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浙江省商務廳
全面實施電商換市 建設電商產業高地
——2013年浙江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
浙江省商務廳
浙江是國內電子商務發展最快、電商實力最強、電商產業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某些領域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2013年,全省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突破1.6萬億元,占全國1/6;全省實現網絡零售3821.25億元,相當于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5%,總量約占全國1/5
2013年,浙江省電子商務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從產業發展、行業應用、配套服務和行業管理全方位推進,全省電子商務業態豐富,模式創新活躍,發展氛圍濃厚,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電子商務生態圈,“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建設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浙江是國內電子商務發展最快、電商實力最強、電商產業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某些領域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2013年,加快推進全省電子商務發展取得良好成效,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
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全省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突破1.6萬億元,同比增長約30%,占全國1/6;全省實現網絡零售3821.25億元,同比增長88.48%,相當于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5%,總量約占全國1/5;全省現有各類網店130多萬個,網絡零售額超億元企業100多家。全省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電商平臺繼續保持領先優勢。浙江是全國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最集中、實力最強的地區之一。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阿里巴巴B2B、淘寶網和支付寶等第三方平臺,繼續居于領先地位,為全球最大的企業間電商交易平臺、網絡零售平臺及網絡支付平臺。中國化工網等一批行業網站成為國內的領軍企業,網絡零售平臺、企業間電子商務平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和團購等第三方平臺穩步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全國85%的網絡零售、70%的跨境貿易(含B2B、B2C等)和60%的B2B交易是在浙江的電子商務平臺上完成。
電子商務服務業發展獨具優勢。據初步統計,全省擁有各類電子商務服務企業2000多家,2013年實現服務收入800億元,同比增長近50%。杭州市電商服務企業營業收入約占全省一半。
縣域電子商務全國領先。2013年,全省共有49個縣(市)入圍“中國電子商務百佳縣”。從區域來看,縣域電商總體發展平衡。從發展模式來看,縣域電子商務模式多樣、特色鮮明。縣域網店約占全省網店總數45%,縣域B2B網店占比超過65%,縣域網購消費金額約占全省網購消費總金額的40%。
電子商務產業基地爆發式增長。截至2013年底,全省電子商務產業基地總數達86個,入園企業6500多家,在建園區(樓宇)76家。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已成為浙江電子商務及相關企業的主要集聚區域,在整合電商公共服務資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已經從原來的商品交易向經濟各領域延伸,并逐步由交易環節向采購、生產、消費和回收等環節滲透,在浙貨銷售、居民消費、對外貿易和傳統商貿業提升方面的應用尤為突出,成為推動全省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工業品網絡銷售快速增長。2013年,全省企業在天貓上開設網店約1.4萬家,比2012年增加了近4000家。其中,生產企業開設的旗艦店或專賣店7000多家,比2012年增加了3000多家;實現網絡零售額800多億元,同比增長150%,增幅大大高于全省網絡零售88.48%的增幅。
農產品網商銷售進入快車道。2013年,全省農產品網商零售近100億元,約占全國25%,同比增長70%以上。阿里巴巴發布的全國20個淘寶村當中,浙江占了6個。其中僅麗水市就有農村網店近5000家,銷售額20多億元,約占麗水市網絡零售額的40%
跨境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由市場自發發展進入到政府大力推動發展、由少數先行者逐步進入到全民參與的階段。2013年,全省從事跨境電子商貿的經營主體約3萬多個,開設各類網店30多萬家;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進一步擴大,全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約200億元,同比增長近40%,市場覆蓋了歐美、俄羅斯、南美、中東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新的外貿增長點。
