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 李強
做好信息經濟發展這篇大文章
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 李強
要以全球化的視野、前瞻性的意識、互聯網的思維、擁抱大數據的胸懷,把信息經濟發展上升到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率先發展、大力發展
信息經濟是相對農業經濟、工業經濟而言的,是以信息資源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手段,通過研發生產知識密集型的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促進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勞動就業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
信息經濟是支撐未來浙江發展的大產業之一,也是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拉動力。我們要以全球化的視野、前瞻性的意識、互聯網的思維、擁抱大數據的胸懷,把信息經濟發展上升到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率先發展、大力發展,推動浙江經濟轉型升級。
浙江是國內率先將發展信息經濟作為一大戰略提出的省份。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把信息經濟列為支撐未來浙江發展的7大萬億級大產業之一。今年5月,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信息經濟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各部門抓住發展機遇,搶占時間窗口,搭上這趟“信息高鐵”,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加快發展信息經濟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必然要求。當前,全球化正進入3.0時代,即由信息化、互聯網驅動的“萬物互聯”的經濟全球化。事實表明,當前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已帶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信息經濟正成為全球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和興起,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了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他強調,“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總的來看,在歷次的技術革命中,中國一直是一個學習者、追趕者。信息經濟崛起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時間窗口,抓住了就有機會成為趕超者甚至成為領跑者。浙江尤其不能錯失這一重要機遇。
加快發展信息經濟是拉動浙江經濟增長,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有效抓手。一方面,信息經濟在推動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我省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發展信息經濟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在轉型方面,信息經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產業轉型和企業轉型。大力發展信息經濟,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真正實現“騰籠換鳥”和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鍵之舉。同時,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傳統制造企業開展跨界競爭和轉型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這對于作為制造業大省的浙江來說,尤為重要。
加快發展信息經濟是發揮浙江在電子商務和信息、資源、技術等方面優勢,營造浙江未來經濟發展新優勢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浙江“人多地少、資源缺乏”,依靠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另一方面,浙江電子商務發達,信息產業有較好基礎,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電商交易平臺、世界最大的電商交易數據庫、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并且已經積累的海量數據是分析把握經濟社會需求的寶貴資源。加快發展信息經濟,可以有效規避我省資源要素、勞動力、空間、環境承載量受到的嚴重制約,引領浙江進一步揚長避短,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全國新一輪區域競爭中確立新優勢。
未來浙江信息經濟的發展,就是要把信息產業培育成為全省重要的支柱產業,信息經濟在全省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初步確立,努力實現從制造大省向信息經濟大省的跨越,打造全國信息經濟發展的先行區。
具體來看,就是要基本建成“七中心一示范區”。“七中心”,就是把浙江打造成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全國物聯網產業中心、全國云計算產業中心、全國大數據產業中心、全國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全國智慧物流中心、全國數字內容產業中心;“一示范區”,就是扎實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建設。
做好信息經濟發展這篇大文章,真正走在全國前列,任務十分艱巨,需要強化優勢與特色,實現重點突破,要在5個方面著力研究、統籌推進。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要想富,先修路。發展信息經濟,首先要把信息基礎設施這條“路”先修好。總的看,近年來我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寬帶網絡仍然存在資源瓶頸和寬帶接入能力制約,寬帶網絡最后“一公里”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因此,要大力推進“寬帶浙江”建設,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努力把浙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全球信息基礎設施最為先進的地區之一。
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十一五”以來,浙江信息產業以年均27%左右的速度持續快速增長,2013年全省電子信息產業實現業務收入1.1萬億元左右,利稅近1200億元,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5位,并形成了一批特色優勢行業和企業。要圍繞強化信息經濟發展的產業和技術支撐,進一步加快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電子產業、大數據和云服務產業、數字內容產業、網絡安全產業這6大產業發展。特別是要抓好三個產業:一是集成電路產業。集成電路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和基礎。一定要抓住機遇,在現有基礎上加快發展,形成浙江特色。二是大數據和云服務產業。數據資源是重要的戰略性資源,要高度重視數據資源的占有、存儲,鼓勵企業進行數據的開發、分析和利用,培育發展云工程與服務企業,努力使我省成為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大省。三是網絡安全產業。日趨嚴峻的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必然催生對網絡安全產業的巨大市場需求。要在加強自身信息安全保障的同時,搶抓發展機遇,加快網絡安全產業發展。
提升發展電子商務。浙江是最早提出發展電子商務的省份之一,目前,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居全國第二,擁有阿里巴巴等一批帶動力大的電商領軍企業;開設各類網店100萬家,占全國的15%左右;全國約有85%的網絡零售、70%的跨境電商交易和60%的企業間電商交易是依托浙江的電商平臺完成的。應當說,浙江的電商產業有基礎、有優勢、前景廣闊。2013年省政府提出“四換三名”,其中之一是“電商換市”,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提升,帶動浙江制造轉型升級。要進一步研究如何發揮我省外貿大省的優勢,深化跨境電子商務,為我省外貿轉型升級服務;研究如何支持浙江企業依托現有產業優勢和品牌優勢,形成線上品牌的“浙江板塊”。
擴大信息消費。當前,我省人均GDP超過1.1萬美元,正處于居民消費升級、企業裝備投資消費升級、城市管理服務升級的新階段,信息消費具備巨大的市場空間和良好的發展基礎。要進一步挖掘消費潛力、增強供給能力、激發市場活力、改善消費環境,推動居民信息文化消費的快速增長。要加大信息技術在社會保障、市場監管、環境監測、信用服務、應急保障、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等社會治理領域集成應用,提高城市建設、管理和運營水平,通過“智慧城市”建設提升百姓生活品質。要加快信息技術在政務領域的應用。“一張網”(政務服務網)就是政府信息服務與消費的一項工程。
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2013年10月,工信部批復我省建設全國首個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國家對我省“兩化”深度融合建設寄予厚望。“兩化”深度融合是一個大課題,重點要從企業、行業、區域三個層面加快推進,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動“機器換人”,推進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和區域特色塊狀經濟升級。
做好我省信息經濟發展這篇大文章,打造信息經濟大省,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市場主導、企業主體、政府主推。
企業要爭當發展的先行者、創新的主力軍,在信息經濟各細分領域中形成特色、爭創一流。信息經濟是發展瞬息萬變、充滿機遇與挑戰的領域,也是最需要靠創新驅動、靠有效供給致勝的行業。浙江企業家要抓住這一輪信息經濟發展的時間窗口,對標全球領先企業,加快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做精做專主導產品,做強做大企業。
政府要當好“保姆”和服務員,為廣大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省政府正在深化“三張清單一張網”為重點的政府自身改革,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主動完善政府服務與監管方式,不以任何理由阻礙企業創新的腳步,真正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社會的創造力。省級有關部門要研究制定基于信息經濟發展的一攬子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創新,切實貫徹落實好省政府有關信息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研究設立省信息經濟創業投資基金,抓緊制定信息經濟發展規劃,在要素保障、財稅金融、項目落地、人才支撐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