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紅強
量刑建議書納入檢務公開范圍的必要性
文◎張紅強*
檢務公開,是指執法依據,執法程序,辦案過程以及終結性法律文書的公開。目前,對于公開的終結性法律文書的范圍有哪些,最高人民檢察院還沒有給予明確回答。實踐中,各地檢察機關對終結性法律文書公開的范圍,大都為不立案通知書、不批準逮捕決定書、不起訴決定書、已生效判決的起訴書等,并未將量刑建議書納入。筆者認為,量刑建議書作為檢察機關行使刑罰請求權的載體,是通過審查起訴對案件提出的量刑性意見,集中代表檢察機關在個案中為實現國家刑罰權以及社會公平正義所做出的努力,屬于檢察機關在量刑方面終結性、公開性的法律文書。因此,量刑建議書也應向社會公開。
《刑事訴訟法》第53條規定:“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钡?93條規定:“法庭審理過程中,對與定罪量刑有關的事實、證據都應當進行調查、辯論”?!度嗣駲z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469條也要求公訴人出席簡易程序法庭時,應當主要圍繞量刑進行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梢姡缎淌略V訟法》及相關規定將量刑放在與定罪同等位置。既然作為予以定罪的起訴書能向社會公開,作為與定罪相并列的量刑的載體量刑建議書也應向社會公開。
檢察機關作為指控犯罪和訴訟監督的司法機關,對于指控犯罪和審判階段的監督,很大程度上體現在起訴書和量刑建議書上(當然還有行使抗訴權的監督),在深入推進司法公開的大背景下,既然下游法院的法律文書——公開的刑事判決書=定罪公開+量刑公開,那么作為上游檢察機關與之相對應的法律文書就應當是起訴書公開(定罪公開)+量刑建議書公開(量刑公開),因為這不僅關系到法院能否準確定罪,也體現出法院能否對被告人罰當其罪。
量刑建議書作為檢察機關刑罰建議的法律文書,意義重大。然而,在現實工作中,量刑建議書經常出現法律術語不恰當、制作不規范以及說理不完善等問題,有的基層院甚至不制作量刑建議書。對量刑建議的忽視,將使對案件定罪量刑不能準確的把控,在法院判決量刑畸輕或畸重時更不能有效提出抗訴,降低公訴人的辦案質量。
因此,在檢務公開推進下,將量刑建議書也及時公開,可對公訴人起著一舉多得的倒逼作用:一是促使公訴人對量刑意見引起足夠的重視,樹立量刑與定罪同等重要的理念,提高案件質量意識,不僅準確地把握案件的定性,而且也能充分的做出量刑幅度的分析。二是促使公訴人對量刑建議書的制作更加嚴謹慎重,對闡釋和說理更加清晰完善,提高文書的規范水平。三是審查案件更加認真負責,注重對量刑證據的搜集,準確地認定量刑情節,提高公訴人的證據意識和法律運用意識,促使公訴人提高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
最高人民法院施行的《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中明確規定,獨任審判員或合議庭可在20%的幅度內對調節結果進行調整,確定宣告刑。實踐中,不少案件常常會出現同案異判的現象。將量刑建議書向社會公開,使法院的量刑有參照系,能夠大大的縮小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為量刑監督提供必要的前提。社會公眾以公開的量刑建議書中提出的量刑幅度與法院的刑事判決書作對比,通過輿論的監督和社會的反饋,倒逼法院在判決時及時糾正出現量刑不當的法律行為,真正實現做到同案同判,罰當其罪。
*河北省沽源縣人民檢察院[076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