僅簡單增加技術特征并不能明顯改進技術效果的專利申請,從而提高專利申請的可授權性。
3.科研人員要撰寫好技術交底書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17條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說明書應當寫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名稱,應當包括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發明內容、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五個部分。《專利法實施細則》第20條規定:權利要求書應當有獨立權利要求,也可以有從屬權利要求。獨立權利要求應當從整體上反映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記載解決技術問題的必要技術特征。
技術交底書是發明人與專利代理人共同探討撰寫高質量專利申請文件的基礎性資料。發明人撰寫技術交底書要重點說明背景技術、發明內容、具體實施方式和必要的附圖。在發明內容中要說明該發明的技術主題、發明點和具體技術方案。此外,還要有該發明的技術效果,所用術語要清楚、準確。技術方案是準確、清楚地描述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手段的集合。發明點是發明或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針對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要達到的有益效果所采取的技術改進,應采用概括、簡潔、易懂的語言描述技術改進。
4.注重專利申請布局
專利申請布局已經成為專利戰略中技術競爭和市場競爭的重要內容。
(1)合理規劃專利的類型。在優勢學科的技術領域要注重申請發明專利,對于簡單的設備改進可以考慮申請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對于文化創意領域,可以考慮申請外觀設計專利。
(2)注重專利組合。在優勢技術領域,重點地、有目的的形成專利集群,圍繞核心技術形成系列專利申請,以此構建專利組合,提高專利的整體競爭力。
(3)重視向國外申請專利。根據技術發展方向和產品未來市場的定位選擇性地向國外申請專利,加強專利海外布局,搶先占據國際市場。
探索建立專利申請質量監理制度,在專利申請提交之前,委托具有較強專業水準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機構,在確保嚴格保密的前提下,對高校即將提交的專利申請文件進行質量檢查,并就發現的問題或后續隱患對相關專利代理機構及其專利代理人進行質詢,提出消除隱患的意見,促使專利代理人改寫專利申請文件,優化專利申請質量,從而協助高校監查和督導專利代理機構進行高質量、高水準的專利申請代理服務,以制度的構建和程序的完善來確保高校專利申請質量的提升。
1.鼓勵高校與企業的合作
如果科研項目來源于企業的市場需求,科研項目所產生的專利技術的可實施性就相對較強,一般會通過實施專利技術直接產生經濟效益,這樣就應使專利申請的保護范圍更具有針對性、與市場銷售的產品更加匹配。高校為了加強對有經濟收益的專利產品的保護,就會先期注重專利質量控制,并且會持續繳納專利費,使專利權的維持時間更長。
2.加強全流程專利管理
在高校設立專利相關知識的課程或講座,不僅要提高學校師生的專利意識,還要讓大家了解和掌握專利申請的相關程序及注意事項等。高校還要完善自身的專利管理體系,建立校內專利申請審查、審批制度。制定合理的專利申請審批流程,在正式撰寫專利申請文件前要進行文獻檢索,避免重復申請和低水平的專利申請,促使獨創性的科研成果及時申請專利,并有專人審查專利申請文件撰寫質量,以取得盡可能大的保護范圍。
3.改進高校的專利激勵機制
改進高校僅以論文作為晉職必要條件的規定,提高授權發明專利的發明人在晉職評價中的地位。應加大對高質量專利的發明人的獎勵力度,進一步完善高校的專利收益分配方式,在高質量專利的實施和專利權轉讓或專利許可收入中,加大發明人獲取報酬的比例。同時,應建立高校專利申請質量檢查和控制的獎勵機制,強化專利申請質量把控。
綜上所述,提高高校專利申請質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但要提高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質量,而且要注重有價值專利的挖掘,并根據國際市場拓展的實際需要,圍繞核心技術加強國內外專利申請的合理布局,同時要加強專利質量檢查和相關政策支持的質量導向,切實提升高校的科研質量和專利質量,將《關于深化高等學校科技評價改革的意見》落到實處,為實現高校科技評價的科學化、實效化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