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改委黨組成員、省海經辦專職副主任 張善坤
努力構筑浙江海洋經濟發展新優勢
浙江省發改委黨組成員、省海經辦專職副主任 張善坤
浙江海洋經濟發展已從試點啟動、全面推進進入到深化改革、轉型升級的新階段。海洋經濟發展要找準新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加快適應浙江經濟發展新常態,構筑海洋經濟發展新優勢,為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增添新的動力
2011年2月國務院批復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省級有關部門和沿海各市堅持科學謀海、合力管海、實干興海,舉全省之力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浙江海洋經濟組織領導體系基本建立、現代海洋產業發展有效推進、海洋經濟重大項目加快實施、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全面啟動、海洋科教和生態保護得到加強、相關支持政策取得重要突破,全省各級抓海洋經濟的合力氛圍已經形成,海洋經濟發展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效。主要體現為“五個新”:一是海洋經濟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2013年全省實現海洋生產總值5508億元,比2010年增長45.9%,海洋生產總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13.6%上升到15%,浙江海洋生產總值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0%,海洋經濟對全省經濟發展的輻射拉動能力不斷增大,對全省經濟發展的貢獻度不斷提升。二是舟山群島新區成為沿海開發開放的新高地。加快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和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海洋海島資源配置機制改革。國務院同意舟山港口岸擴大開放5個港區,新增開放面積109平方公里。舟山港綜保區本島分區通過國家級驗收并順利封關運作。舟山自由貿易港區申報設立工作穩步推進,保稅燃料油加注試點實現了常態化供油運作。海關總署批復同意舟山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出口業務,綜保區跨境電商平臺建設啟動。2014年三季度,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4%,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首位。三是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成為區域競爭的新亮點。2013年全省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0億噸大關,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連續五年保持全球海港首位,國際樞紐港地位進一步確立,寧波大宗商品交易所、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2013年成交量合計達9000億元以上。四是現代海洋產業成為產業轉型的新熱點。截至2014年上半年,浙江海水淡化總產能近16萬噸/天,居全國前列,海洋生物醫藥增加值占全國1/5以上,浮式石油儲卸裝置、海洋平臺供應船、720海洋生活平臺等一批海工及輔助項目開工建造,2013年海洋新興產業占全省海洋經濟比重達30%。五是海洋經濟項目成為擴大有效投資的新支撐。嘉紹大橋、象山港大橋、椒江二橋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成投用,金海重工、普陀朱家尖郵輪母港,寧波杭州灣大眾汽車、海力生海洋生物、三門核電等一批海洋新興產業項目加快推進,2012年和2013年全省分別完成海洋經濟項目投資2000億元和2100億元,2014年前三季度已完成海洋經濟項目投資1809億元。
下階段,我們將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國務院批復的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海洋強省的戰略部署,加快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當前,浙江經濟進入了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期、改革攻堅期等新常態發展階段,海洋經濟發展也從試點啟動、全面推進進入到深化改革、轉型升級的新階段。新時期、新階段,海洋經濟發展要找準新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加快適應浙江經濟發展新常態,構筑海洋經濟發展新優勢,為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增添新的動力。
舟山群島新區是我國唯一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群島型新區,是沿海經濟發展軸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點,是面向環太平洋經濟圈的橋頭堡。要繼續加快舟山港綜合保稅區建設,在本島分區封關運作的基礎上,全面啟動衢山分區開發建設。提升綜保區現有功能,大膽試行投資便利化、通關便利化、燃油加注、跨境電子商務、金融配套等自貿區相應政策,積極穩妥推進舟山自由貿易港區申報設立工作。繼續加快重大項目和功能平臺建設,努力推進落地一批對新區貢獻大、科技含量高、有助于拓展產業鏈的優質項目。繼續做好國家支持政策的爭取工作,盡快籌備召開新區建設部省際聯席會議,爭取國家層面賦予更大的改革開放空間、更多的體制政策扶持。繼續推進新區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承接好省政府兩次下放的516項省級行政審批管理權限,營造新區良好投資環境,使新區成為開發開放的高地、創新創業的熱土。
