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晨哲
推進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
于晨哲
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工程是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九大重點工程之一,推進“兩業”聯動發展,不僅是促進物流業發展的基本途徑,也是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力抓手。
平湖雖然已形成了以服裝、箱包、潔具等傳統制造業和光機電、生物醫藥、臨港產業等先進制造業共同發展的工業產業結構和以交通運輸、倉儲郵政等物流業為主導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結構,但互相之間沒有達到良好的、較高層次的聯動水平。
當前平湖市“兩業”聯動發展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制造企業物流外包比例較低。不少制造企業對現代物流內涵和作用的認識不夠,將物流等同于運輸和倉儲業務,物流投入偏少;傳統的加工貿易企業占比較高,這些企業無需高端物流服務,傳統的運輸倉儲服務足以滿足其物流需求;制造企業自營物流退出成本較高,如果實施物流外包,前期的物流投入會帶來巨大浪費,面臨重新適應工作流程的風險和安置原物流人員的困難。二是物流企業現代化發展滯后。平湖的物流企業多由傳統的貨物運輸、倉儲企業轉型而來,所能提供的服務門檻較低、功能單一,無法滿足現代制造業多批次、少批量、低成本、快速度的要求。三是物流服務供需匹配不足。“兩業”聯動中存在著制造企業有效需求不足和物流企業有效供應能力不夠并存的矛盾。一方面,制造企業的物流需求分散在各個企業和環節,沒有轉化為社會化需求,物流運作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物流企業在市場關系中處于從屬地位,這使得專業化物流的發展受到制約。此外,“兩業”合作關系不夠穩固,盡管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合作關系正在形成,但還需要時日的磨合。
有效促進平湖市“兩業”有機融合、聯動發展,政府層面要將實施物流業和制造業聯動發展工程編入國民經濟和服務業發展兩個“十三五”規劃中,既要注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要明確創造和優化市場機制和政策環境的方向與任務,為雙方搭建交流平臺,創造合作機會,加強物流業與制造業的信息溝通;制造企業應優化物流管理,為物流業發展培育堅實的需求主體;物流企業要提升物流服務水平,滿足生產性物流的需求。
——鼓勵制造企業開展物流外包。選擇一批先進制造企業,鼓勵物流外包、優化物流管理,把資源重點集中于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加工及品牌打造等核心業務,進一步降低成本風險、精簡部門人員、提升市場競爭力、實現轉型升級。創建若干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示范工程與重點項目,繼續深化制造企業主輔分離工作,妥善安置分離后的富余人員,通過減免土地使用稅、補貼租賃費用等方式鼓勵物流企業承接閑置的倉儲用房。
——培育提供綜合服務的物流企業。目前平湖有3A級物流企業3家,要重點培育這些物流龍頭企業,用政策引導他們深入了解先進制造企業的供應鏈模式,建成能為客戶提供度身定制的物流管理、價值評估、信息平臺等綜合服務的現代物流企業,從而為制造業的發展和產業機構的升級提供優質的服務和強有力的支撐。同時,要找準招商方向,引進一批能為制造企業提供精細配送、加工包裝、貨運代理、倉單質押和物流咨詢等增值服務的個性化物流企業。探索小微物流企業網絡化聯盟發展,通過股權參與或契約聯合,形成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物流合作組織,進一步提高物流企業的自主研發和集成創新能力。
——搭建兩業聯動深入合作的平臺。以平湖市列入產業結構調整機制創新省級試點為契機,統籌規劃各鄉鎮工業園區的物流服務體系,倡導區內物流基礎設施、信息平臺的共建共享共用。如在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獨山港經濟開發區內,在合理規劃和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嚴格控制制造企業自營物流用地,積極推進制造企業的物流設施設備托管工作,既能讓物流企業全面進入制造企業開展供應鏈一體化服務,使制造企業專注于核心業務,又能使開發區完善功能布局、節約集約用地。
——培養復合型物流專業人才。“兩業”聯動發展需要大量既懂制造技術又懂物流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一是靠引進,從先進地區與大型制造企業中的高級物流管理人員中引進一批優秀物流專業人才;二是靠共享,行業協會要發揮橋梁作用,促成物流企業和制造企業互派專業人才向對方學習溝通,尋找需求契合點,提出合理的“雙贏”合作模式;三是靠培養,與嘉興學院平湖校區、職業中專、嘉興市交通學校等院校在專業設置、培養模式、科研項目、實訓實踐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培養物流管理精英與一線操作人才,對物流從業人員開展多層次培訓,滿足制造企業物流現代化的需要。
作者為平湖市服務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