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文財務管理工作
2013年,教科文財務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創新體制機制,突出工作重點,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全年安排財政教科文支出4 838億元,其中:教育支出3 400億元、科學技術支出1 015億元、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423億元。
(一)加大教育投入,突出投入重點。繼續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加強財政教育經費使用管理,重點投向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等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和促進教育公平的領域,重點投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重點投向能解決教育發展瓶頸問題和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上,推動各級各類教育改革發展。
(二)支持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安排獎補資金160.28億元,支持中西部農村利用閑置校舍改建幼兒園和增設附屬園,鼓勵社會參與、多渠道、多形式舉辦普惠性幼兒園,鼓勵地方建立幼兒資助制度,擴大巡回支教試點范圍。
(三)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繼續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進一步提高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和北方地區取暖費補助標準,建立校舍安全保障長效機制,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和農村教師特崗計劃等,安排資金1 330億元。按照中央1號文件要求,提出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建議,報經國務院領導同意后發布實施。會同有關部門起草《關于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報請國務院常務會審議通過后印發。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義務教育法》執法檢查相關工作。
(四)提升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安排獎補資金64.33億元,推動各地建立高職生均撥款制度,支持中職學校改善辦學條件,促進校企合作。安排資金26.58億元,支持30所高職、341所中職改革示范校和750個實訓基地建設,支持實施第二期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計劃,選擇部分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開展績效評價。
(五)推動高校內涵式發展。花錢買機制,推進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制度改革,調整完善本科生均綜合定額體系,建立與學科水平掛鉤的差異化撥款機制、小規模特色高校和行業特色高校支持機制,促進高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設立中央高校發展長效機制補助經費,解決學校建設發展的突出問題。繼續支持“985工程”,提升高等教育總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完成首批14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認定工作并給予資金支持。經國務院同意,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從完善財政撥款制度、完善獎助政策體系、建立健全收費制度3個方面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支持全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撥款平均水平提高到14 120元,完成支持地方高校化債階段性任務,完善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方式。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促進區域間高等教育協調發展。
(六)健全覆蓋學前至研究生各階段的資助政策。印發《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和《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健全涵蓋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階段的國家資助政策。全年各級財政安排800億元,資助8 400萬人次。
(一)改革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聯合科技部起草《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上報國務院,系統提出管理改革新措施,建立健全統籌協調與決策機制,實行科研項目分類管理,改進項目管理流程,完善項目預算和支出管理,強化資金使用監管,努力以管理改革釋放創新活力等。
(二)優化整合科技專項。按照中央領導關于優化整合財政科技專項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按照“劃分類別,逐步推進”的原則,確定整合范圍,明確整合要求。部長助理余蔚平帶隊與科技部進行溝通,教科文司兩次召開工作布置會,組織部署科技部、中科院等18個部門開展首批科技專項優化整合工作。通過轉、調、并、停等方式,在2014年預算安排中,減少專項40個,減少項目238個;同時提出改進專項組織管理、提升項目質量和層次的措施,整合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副部長張少春和部長助理余蔚平對此項工作給予肯定。部長樓繼偉將有關情況向國務院領導作書面報告。
(三)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和機制,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聯合科技部印發《國家科技計劃及專項資金后補助管理規定》,引入后補助管理機制,推動企業真正成為科技創新投入、決策和成果轉化的主體。會同科技部籌備啟動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研究制定基金理事會規程及其他實施細則。經國務院批準,出臺《關于擴大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管理改革試點范圍和延長試點期限的通知》,擴大試點范圍,延長試點期限。落實中央領導指示精神,開展完善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政策研究;參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工作。
(四)完成財政科技資金分配與使用情況專項報告和接受人大專題詢問相關工作。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計劃和國務院有關要求,制定專項報告和專題詢問工作方案。加強與全國人大預工委的溝通,建立部內協調機制,深入調研、開展專題研究,起草專項報告,經國務院審定后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同時,系統梳理財政科技工作及相關稅收、政府采購、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收集熱點問題,密切關注輿情并提前制定預案,為接受專題詢問做好全面準備。部長樓繼偉代表國務院作專項報告,接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相關工作得到全國人大、國務院有關方面的肯定。
(五)支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大對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投入力度,重點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社會公益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加大穩定支持力度,提高科研機構基本運行經費保障水平;加大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支持力度,將糧食和測繪行業納入支持范圍;支持中科院、社科院、農科院深入實施創新工程。支持科研儀器設備自主研制,得到副總理劉延東肯定。支持中國科協實施學會能力提升專項、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和流動科技館建設。
(六)推進科技重大專項組織實施。按照“聚焦目標、突出重點、加強管理”的要求,積極推動重大專項中期評估及聚焦工作,通過綜合平衡對176個項目提出修改意見,暫緩啟動50個項目,涉及中央財政經費71億元,確保2014年重大專項新立項項目預算全部納入年度部門預算,不斷改進預算管理。改進預算審核管理方式,選擇數控機床專項等3 個2014年立項項目(課題)試行全口徑預算編制和預算評審,開展預算評審“視頻答辯”。繼續開展重大專項新購大型儀器設備聯合評議和設備查重工作,經查重后減少購置217臺套,占儀器設備總數的37.9%。創新科技重大專項財政支持方式,出臺重大專項后補助辦法,實行“先辦事、后撥款”的財政支持方式。研究起草重大專項項目(課題)財務決算管理制度。全面啟動民口科技重大專項財務驗收抽查工作,進一步加強重大專項資金監管,共抽查113個項目(課題),涉及資金92.6億元。
