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宗智
論新刑事訴訟法實施后的公訴變更問題
文◎龍宗智*
公訴變更包括撤回起訴、更正(變更)起訴和追加、補充起訴。公訴變更制度的合理設置以及變更權的正當行使,無論對國家刑罰權的實現,還是對被告人的命運,都發生重要影響。
公訴變更,以公訴的客觀性和效率性為正當性依據。現行公訴變更制度在制度構建上還存在以下:一是立法規范不足,法律基礎欠缺。二是“兩高”司法解釋銜接與協調仍待解決。三是有關規定不完善,包括:法院對撤回起訴進行司法審查的標準不明確;變更公訴后保障被告人辯護權的規范欠缺;對檢察機關撤回起訴的決定未確認被告享有異議權。
由于立法規范欠缺,司法解釋不完善,加之此種情況下執法本身的不嚴格,導致檢察機關的公訴變更權尤其是撤訴權存在一定程度的濫用現象,實踐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其一,撤回起訴與公訴的變更、追加和補充混淆,撤回起訴過于隨意;其二,某些公訴變更行為不規范;其三,撤回起訴決定的實際運用對被告人權益兼顧不夠;其四,對公訴權作為國家權力的有限性認識不足,忽略被告人程序與實體權益保障等。
公訴變更制度完善首先需要完善立法。“兩高”各自制定分別對檢察、審判工作有約束力的解釋性程序規范,規范不一致就不可避免地釀成司法沖突。較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法是設置上位規范,即法檢一體遵循的法律規范。首先應當明確公訴變更的形式,即公訴的更正、追加和撤回,使這三種訴權行使行為具有法律依據。其次應當明確變更權行使的時間。再次,立法還應當明確公訴變更的效力,主要是指撤回起訴的效力:一是撤回起訴是否需要法院審查批準;二是撤回起訴對被告人產生何種效力。
立法完善前,最高人民檢察院應當確認法院對撤回起訴的司法審查,檢察機關和法院應當對濫用變更權及變更公訴不規范的行為進行規范。最高人民法院亦應明確對檢察機關要求撤訴進行審查的時間和標準,同時尊重被告方的異議權。
(摘自《當代法學》,2014年第5期,第16-23頁。)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6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