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敏 金凱 呂婷婷 陳曉敏
在新一輪發展中做強臺州物流業
張銳敏 金凱 呂婷婷 陳曉敏
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對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國民經濟競爭力和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9月12日,國務院發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物流業迎來重要發展機遇。當前,臺州必須在新一輪的發展戰略中,充分發揮區域優勢,依托產業支撐,聯動電商發展,將物流業打造成為暢流通、活市場、促轉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
自從國家頒布《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來,臺州物流業發展迅猛,已步入轉型升級的新階段。但是,總體來說,臺州市物流業發展水平還不高,發展方式比較粗放,“低、小、散”現象普遍存在。一是多式聯運體系尚未形成。臺州高效、順暢、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尚不健全,公、水、鐵等多式聯運體系尚未真正形成。目前臺州市貨物運輸主要集中于公路,港口、鐵路、空港物流發展緩慢。二是物流產業發展層次偏低。物流企業多數仍停留在單一的聯托運站的功能層面,以傳統運輸為主,在包裝、加工、物流咨詢、倉儲聯運等服務方面沒有拓展,管理水平和現代物流技術應用水平均較低,信息化程度不高。三是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缺乏。各種物流功能、要素之間不能有效銜接和協調發展,不利于促進物流企業和制造企業的融合,也不利于整個行業的運輸效率和作業效率的提高。四是國際物流發展緩慢。臺州國際物流節點建設緩慢,目前僅有4個“保稅倉庫”和1個“無水港”;國際物流服務業能力有限,本地貨代企業缺乏足夠的競爭力,多數是依附口岸代理生存;跨境電子商務尚未起步,外貿平臺建設落后發展需要。造成臺州物流發展水平不高的原因有:
物流發展空間受到擠壓。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寧波、杭州被確定為全國性的物流節點城市。《浙江省現代物流發展綱要》提出,重點培育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個現代物流樞紐。由于相鄰市地產業相近,腹地重合,臺州物流業發展空間受到擠壓,夾縫求生,勢必難以與前者競爭。臺州的交通基礎設施,無論是高等級公路、鐵路、港口還是航空方面均不占優勢,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多式聯運的發展。
制造業產業層次制約。第三方物流業的發展必須伴隨著制造業的高度專業化發展,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由此產生的制造業對物流業的大量引致需求。臺州民營經濟發達,但是制造業尚處于產業價值鏈低端,中小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企業自我服務的傳統,導致制造業引致需求不足,主輔分離不夠,“大而全”、“小而全”的現狀造成專業化服務內部化,使得物流業的市場需求和有效供給均不足。
物流業發展要素制約。一是土地問題。由于能安排服務業包括物流業的土地指標非常有限,因此部分物流龍頭企業只能臨時租地經營,經常搬遷經營場所,導致無法加大投入和建設,企業發展受制。二是政策問題。由于臺州稅收政策的扶持力度遠沒有周邊地區和其它省份的優惠,部分物流企業在外地注冊,到寧波、上海等地開票,造成稅額外流。另一方面,“受營改增”影響,物流企業將在一定時間內經營成本增加。三是人才問題。物流人才匱乏是目前困擾臺州物流企業的普遍現象。四是融資問題。由于多數物流企業無抵押物,資產信用度不高,擔保難度大,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得足夠的貸款來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當前,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網絡信息技術革命帶動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物流業發展面臨著重大發展機遇,臺州物流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廣闊。一是區域合作日益密切,臺州作為長三角南翼的重要物流節點城市,可通過參與長三角物流一體化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通過加強臺州港與基隆港的合作,推進進出口貿易發展。二是基礎設施投資大,目前臺州一些大項目的加速推進將大大提升臺州物流基礎設施。三是產業和企業積極轉型、居民消費升級,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完善、便捷、高效、安全的消費品物流配送體系。四是隨著臺州電子商務的發展尤其是網絡購物的爆發式增長,將大大促進電子商務物流服務業的發展。為此,要把握當前機遇,積極推進臺州物流業發展。
強化規劃引導,統籌協調發展。開展“十三五”物流課題和規劃的編制工作,圍繞臺州物流業轉型升級要求,加強頂層設計,調整完善園區規劃和產業布局,統籌物流業與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以滿足“大物流”的需要。以特色產業集群和專業市場為依托,以物流市場(企業)培育為主線(體),優化配置物流節點,加快推進港口型國際物流體系、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大宗物資區域集散和城鄉商業配送服務體系,形成層次分明、功能齊全、覆蓋面廣、輻射力強的現代物流空間布局體系,將臺州建設成為浙東南(長三角)重要的綜合性物流樞紐城市。

