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玲
以法治方式實施貿易救濟
高秀玲
貿易救濟調查(通常指進口救濟)是WTO框架下保護國內產業的一種法律武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采用。就我國而言,它是因其他國家向我國傾銷其出口產品引起的對我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威脅),只要產業或企業提起反傾銷調查等申請,國家可以依法進行立案、調查與裁決工作,通過實施征收反傾銷稅率等措施,使國內產業得以至少5年甚至10年或更長時間的有效保護,從而發展壯大,提高國際競爭力。在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應充分認識貿易救濟調查的作用,通過貿易救濟措施的實施來保護浙江重點和新興產業的安全和健康發展。

為了適應國際競爭新形勢,保護浙江產業和企業的合法利益和反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浙江省商務廳按照“建機制、打基礎、強隊伍、促發展”的要求,積極開展貿易救濟活動。一是建機制。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一體兩翼”的工作機制和“四位一體”的產業預警監測體系,保證了貿易救濟工作有序開展。二是搭平臺。建立了產業損害預警監測系統,監測產品356個,涵蓋化工、輕工、紡織、機械、電子信息、通訊器材等12個重點行業,入庫龍頭企業達900多家。三是抓信息。建立了“一網兩刊”信息服務平臺,商務廳主辦的“中國產業安全指南網浙江站”、產業安全信息參考、產業損害預警報告,為基層、企業和行業協會提供了較為全面的貿易救濟調查信息。四是重救濟。按WTO口徑,截止到2014年10月底,浙江有53家企業發起或參與發起了60起貿易救濟案件。
浙江貿易救濟措施實施有效遏制了低價進口產品的傾銷行為,修正了被扭曲的供求關系,促使國內市場同類產品價格回歸到正常水平。發起調查企業抓住時機,在恢復受損產業的同時,通過技術改造、加大研發、拓展市場等措施,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
當然,浙江貿易救濟調查工作與產業發展的要求還有較大距離,認識有待提高,宣傳有待加強,人才培養急需努力,政策還需完善,部門尚需聯動,行業協會有待加強,相關法規需進一步明確。
浙江在國際貿易摩擦應對上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成為商務部推廣的經驗和各地學習的榜樣。如果說入世后的前10年,浙江在國際貿易摩擦應對上的成功是順勢而為,那么在入世后的第二個10年,正是浙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高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崛起的關鍵時期,我們更要應勢而上,主動拿起WTO法律武器,實施貿易救濟措施,維護浙江的產業安全。
一是有能力。我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經驗。浙江不僅是貿易摩擦的重災區,更是國際貿易摩擦應對成功的受益地。二是有基礎。我們已有扎實的貿易救濟工作基礎,在貿易救濟的實踐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已經具備實力運用世貿規則和我國貿易救濟法律,打擊和反制貿易保護主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產業安全。三是有需求。浙江經濟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傳統產業急需轉型升級,高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崛起。在此過程中會面臨著全球性產業競爭的挑戰,如何利用WTO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法律手段來保護產業的健康發展顯得非常重要。
從國家宏觀層面看,貿易救濟是維護和規范貿易發展秩序的重要手段,是打擊和反制貿易保護主義的有力工具,也是國家外交平衡的一個手段;從省一級中觀層面看,要更多地認識到,貿易救濟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維護產業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貿易救濟措施對新興產業的發展有法律保護作用。省委、省政府確定了浙江經濟發展的十一大重點產業和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些產業在發展初期,都會面臨全球性產業競爭的挑戰。每當某一產業努力自主創新,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后,跨國公司等國外企業為維持壟斷地位,搶占我市場份額,往往采取頻繁的、大幅降低產品出口價格,或通過實質威脅等不公平貿易行為,抑制和阻礙我相關產業的競爭和發展。而貿易救濟調查可以通過WTO這一法律手段,保護新興產業的安全和健康發展。
