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財務管理工作
2013年,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進一步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體系,大力推進各類企業改革與發展,保障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平穩運行,加強國有企業經濟運行監測與分析,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創新,認真做好資產評估行業管理等相關工作,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調整部分資金的支持方向,設立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與發展專項資金、國家信息安全專項資金、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并制定相應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著手研究《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辦法》及相關配套辦法,進一步明晰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功能定位。
(二)規范國有資本收益管理。明確中央級事業單位所屬國有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政策。對部分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采取預收政策,預算執行進度較以往年度大大提前。
(三)構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評價長效機制。在匯總分析中央企業績效評價自評結果基礎上,組織和指導中介機構對中石油等12家中央企業開展第三方抽評,對國資預算實施幾年來的支出成效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梳理總結,并形成專題報告。建立中央國資預算績效評價一年一評的制度化、常態化的長效機制。
(四)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工作穩步推進。2012年首次匯總編制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并上報全國人大以來,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匯總范圍逐步擴大,截至2013年底,已有北京、天津等3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山東、湖北等23個省區市的180個地市級(含地市級以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納入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匯總編制范圍。
(一)支持石油、電力等重點行業發展。順利完成2013年石油特別收益金征收工作,共征收石油特別收益金1 418億元,為對受成品油調價影響大、支出大幅增加、自身承受能力不足的部分弱勢群體和公益性行業進行補貼,扶持節油和石油替代行業的發展。繼續支持五大發電企業緩解財務狀況,改善火電企業融資環境,幫助火電企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支持稀土、物聯網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支持物聯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及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提升物聯網關鍵技術水平,帶動相關領域物聯網核心技術研發、標準研制和運營模式創新。支持地方政府建設稀土資源開采監管系統、采選冶煉企業環保技術改造、稀土共性關鍵技術和高端應用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支持我國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研究提出《關于支持信息安全產業發展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政策建議》,扎實推進三峽后續工作規劃實施及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一)研究完善中小企業資金政策和管理制度。修訂特色產業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突出支持重點,拓寬資金支持范圍,豐富資金支持方式,加強資金監督管理,完善風險防控機制。會同創新基金管理中心共同開展創新基金績效評價試點,認真研究績效目標、評價程序、指標體系、評價辦法等問題,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完成了創新基金2012年績效評價報告。
(二)加強中小企業財政扶持政策的理論研究,提出一系列改進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投融資政策的建議。赴新加坡、以色列學習考察外國政府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背景、運作模式、政府支持政策、監管措施等內容,撰寫了《新加坡、以色列股權投資基金考察報告》。積極推進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會同資產評估協會研究擬定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參股基金價值估值指引,開創國內私募股權基金價值評估的先河。
積極擴大進口,支持先進技術、重要設備、關鍵零部件、國內緊缺的資源性產品的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鼓勵外貿轉型升級、結構調整,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穩定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完善對外投資合作促進政策,鼓勵企業有序開展高新技術、先進制造業、基礎設施、農林牧漁、國際資源開發投資合作等。深入推進境外財務巡查工作,全面調查了解我國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合作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制約因素,為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提供重要依據。
繼續做好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及解決國有企業辦職教幼教退休教師待遇工作。做好政策性關閉破產企業移交中小學退休教師經費補助基數劃轉工作。研究進一步推動破產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的政策措施。及時撥付國有企業職教幼教退休教師待遇專項補助資金,支持解決國有企業職教幼教退休教師待遇問題。積極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會同有關部門召開座談會,在聽取困難中央企業廠辦大集體改革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研究提出相關支持建議。
(一)完善企業財務信息報送制度,提高企業財務信息報送速度。為確保快報數據及時準確,依托“企信通”建立信息催報系統,定期向可能遲報的單位發送便捷短信提醒按時報送快報,提高企業月度快報的效率,確保每月按時上報并向社會發布企業經濟運行數據。
(二)加強對重點行業經濟運行情況的監測和分析。加大快報信息的監測與分析力度,尤其是對石油、煤炭、電力、鐵路等重點行業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編寫多期重點行業快報信息,并形成專報上報國務院。加強經濟運行形勢的季度監測與分析,定期召開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通過與重點企業、行業協會座談交流,及時分析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完成多期年度和季度分析報告。
(三)加強企業財務決算匯審工作。分別組織召開全國中央企業、地方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2012年度決算驗審會,以及中央企業和地方財政部門2013年度決算布置培訓會,圓滿完成2012年度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財務會計決算匯審。編輯出版了《企業財務報告編制指南(2013版)》《2008~2012年企業財務報告數據摘要》和《2012年度企業財務決算數據資料》等重要工具書,為中央部門和各級財政部門有效制定宏觀政策,為各類企業科學決策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推動企業改革和發展等方面起到良好促進作用。同時,充分利用決算驗審會和布置培訓會這兩個平臺,及時宣講中央及財政部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新思路、新政策和新制度,講解國有企業經濟運行形勢,搭建中央管理企業、中央部門管理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之間溝通交流的良好平臺。
(一)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經過多次調研座談和反復論證,在開展財務管理評估試點基礎上,研究草擬了《財政部關于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指導意見》,從企業加強財務戰略管理、優化資本結構、穩步推進產融結合、加強項目投資管理等8個方面,為新時期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指明方向和重點,提供依據和指引。
(二)研究制定國有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等有關財務制度。為規范國有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行為,堅決制止與企業經營管理無關的職務消費行為和奢侈消費風氣,與有關部門協作共同研究制定《國有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管理辦法》。為進一步促進企業兼并重組,與工信部等部門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配合做好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有關工作,參加中央企業工資內外收入檢查行政抽查工作。
(一)推動評估行業發展規劃貫徹落實。組織開展《中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規劃》貫徹落實工作,督促地方財政部門和行業協會制定本地區資產評估行業發展規劃,細化目標、明確舉措,為評估行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印發《關于開展推進〈中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規劃〉落實專項調研工作的通知》,就各地區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現狀、審批和監管情況,行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等進行專項調研。
(二)配合資產評估立法相關工作。參加全國人大組織的資產評估立法國際研討會,與來自歐盟的專家就歐洲資產評估有關情況進行交流。配合立法機關和相關部門做好評估立法工作,全力推動《資產評估法》盡早出臺,為行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三)規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會同國家林業局、中評協積極推進相關制度建設,啟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規定》修訂工作,印發《資產評估準則——森林資源資產》。
(四)完善資產評估行業審批管理機制。會同證監會印發《關于開展證券評估機構審批管理制度實施情況調研工作的通知》,研究調整證券評估機構準入條件。在證券評估機構審批和監督管理的多個層面上進一步加強與證監會、中評協的溝通協作。
(五)指導評估行業規范健康發展。推動評估行業拓展新的評估業務領域,指導和配合中評協研究制定財務管理評估、國資預算支出項目績效評價等6項指引。會同中評協接見來訪的香港測量師學會CEPA委員會代表團,就香港產業測量師和內地資產評估師專業資格互認及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協同推進資格互認等相關工作。
(財政部企業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