順應全球港口發展趨勢,構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三位一體”的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供應鏈物流,努力打造浙江沿海港口品牌競爭力。深入推進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加強港航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快推進金塘島等一體化合作先行區的開發建設,提升港航綜合服務功能,打造國際樞鈕港。積極推動全省港口資源優化整合,以資產為紐帶,建立跨區域港口經營管理體制,加快形成以寧波—舟山港為核心,嘉興港、溫州港、臺州港以及義烏港一體化發展的港口發展格局,構筑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港口聯盟。加快完善海陸聯動的集疏運網絡,抓緊抓好甬臺溫高速復線、樂清灣港區鐵路支線、六橫大橋、金塘大浦口集裝箱碼頭、杭平申線航道改造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發展海鐵聯運、海河聯運、江海聯運,使貨暢其流、港通天下。積極推廣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智慧物流”,提高物流效率。提升寧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和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設,擴大交易品種,創新交易模式,增強國際市場話語權。
培育發展現代海洋產業是提升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的關鍵所在。要推動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向創新引領轉變,圍繞港航物流服務業、臨港先進制造業、濱海旅游業、海工裝備與高端船舶制造業、海洋醫藥與生物制品業、海洋清潔能源產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現代海洋漁業等8大現代海洋產業,加快培育建設規模優勢強、產業集中度高、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25個海洋特色產業基地。加快推進舟山惠生海工、岱山新基海工、紹興亞太海洋生物、藍星海水淡化裝備制造等一批現代海洋產業項目建設,促進海洋產業集聚發展。堅持謀劃和引進一批重大海洋產業項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項目落地。大力推進舟山海洋科學城、中科院寧波生物產業創新中心、溫州海洋科技創業園等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強海洋高科技企業培育,深化產學研合作,提高海洋經濟發展的科技貢獻率。以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為重點,推進海洋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構筑優勢產業創新鏈。
浙江海域面積是陸域面積的2.6倍,美麗海洋是美麗浙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牢固樹立科學用海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全過程,注重保護和開發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并舉,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海洋。統籌一批岸線灘涂控制保護,合理控制灘涂圍墾規模。加強海洋保護區建設,重點提升南麂列島、韭山列島、舟山五峙山島、樂清西門島、象山漁山列島、嵊泗馬鞍列島、普陀中街山列島、瑞安銅盤島、臺州大陳島、洞頭南北爿山、玉環披山島、溫州七星島等國家級和省級海洋保護區,保護建設慈溪庵東、玉環漩門、溫州毆飛等一批濱海濕地,建設溫州龍灣、洞頭海島、岱山秀山、普陀東極、嵊泗列島等一批海洋公園。實施杭州灣、樂清灣、三門灣、象山港等重點海灣海水質量綜合整治。注重陸海統籌、綜合治理,持續深入推進“五水共治”,切實減少入海污染物排放,從源頭上保護近岸海域生態環境。大力實施漁場修復振興計劃,開展嚴厲打擊涉漁“三無”船舶及各類非法行為、整治“船證不符”捕撈漁船和漁運船、整治禁用漁具、整治海洋環境污染等為主要內容的“一打三整治”專項執法行動,爭取盡快恢復浙江海洋漁業資源和捕撈水平。
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要爭當“改革試驗田”,通過先行先試,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突破,為全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作示范、闖新路。抓住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契機,深化定位研究,發揮浙江特色優勢,加快沿海地區新的綜合保稅區申報設立,加強跨區域口岸通關協作,推進通關便利化,開創沿海地區對外開放新局面。要加快推進省級海洋經濟投融資平臺實質性運作,在前期完成注冊的基礎上,抓緊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加快組建浙江省海洋資源收儲中心,盡早發揮“浙江省海洋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管控全省海洋戰略性資源、推動和參與重大涉海項目開發建設的作用。建立運行省級層面海岸線統籌協調機制,加快編制全省岸線、灘涂統籌利用與保護規劃,完善海域、海島、海岸線等海洋資源的儲備、交易和使用制度。積極推進憑海域使用權辦理基本項目建設相關手續,緩解海洋經濟項目建設要素制約。組織實施三門灣區域統籌發展規劃,建立三門灣區域省級層面統籌協調機制,加快推進三門灣區域生態環境統籌保護、基礎設施統籌建設、資源要素統籌利用、產業發展統籌布局。同時,深入推進象山、洞頭、玉環、嘉興濱海以及大陳島等省級海洋經濟發展試點,以點帶面,探索實踐相關試驗區建設的特色路徑,為全省海洋經濟發展提供示范、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