圖/金川
完善扶持政策,優化發展環境。加大財稅等扶持力度,落實現代物流業稅收優惠政策,創新金融產品,為物流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加大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落實和完善支持物流業發展的用地政策,積極支持利用工業企業舊廠房、倉庫和存量土地資源建設物流設施或者提供物流服務,涉及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或者租賃的,應按規定辦理土地有償使用手續。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引進和培養物流人才,通過物流人才定單式培養的方式,開展物流專業培訓和職業認證;有針對性地引進和培養行業內能夠統籌規劃和服務于物流管理的專業人才。
加強整合創新,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推進管理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鼓勵企業發展金融物流、智慧物流、第四方物流等;鼓勵物流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并重組、協作聯盟等方式做大做強,形成一批大型現代物流企業和物流企業聯盟;積極引進一批國內和國際知名度較高,具備特色商業模式和先進服務理念、具有一定服務特色和業務專長的物流企業入駐園區(中心),帶動提升本地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服務能力和臺州市物流的整體發展水平;鼓勵運輸、倉儲等傳統物流企業向上下游延伸服務,推進物流業與其他產業互動融合,協同發展。鼓勵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深化戰略合作,建立與新型工業化發展相適應的制造業物流服務體系,形成一批具有全球采購、全球配送能力的供應鏈服務商。鼓勵商貿物流企業提高配送的規模化和協同化水平,加快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建立快速便捷的城鄉配送物流體系。
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快金臺鐵路、頭門港支線的建成,加快杭紹臺城際鐵路的前期研究;建設大路網,爭取2020年基本形成“四縱三橫”的高速公路網框架和“六縱七橫四疏港”的干線公路布局;加快建設臺州港集疏運快捷干線網絡,并與高速公路、國省道、區域干線對接,境內公路相互貫通成網;加快構筑區域“123”時效圈和中心城“1530”時效圈。合理規劃布局物流基礎設施,完善綜合運輸通道和交通樞紐節點布局,構建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促進多種運輸方式順暢銜接和高效中轉,提升物流體系綜合能力。加強物流園區規劃布局,進一步明確功能定位,整合和規范現有園區,節約、集約用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制造業基地周邊加強現代化配送中心規劃,在城市社區和村鎮布局建設共同配送末端網點,優化城市商業區和大型社區物流基礎設施的布局建設,形成層級合理、規模適當、需求匹配的物流倉儲配送網絡。
加快國際物流發展步伐。依托臺州頭門港物流園區,大麥嶼港物流集聚區,構筑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的“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戰略體系;加快形成包括海關查驗、檢驗檢疫、口岸直通、保稅倉儲、出口監管、國際貨代和商務信息服務等功能的國際物流平臺和服務體系;大力引進國際貨代進駐國際物流中心;鼓勵船務公司在臺州國際物流中心堆箱。地方各級政府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扭轉臺州集裝箱“棄水走陸”的局面,降低物流成本,推動企業運用“屬地報關,口岸驗放”或轉關等通關模式,促進屬地申報。加快推進保稅物流中心、頭門港保稅物流園區等工作推進力度。
加快信息化建設,促進智能化發展。加強北斗導航、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先進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加快企業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實現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蹤。建設全市范圍內的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整合政府、消費者、物流公司等各方資源,形成集物流信息發布、在線交易、數據交換、跟蹤追溯、智能分析等功能為一體的物流信息服務中心。
推進物流標準化工作。加大物流標準的實施力度,努力提升物流服務、物流樞紐、物流設施設備的標準化運作水平。調動企業在標準制修訂工作中的積極性,推進重點物流企業參與專業領域物流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的制定和標準化試點工作。
作者單位:臺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