居民網絡消費比重不斷提高。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全省居民實現網絡消費2261.98億元,同比增長73.26%,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值為14.69%,較2012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其中,義烏、樂清、慈溪、瑞安和海寧等5個縣市網絡消費額居全國縣(市)前十強。
傳統商貿電商化穩步推進。專業批發市場電子商務應用穩步推進,全省共有277家商品交易市場建設了網站。其中,余姚塑料市場、紹興輕紡城、海寧皮革城、永康五金城、嘉興繭絲綢市場等市場均已開通網上交易平臺,省內會員數達107萬元,網上交易額近800億元。銀泰百貨等百貨企業開展網絡零售業務;浙江人本等社區便利店為網絡品牌提供線下服務,網上市場和網下市場融合發展態勢良好。
經濟各領域電子商務廣泛應用。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旅游類網站880個、培訓類691個、醫藥類227個、文化類128個、票務類100個、金融服務類70個以及數字出版類7個。同時,政府采購、公共資源交易等方面均逐步采用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物流、軟件和支付等配套體系的支撐,同時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2013年,浙江省網民規模達3330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60.8%。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累計達到2447萬個,同比增長31.5%;4M以上寬帶接入用戶達912萬戶。光纖寬帶網和WLAN基礎設施穩步提升。
網絡支付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16家非金融機構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48家省外支付機構設立了分公司,其中從事網絡支付業務的支付機構共有9家。全省開設支付賬戶12.17億個,同比增長28.26%;發生網絡支付業務135.8億筆、金額3.6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8.3%和118.32%。
快遞物流配送能力持續提升。截至2013年底,全省取得許可的快遞企業1089家;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業務量達14.2萬件,同比增長73.1%;獨立分揀中心138個,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快遞業務量局全國第二,業務收入全國第三。
基本理順電商工作機制。省級層面,理順了省電商工作領導小組31個成員單位的職責,增設了電子商務處。推動11個地市成立了電商工作領導小組。目前全省9個市及25個縣(市、區)設立(或掛牌)電子商務業務處(科)室。浙江成為全國第一個基本理順電子商務工作機制的省份。
積極創新電商工作載體。實施電子商務拓市場工程,在淘寶開設“特色浙江”,建設一批市、縣特色館;在阿里巴巴建設“浙江產業帶”,并推動品牌企業在天貓等平臺開設網絡旗艦店。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制定《浙江省跨境電子商務實施方案》,逐步完善跨境電子商務業務體系。杭州、寧波首批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方案獲海關總署批準并實施。中國(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園正式開園,成為浙江首個建成并投入運營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啟動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截止到2013年底,全省已經在拱墅、海寧、嵊州、椒江、臨海、遂昌等縣(市、區)建設電子商務服務點500多個。開展電商示范創建工作。全省目前共有5個“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數量居全國第一。
建立健全電商行業管理機制。建立電商行業統計和數據發布制度,成為全國第一個按月份公布數據的省份;在全國率先把網絡零售納入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統計范圍。推進電子商務地方標準體系建設,擬定《浙江省電子商務企業服務與管理規范》,提出電商平臺和企業經營管理的地方標準,已經列入地方標準項目,將頒布實施。制定電商人才培訓和評價方案,在全國率先對各種電商培訓活動進行規范,確保培養出適合浙江電子商務發展的人才。擬定電商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屬全國首創;建立全省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名錄。推進電子商務地方立法,《浙江電子商務條例》已納入省十二屆人大立法計劃,有望成為國內第一部地方綜合性的電子商務法規。
