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秀珍
作者為中共溫州市甌海區委書記
“三改一拆”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甌海破解發展困局、推進轉型發展的突破口。近年來,甌海全力推進“三改一拆”,僅去年就完成“三改”465萬平方米、拆違298萬平方米。通過注重“拆、建、管、用”同步推進,著力提升“三改一拆”科學化水平,使新型城市化的步伐明顯加快。
“四先四后”推進拆違治亂。一是先難后易。堅持“先打老虎、再拍蒼蠅”,以難度最大的老人協會違建、有黑社會背景的違建等為突破口,以集中開展“拆違亮劍”行動和每月拆除“十大違建王”為載體,依法強制拆除了一批典型違法建筑,形成強大的震懾效應,達到拆除一個影響一片的效果。二是先公后私。堅持“正人先正己”,出臺黨員干部、行政事業單位和公營單位“零違建”報告制度,要求黨員干部和公營單位以身作則,自行拆除違法建筑,以此帶動群眾與企業主動自拆。三是先禮后兵。堅持“依法拆違、以理服人”,執法人員在發放限拆通知后,主動上門做思想工作,鼓勵業主自行拆除。對拒不配合的“釘子戶”,在教育疏導無效的情況下,堅決予以強制拆除,讓違建者感到強拆不如自拆、遲拆不如早拆。四是先點后面。在抓重點、攻難點的基礎上,采取“點線面”結合,由個別拆、沿線拆到連片拆,由拆點、拆片到拆村,立體化推進拆違。以創建“無違建”道路、“無違建”河道、“無違建”街區為載體,對城區主要道路、河道和重點村居的成片違建進行集中拆除,創成無違建道路231條、長度228千米,無違建小區211個。“四先四后”做法,徹底打消了違建者的觀望態度和僥幸心理,使拆違工作形成了勢如破竹、無堅不摧的強大態勢。
“三個突出”推進改舊建新。一是突出規劃引領。把城中村改造作為新型城市化建設的主抓手和主載體,堅持規劃先行,編制了118個城中村的改造規劃,按照“1238”總體布局有序推進,即結合重點工程、道路建設、塘河整治等工作,集中搞好12個區塊改造,形成38個大型集聚新社區。對舊工業小區,按照拆除重建、保留提升、退二進三等不同類型,實施挖潛節地、空間換地、騰籠換鳥,分3年進行改造。二是突出政策引導。按照政府可承受、農民可接受、發展可持續的“三可原則”,制定出臺城市建設征遷、農房改造集聚、城中村改造和低收入居民保障房建設“四策合一”政策,為城中村改造順利推進奠定了基礎。三是突出服務提升。對城中村和工業小區改造項目,采取賽場挑才、掛牌督辦、團隊攻堅等辦法,集中進行攻堅。對涉及企業改造的事項,一律實行專人代辦、全程代辦制。對舊村、舊廠房改造項目,重新設計審批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速提效。
“四個結合”推進拆后利用。一是拆綠結合。堅持宜綠則綠、能綠則綠、該綠則綠,及時把拆后土地優先用于綠化,建成了一批城市公園、濱水公園、小游園和城市綠道,讓群眾享受到拆改成果。二是拆建結合。對已經辦理農轉用手續的拆后土地,盡快啟動項目建設;屬于集體建設用地的,通過建設生態停車場、公廁等公共配套設施或非營利性公益性項目及時加以利用。三是拆轉結合。把拆改和產業轉型升級、拆改和低效土地開發利用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拆改淘汰低小散的落后產能,整治各類安全隱患,引導小微企業集聚發展。現已規劃了9個小微企業園,其中慈湖科技創業園、溫商回歸創業園、婁橋輕工產業園已開工建設。四是拆引結合。把拆改與對接央企、招商引資有機結合起來,引進大項目、大企業,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甌海將始終在“拆、建、管、用”相結合上狠下功夫,打好“三改一拆”的持久戰,全面謀劃甌海的發展格局,乘勢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主動對接、主動融入溫州大都市區發展。具體實施要注重五個方面:一是拆違方面,以無違建創建為載體,推進“五水共治”、“四邊三化”、“一戶多宅”整治等工作。二是城中村和舊住宅區改造方面,加快拆遷保障房建設,加強保障房項目質量和工期管理,提振群眾對“三改一拆”的信心。三是舊廠區改造方面,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因地制宜”的原則,采取保留提升、整體搬遷、退二進三等方式,實現土地集約利用、產業集聚提升、生態和諧發展的目標。四是拆后利用方面,緊緊抓住溫州被列入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的機遇,把拆違點打造成城市建設的新亮點。五是強化監管方面,健全拆違、拆后土地利用網格化管理制度,明確鎮街屬地管理責任,加大日常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打擊頂風違建,堅決防止拆后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