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綜合開發財務管理工作
2013年,農業綜合開發財務管理工作認真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聯席會議精神,圍繞農業綜合開發目標任務,增加投入,規范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較好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2013年,農業綜合開發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多渠道增加投入,全年累計投入資金630.81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327.45億元,占總投資的51.91%;地方財政投入資金158.86億元,占總投資的25.18%;銀行貸款4.36億元,占總投資的0.69 %;自籌資金140.14億元(含農村集體、農民群眾和項目建設單位籌集的現金、實物和投勞折資),占總投資的22.22%。
(一)中央財政加大投入力度。2013年, 中央財政預算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327.45億元,比上年增加37.54億元,增長12.95%。同時,繼續加強與國際金融組織的合作,認真做好利用亞洲開發銀行貸款農業綜合開發項目(2億美元)實施工作,全力做好世界銀行貸款可持續發展農業項目(2億美元)準備工作。
(二)督促地方落實財政投入資金。繼續選擇部分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進行“地方先行投入試點”工作,并通過加大地方財政投入資金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力度、根據檢查結果認真落實各項獎懲措施等,督促各地在預算中足額落實地方財政投入資金。同時,鼓勵和支持各地區積極爭取將土地出讓金收入等其他相關資金用于農業綜合開發投入。2013年,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共投入財政資金158.86億元,比上年增加14.28億元。
(三)信貸及其他社會資金投入穩步增長。2013年,農業綜合開發完善“民辦公助”投入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發動項目區農民群眾自愿籌資投勞,通過財政補助及貸款貼息等方式,吸引帶動農民群眾、企業自籌資金(含實物、投勞折資)和銀行貸款144.5億元投入農業綜合開發(不含通過貸款貼息“撬動”的產業化經營項目銀行貸款1 021.33億元)。同時,積極推進利用金融資本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試點工作,吸引銀行貸款2.67億元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一)以糧食主產區為重點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一是重點投入糧食主產區。13個糧食主產省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313.93億元,占財政資金總投入的64.55%。同時,要求各省進一步向糧食主產縣特別是《全國新增1 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確定的800個產糧大縣傾斜,著力打造全國糧食核心產區。二是重點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2013年,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完成財政資金投資330.91億元,占土地治理項目完成財政投資的93%,累計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標準農田2 925.07萬畝。同時,繼續加大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扶持力度,完成財政資金投資20.66億元,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二)積極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一是吸引信貸資金投入。繼續開展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合作,通過貸款貼息方式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幫助龍頭企業緩解融資難問題。2013年,中央財政支出貸款貼息資金26.21億元,扶持了3 490個貸款貼息項目,共“撬動”各類金融機構貸款約1 021.33億元。二是加大對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以發展壯大區域優勢主導產業和帶動農民增收為目標,突出加大對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的高效種植養殖基地、農產品加工和流通項目的扶持力度,培育壯大區域優勢主導產業。2013年,完成財政資金投資29.77億元,共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項目3 286個。
(三)實施“園龍特”試點項目。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業綜合開發分類開展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和“一縣一特”產業發展試點項目(簡稱“園龍特”試點項目)。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11.99億元,共立項扶持“園龍特”項目148個。通過試點項目建設,力爭建成一批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專業化、集約化、社會化服務水平高的現代農業園區,培育一批帶動能力強、與農民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的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形成一批運作規范、組織帶動力強的股份合作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一批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特色產業。
(一)加快資金撥付進度。一是抓緊辦理中央財政農業綜合開發支出預算,做到項目計劃一經批復或備案同意,迅速辦理完畢撥款文件,截至2013年9月底,中央財政農業綜合開發預算資金已全部撥付完畢。中央財政資金下撥后,地方各級財政部門也及時撥付項目資金。截至12月31日,全國省級財政實際撥付資金466.01億元,占應撥付資金的99.31%;地(市)級財政實際撥付資金256.37億元,占應撥付資金的98.94%;縣級財政實際撥付資金484.56億元,占應撥付資金的95.59%。二是按照《財政部關于提前通知轉移支付指標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辦理支出預算文件,提前通知地方2014年中央財政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轉移支付預算224.44億元,占2013年農業綜合開發轉移支付預算數的71.50%。
(二)加強資金決算工作。一是開展決算匯總分析工作。在對各地報送的2012年度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決算進行集中匯審的基礎上,對全國農發資金決算進行了匯總分析,編輯整理了題為“2012年度全國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預算執行情況”的《情況反映》。二是開展決算評比工作。按照《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決算和項目統計工作評比暫行辦法》規定,開展了全國決算評比工作,印發了《財政部關于2012年度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決算編報情況的通報》,并將評比結果納入中央財政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分配績效考核因素,與資金分配直接掛鉤,督促各地不斷提高決算編報質量。三是印發了《財政部關于布置2013年度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決算工作的通知》,對2013年度決算工作進行了布置。
(三)積極催繳中央財政資金。一是積極催收到期有償資金。依據《農業綜合開發財政有償資金呆賬核銷和延期還款辦法》,對上年到期的中央財政農業綜合開發有償資金呆賬及延期還款項目進行了審核。全國共核定中央財政有償資金呆賬核銷及延期還款項目資金5.96億元,有效緩解了有償資金債務風險。扣除呆賬核銷和延期還款資金后,各省(區、市)應歸還到期資金24.32億元。考慮到2012年財政收入形勢不樂觀,為緩解基層財政墊還資金的壓力,對各地需由基層財政墊還的18.70億元予以暫緩回收,對各地能夠正常回收的5.58億元,在財政部辦理2012年中央與地方財政年終結算時以扣款的方式回收;農業部農墾局的到期有償資金0.04億元已在規定時間內繳入中央財政匯繳專戶。二是及時收繳投資參股資金收益。2013年,各地共上繳投資參股國有股權收益1.38億元。其中,國有股權轉讓收入1.06億元(含本金),國有股權分紅收入0.32億元。
(四)加大資金監管力度。一是不斷強化內部監督。根據《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綜合檢查辦法》,組織地方農發機構專業人員和社會中介機構技術人員對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的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和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全面綜合檢查。同時,還對“地方先行投入”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開展了專項檢查。二是自覺接受外部監督。配合審計署做好2012年度中央財政農業綜合開發預算執行情況審計、中央政府性債務審計等工作。三是嚴肅處理違規違紀行為。對在檢查、審計中發現違規違紀問題的地區,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給予扣減下年資金指標等處理;對認真執行規章制度、資金管理規范、項目管理嚴格的地區,通過工作績效考核因素在分配資金時給予一定獎勵。促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加強對資金使用和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監督管理。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供稿李鵬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