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財務管理工作
2013年,金融財務管理工作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方針和財政部黨組工作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立足公共財政職能,服務宏觀調控和金融改革發展大局,著力健全財政促進金融“支農支小”機制,加強國有金融資產管理,深化國有金融機構改革,強化金融財務管理,有力推動了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加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支持力度,增強農業災害風險抵御能力。2013年起,將中央財政育肥豬保險保費補貼比例由10%提高至中西部地區50%、東部地區40%。2013年,中央財政撥付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126.9億元,同比增長31%,為2.14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1.39萬億元。同時,為完善農業大災風險分散機制,研究制定農業保險大災風險準備金管理辦法,將準備金的計提范圍,由“種植業補貼險種”擴大至“種植業、養殖業、林業補貼險種”,進一步明確準備金的計提、使用、管理等相關政策。
(二)落實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和定向費用補貼政策,提升農村金融服務能力。2013年,中央財政撥付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資金41.05億元,同比增長74%,有力支持了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保障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同時,為激勵縣域金融機構加大涉農貸款投放,撥付縣域金融機構涉農增量獎勵資金20.9億元,對符合條件的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超過15%的部分給予2%獎勵,惠及18個試點省區3 307家金融機構。2013年是小額貸款公司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試點第1年,向天津、遼寧、山東、貴州等4個試點省(市)的151家小額貸款公司撥付獎勵資金2 519萬元,鼓勵小貸公司發放涉農貸款。
(三)創新財政金融支農方式,發揮農業產業發展基金示范作用。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牽頭成立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發展,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投資農業產業化建設,支持形成多層次、多樣化的農村投融資體系。基金成立1年多來,已投資9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投資金額14.47億元,充分體現了財政資金促進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示范帶動作用。
(四)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排弱勢群體創業之憂。按照“規范運作、靶向扶持”的原則,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針對地方小額擔保貸款貼息支持對象泛化、擔保基金管理不夠規范等問題,在深入調研和詳細測算的基礎上,印發加強貸款貼息資金管理的通知,進一步明確政策支持對象,嚴格貸款審核發放程序,使扶持政策真正惠及就業困難人員等“弱勢群體”。2013年,中央財政共撥付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獎補資金95.4億元,同比增長55%,支持了約1 200億元小額貸款的發放,有力地促進了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小微企業發展,為其更好地融入和推進“城鎮化”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五)支持提升融資擔保增信能力,解小微企業融資之難。2013年,在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框架下,結合小微企業特點和融資性擔保行業發展需要,研究提出修訂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清理整頓非融資性擔保公司的意見,以更好地促進融資性擔保行業健康發展。同時,鼓勵地方政府出資設立或參股融資性擔保公司,研究通過獎勵、風險補償等方式提升擔保機構的“增信能力”,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擴大貸款覆蓋面。
(一)狠抓國有金融資產基礎管理,促進國有金融資產有序流轉。在產權登記管理上,2013年,共完成928戶中央金融企業的產權登記工作。在資產評估監管上,完成太平保險重組改制、銀河證券、信達公司首次公開發行H股并上市等資產項目評估的核準和備案工作。在產權轉讓上,嚴格控制直接協議轉讓項目,促進國有金融資產進入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同時,對2012年金融企業非上市產權交易情況進行分析,并啟動全國金融企業非上市國有產權交易信息監測系統建設。
(二)牢固樹立“市場化管理”理念,確保國有金融資產保值增值。堅持“促發展”和“控風險”相結合的原則,按照公司治理程序,審議持股金融機構董事會和股東大會議案,對有關國有金融企業的年度經營計劃、固定資產投資預算、財務決算、利潤分配、股權收購和轉讓等事項進行審核,切實維護國有出資人權益;堅持“績效評價”和“薪酬審核”相聯動的原則,確認中央金融企業績效評價結果,并結合評價結果,審核有關中央金融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方案。
(一)扎實推進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印發加強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和風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規范其撥備計提、會計核算、資金管理、股權投資、績效考核等業務事項,增強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立足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資產管理公司的市場化競爭能力,推動信達公司于2013年12月在港上市。研究推進東方公司和長城公司股份制改造問題。
(二)研究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立足于強化政策性金融功能,從業務范圍、注資規模、公司治理、章程修訂等方面,研究提出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改革意見。完善政策性金融機構業務管理方式,研究起草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管理辦法。
(三)深入推進國有保險公司等機構改革。立足于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推進太平集團重組改制工作,落實國務院批復方案,將其獨家發起整體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完善授權體系。推動銀河證券成功實現H股上市。結合中信集團運營狀況,會同有關部門研究中信集團深化改革方案。深化光大集團重組改革,就其歷史賬務處理、改制后公司治理結構等事項進行深入研究。
(一)制定國有金融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管理辦法。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按照“控制標準、審核預算、嚴格監督、追究責任”的原則,制定《國有金融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管理辦法》,規范國有金融企業負責人辦公用房、公務用車、業務招待、通信、差旅、因公出國、培訓等7個方面內容,健全職務消費管理的長效機制。
(二)修訂金融企業呆賬核銷管理辦法。為落實《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關于“擴大銀行不良貸款自主核銷權”的要求,支持金融機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盤活存量、用好增量,研究修訂金融企業呆賬核銷管理辦法,擴大金融企業核銷自主權,切實增強金融企業風險防控能力,促進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三)完善金融企業國有股轉持等政策。會同國資委、證監會和社保基金會,印發《關于進一步明確金融企業國有股轉持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金融企業以私募基金等實施對外投資的國有股轉持政策,按照實質性原則,區分私募基金的名義投資人和實際投資人,準確界定金融企業國有股轉持范圍,切實做好轉持國有股充實社保基金工作。對于國有保險公司投資擬上市企業股權,能夠明確區分保費資金投資和自有資金投資的,在被投資企業上市時,豁免其利用保費資金投資的轉持義務。另外,結合國有金融企業申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情況,印發《關于國有金融企業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其可轉債發行行為進行規范。
(財政部金融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