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司法公信力,從根本上來講,就是人民群眾對法院、法官、裁判文書的信任度。對法院和法官而言,司法公信力是個大問題。司法公信力不僅體現在以事實為根據上,更體現在以法律為準繩中;不僅體現在裁判文書里,更體現在法官的言行中;不僅體現在法律效果上,更體現在社會效果上。一個良好的社會狀態要看社會誠信,社會誠信如何要看司法的公信力,司法公信力如何往往要看法院的公信力。因此,作為審判機關,人民法院必須在“公”、“信”、“力”上下足功夫。“公”字是前提。作為法官,要做到說話公道、做人公正、做事公平。“信”字是基礎。 “信”是法院最重要的生命線,是法官最基本的品質。“力”字是關鍵。制定出來的法律不用、不能用、用不了,老百姓就會對法律失去信心。因此,提高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就必須要執行好法律,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答復。
(李榮想、許家華如是說,《法制日報》,2014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