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孝清
刑事訴訟法實施中的若干問題研究
文◎朱孝清*
對于《刑事訴訟法》第37條第4款“核實證據”的理解問題,律師向犯罪嫌疑人核實證據,應以不能告訴案內相關證據為原則,以可以告訴特定證據為例外。除了可以將有罪的實物證據告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外,其他的證據都不能告訴。“律師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證據”并不等于“認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閱卷權”。并且,律師能否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閱卷或告之在案證據,與辦案機關能否知悉和控制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對于“兩個基本”的存廢問題。提出“兩個基本”的初衷并不是要降低證明標準,而是為了防止糾纏細微末節。從馬克思主義認識原理和認識案件的特點來看,只能要求查清基本事實,收集到基本的證據并使之確實、充分。“兩個基本”僅是對法定證明標準中的“事實”和“證據”作出符合認識規律和司法規律的闡釋,與法定證明標準是一致的。
關于非法證據排除的范圍問題,只有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肉體上或精神上遭受劇烈疼痛或者痛苦的程度與刑訊逼供相當,迫使其違背意愿供述時,獲取的供述才應予以排除。在規定的辦案場所以外訊問和未依法對訊問進行全程錄音錄像的行為屬于違法,但所取得的供述依法不在排除之列。
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期間沒有違反規定的犯罪嫌疑人能否轉捕問題,關鍵看報捕時該犯罪嫌疑人是否符合逮捕條件,符合逮捕條件的,應當決定逮捕;不符合逮捕條件的,則應決定不予逮捕。報捕前的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不符合法定條件的,要嚴肅對待,堅決監督糾正,并嚴肅處理有關責任人。
關于《刑事訴訟法》第93條適用范圍的問題,羈押必要性審查是指一切影響繼續羈押條件成立的情況,因而不僅包括逮捕的社會危險性條件,而且包括逮捕的證據條件、罪行條件以及超期羈押等。
關于紀委在查辦案件中收集的證據在刑事訴訟中能否作為證據使用問題,可以參照刑訴法關于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證據的規定辦理。
(摘自《中國法學》,2014年第3期,第247-266頁。)
*最高人民檢察院原副檢察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100726]
[本欄目摘編宋洨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