——貿易救濟措施對受損產業的發展有重要作用。浙江貿易救濟的實踐已充分表明,貿易救濟措施作為一影響產業發展的外部因素,對促進產業發展和維護企業正當利益起了很大的作用。貿易救濟的最大效應,不是通過對低價進口商品采取懲罰性措施后,短期內影響供求關系的改變,提高了企業盈利能力,改善了企業的生存環境,而是為產業和企業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分析浙江絕大部分貿易救濟案件發起的時機,可以看出正是相關產業在面臨國內巨大市場需求即將啟動,或者剛剛啟動,相關產業苦于國內市場被低價進口產品所壟斷,而得不到發展良機的關鍵階段而發起的。貿易救濟措施的實施迫使低價進口產品退出國內市場,為產業和企業發展創造了契機。
——貿易救濟措施有助于推動擴大出口。開放型經濟和產業安全并不是矛盾的,也不是相互排斥的。貿易救濟調查后,國內產業(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地位將會明顯提高,帶動了產業鏈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進一步擴大出口。部分產業不僅實現了進口替代,還實現了向凈出口轉變。浙江涉案產品聚酯切片、滌綸短纖等都產生了這樣的救濟效果。
當前浙江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外部環境趨緊和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等矛盾相互疊加,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在市場更加開放、競爭更趨激烈的經濟全球化環境下,浙江產業受到不公平貿易沖擊的風險將進一步增加,產業訴求將會增多。依法運用貿易救濟措施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升浙江產業競爭力的任務更加艱巨。
我們要深刻領會和貫徹落實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WTO規則為指導,加強貿易救濟政策法規的宣傳和普及,在新常態下以“依法治國”理念引領貿易救濟調查工作,推進產業安全體系建設,保障浙江經濟安全健康發展。
——提高全社會對貿易救濟與維護產業安全重要性的認識。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貿易救濟和維護產業安全的社會認知度,使社會各方認識到,在堅定不移地堅持對外開放,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同時,要合理和善于利用世貿組織規則,保護產業發展。要使企業認識到維護產業安全不單單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問題,更是一種社會責任,一旦產業受到外部因素影響而受到損害時,要積極運用貿易救濟手段,維護產業安全和自身正當利益。
要貿易救濟和產業政策緊密結合,充分發揮貿易救濟的正面效應,健全完善產業安全保障體系,促進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一是把貿易救濟調查工作與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發展重點和新興產業結合起來;二是加強與各部門在產業政策、貿易政策和貨幣政策如何相得益彰相互促進等方面的合作;三是積極借鑒他國的先進經驗,研究歐盟的低稅原則和公共利益審查機制,協調上下游產業,將環境成本、資源成本、社會成本納入產業損害調查,實現產業的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更大范圍地健全產業安全預警工作機制。在已經建立的“一體兩翼、四位一體”的貿易救濟工作機制的基礎上:一是探索建立部門聯動的長效信息溝通機制,統籌整合政府產業管理資源,加強產業安全調查的深度和廣度。二是充分利用駐外政府機構、中國駐外商會、駐外中介機構等的力量,建立境外產業信息搜集系統,重視對境外產業發展和產業政策變化等信息的搜集,加快對國外傾銷和補貼等違反WTO規則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反應速度。三是以產業安全數據庫為依托,建立全面的產業損害數據資料庫。增強產業損害調查中經濟分析的技術性,發揮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在案源開拓及產業發展引導方面的作用。
——進一步加強貿易救濟調查工作的法規條例的建設。目前,我國的貿易救濟相關法律只規定了國家商務部在貿易救濟工作中的法律地位,省級層面的法規條例處于空白,以致在工作協調中缺乏依據。一是要研究制定《浙江省貿易救濟調查工作實施辦法》。明確各方職責和地位。二是研究貿易調整援助政策。貿易調整援助是現行貿易救濟措施的補充手段,是對因進口貿易救濟等而受到不利影響的國內產業、企業或勞工就業提供多種方式援助以助其調整結構、恢復競爭力的法律制度及政策措施。浙江既是貿易大省,又是中小企業大省,要積極研究進口對浙江相關產業、企業和勞工就業的影響,探索貿易調整援助制度在浙江的實踐。
——培養一支能戰善斗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一是加強對商務管理部門和龍頭企業的貿易救濟人才培養。通過不同形式的培訓模式,培養一批能打實戰的貿易救濟人才。二是律師團隊的建設。依托浙江公平貿易律師團的力量,讓浙江的律師更多的參與到貿易救濟調查的案件中。三是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進一步把重點產業的行業協會作為產業損害預警的一個重要節點,加強對重點產業行業協會的貿易救濟調查的人才培養,幫助協會建立相關的工作機制,加強聯系和信息互動。
作者為浙江省商務廳產業損害調查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