(一)完善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財政政策。參與修訂文化體制改革配套政策文件,牽頭對財政政策落實情況進行梳理,研究提出今后五年的相關財政支持政策。會同文化部等部門制定印發《關于支持轉企改制國有文化院團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大對轉制院團的財稅扶持力度。印發《財政部關于支持文化部直屬文藝院團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改革有關政策的通知》,引入和綜合運用企業化管理的理念、方式和手段,實行“一團一策”的補助辦法,推動建立符合藝術發展規律,面向觀眾、面向市場,以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為目標的管理運營體制。完善黨報黨刊財政支持政策,進一步突出支持重點、完善投入方式、加強績效評價,促進“四報一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斷增強。
(二)統籌支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安排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相關專項資金169.6億元,比上年增長10.55%,重點支持實施農村文化惠民工程,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會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文化部聯合印發《關于做好農家書屋出版物補充更新和使用工作的通知》,鼓勵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方式補充出版物。會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草擬《全國農村地區廣播電視戶戶通公共服務建設規劃(2013~2017年)》,利用五年時間,通過直播衛星、地面數字、有線電視等多種方式,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完成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驗收并啟動第二批創建工作。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公共文化服務,安排農村文化建設獎勵資金,鼓勵農民自辦文化,促進地方特色文化發展;安排民辦博物館免費開放獎勵資金,引導民辦博物館向公眾免費或優惠開放;會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關于縣城數字影院建設補貼資金申報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縣城影院,滿足群眾觀影需求。
(三)創新財政支持方式,推動繁榮文藝創作。會同文化部正式成立國家藝術基金,組建理事會,制定《國家藝術基金章程》和基金財務管理辦法等。會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開展財政支持國產電影發展情況調研,提出財政支持國產電影發展的政策建議。增加國家出版基金規模,完善相關管理辦法,加強基金財務管理。
(四)推動文化傳播能力建設。安排39億元,繼續支持開展政府間文化交流與合作,加快推進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和加強重點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等。推進海外文化中心建設和管理,明確建設目標、職能任務和保障措施。會同中宣部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開展2010~2012年重點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項目總結評估工作,印發2014年國際傳播能力項目申報指南。
(五)切實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安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資金70.22億元,比上年增加17.1億元,增長32.19%。制定印發《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明確文物保護的支出責任和管理責任,擴大資金補助范圍,規范項目申報和審核管理。繼續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施“平安故宮”工程、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和全國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等,促進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發展。
(六)支持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統籌發展。會同體育總局等部門印發《關于加強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改革創新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意見》,研究推進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工作辦法。繼續支持開展全民體育健身活動。促進競技體育發展,支持成功舉辦第十二屆全國體育運動會等。
(一)加強預算編制管理。組織召開2014年中央教科文部門預算編制工作布置會議。切實提高年初預算到位率,2013年財政教育、科技、文化支出年初預算到位率進一步提高,分別達到97.8%、97.2%和95.2%。順利完成預算壓減工作,壓減預算894 686.74萬元。進一步提高部門決算會審質量,做好預決算公開、績效評價工作。
(二)繼續狠抓預算執行。召開中央教科文部門預算執行工作會議,總結上年預算執行情況,對2013年預算執行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抓住關鍵節點和傾向性苗頭,及時整理1~7月預算執行情況,分析部分項目和部門執行偏慢的原因,提出應對措施。深入分析有關部門單位結轉結余形成原因,對盤活存量資金起了很大作用,得到部領導的肯定。截至2013年底,中央教科文部門完成當年實際下達預算的97.1%;科文司代編預算執行率為89.56%;地方轉移支付預算執行92.73%。
(三)強化監督檢查。會同監督檢查局,組織專員辦就地對黑龍江、安徽等10個省份中央財政教育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檢查,重點抽查連片特困地區縣教育經費投入使用情況。監控分析重大科技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及時開展資金核查工作,全面梳理各單位資金結存情況。完善公益行業科研專項項目查重機制,更好地滿足行業發展的科技需求。
(一)全面推進事業單位資產產權登記工作。完成事業單位及其所辦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證的招標、設計、印刷工作,并將產權登記證免費發送至各省份。結合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升級工作,設計開發產權登記管理信息系統,并請部分部門及所屬事業單位進行試運行。編輯起草《事業單位及事業單位所辦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辦理指南》,并將其上載至財政部門戶網站和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供部門和單位免費下載。事業單位及其所辦企業產權登記工作基本就緒。
(二)基本摸清事業單位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情況。組織開展事業單位公務用車清查工作。基本摸清全國事業單位公務用車的數量、結構、使用狀況等,就配備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家底不清,賬實不符、配置苦樂不均、運行費用偏高、管理不夠規范等突出問題,撰寫了《全國事業單位公務用車清查工作總結報告》。
(三)完善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機結合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2014年度事業單位新增資產配置預算報表體系,優化資產配置管理與部門預算編報和審核工作流程。嚴格落實李克強總理關于“公務用車只減不增”的要求,充分參考中央部門所屬事業單位公務用車清查數據,努力提高審核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經過兩輪認真審核,2014年共安排購置車輛1 559輛(臺),安排購置單價200萬元(含)以上大型設備534臺(套),與“一上”申請數相比,核減率分別為40.6%和43.9 %。
(四)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升級改造工作基本完成。明確信息系統的升級需求和工作目標。完成信息系統(二期)試運行工作。加強信息系統管理制度建設,擬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管理規程》,征求了36個地方和140多個中央部門及財政部內司局意見。
(財政部教科文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