各地電子商務工作特色亮點。杭州、寧波和義烏等地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溫州、金華大力培育電商主體、規劃建設電商產業園,形成網絡經濟發展格局。衢州、麗水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當地農產品,開辟了一條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新渠道。嘉興、湖州、紹興、臺州等地依托輕工業產業基礎,全面擴大電子商務業務。舟山積極探索進口型跨境電商。
組織形式平臺化。電子商務作為信息經濟的集中體現,對傳統市場主體的組織形式將產生很大影響。第三方平臺作為電子商務將實現客戶資源、網絡流量和經營價值最大化,在實際經營中已經得到證實。在電商服務領域業將出現一批綜合服務平臺,有效整合面廣量大的中小經營主體,形成“平臺+中小經營主體”的扁平化經營模式,甚至在服務領域可能出現“平臺+個人(資格認證)”的模式,并逐步成為一種主要的商業模式。
操作終端移動化。隨著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和互聯網的結合,移動電子商務市場正迅猛發展。目前已有淘寶、當當、京東商城等傳統電子商務巨頭紛紛涉足移動電商,推出手機客戶端或手機網站。以淘寶為例,淘寶無線銷售額占大淘寶的比重從2011年的1.77%提高到2012年的6.87%,再提高到2013年的15%。移動電子商務正成為網絡零售的重要增長點。
線上線下一體化。消費者期待能夠在線上選購、支付和預訂,又能在最方便的時間和地點線下提取商品,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即“O2O”電子商務模式。O2O模式覆蓋面廣、地域性強,特別是餐飲、旅游等生活服務業正全面介入電子商務,線上線下互動發展已成為網絡零售業中的一大熱點。浙江目前正全面建設社區電商服務站和農村電商服務點,奠定O2O模式發展的基礎,線上線下一體化趨勢將更加明顯。
電商服務集成化。電商服務業是一個地區電子商務產業競爭力的集中體現。特別是通過在電子商務園區的集聚,為電商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成為電子商務服務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一些電商園區融合了培訓、攝影、物流等服務,促進電商企業快速成長。同時,一些專業化的電商服務集成商也開始出現。同時,浙江正推進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電商服務集成化趨勢將更加凸顯。
市場運營數據化。電子商務運營的核心就是市場推廣,而大數據的應用將實現營銷模式的精準化。目前阿里巴巴全面推進“數據魔方”,將是國內最大的大數據企業,從而全面推進大數據在浙江電子商務領域的廣泛應用。
配套服務智能化。隨著衛星定位、3D打印、可穿戴式設備、RFID和其它遙感遙控技術的應用,電子商務的購物體驗和物流配送等方面呈智能化趨勢,讓電子商務領域人物相連和物物相連成為可能。如配送方面,順豐快遞目前研發出用于配送的職能“無人機”,可以直接從空中把貨物送到消費者家里。購物體驗方面,支付寶推出“空付”技術,使消費者身上任何一個物品都可以作為支付工具,實現“人機合一”的消費體驗。
交易過程個性化。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信息不對稱現象逐步消除,個性化營銷也逐步出現并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尤其是通過大數據的應用,電子商務可以詳細的追蹤每一個顧客,利用數據分析建造顧客行為模型,為顧客進行精準化推薦和個性化服務,這種趨勢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誕生表現更加明顯。
市場競爭國際化。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商務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意見(國辦發[2013]89號)。同時,杭州、寧波等地均在探索跨境電商進口貿易工作。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電子商務將突破國與國的限制,繞過傳統中間貿易商,把商品直接賣給消費者,呈現市場競爭國際化趨勢。
全面實施電商換市,建設電商產業高地。積極構建集電商平臺企業、電商應用企業、電商服務企業和電商產業基地為一體的產業體系;推廣電子商務在浙貨銷售、居民消費、農村經濟、傳統商貿及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旅游的應用;努力培育電商大企業、大平臺,把浙江打造成全國乃至全球電商市場規模最大、集聚程度最強和應用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
加快引進來和走出去,打造高端電商集聚地。積極推動有條件的電商平臺“走出去”拓展國際業務和承接全國電商業務。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電商企業落戶浙江,全面提升浙江電商產業國際化水平。
推進配套設施建設,夯實電商發展支持。把云計算、大數據等作為基礎設施來建設,夯實電子商務產業支撐。加快推進通信網絡建設,盡快實現農村寬帶和城市移動互聯網覆蓋。構建智能物流網絡,全面發展城鄉物流配送體系,突破電商發展瓶頸,降低電子商務經營成本。
開展電商綜合試點,形成電商創新氛圍。按照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開展電子商務綜合發展試點,通過先行先試,創新電商技術、管理和服務。加強對電子商務發展的規劃引導和政策推動,加大行業服務和依法監管,積極營造電子商務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發展氛圍。
加強國際合作,構建國際電商交流陣地。在大力發展電商產業的同時,還要在理論研究、行業標準、國際交流等方面加大力度,掌控電商話語權,切實把浙江建設成實至名歸的國際電子商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