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部門財務會計工作
2013年,外交部門財務會計工作按照外交部黨委“保障有力、管理科學、服務到位”的要求,扎實落實各項工作部署,努力推動外交財務工作科學發展。
(一)夯實基礎工作,強化預算日常管理。充分利用預算管理委員會機制,通過組織召開部門預算編制工作會議、預算通報會、培訓會、協調會等,更好地統籌業務規劃和預算編制。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做到及早了解需求、適時報送計劃、隨時掌握動向、及時預警提醒、主動督辦執行、加快結算掃尾,財政部在《中央部門預算執行情況簡報》中予以通報表揚并介紹有關經驗和做法。扎實做好決算,連續10年獲得中央部門決算評比一等獎。
(二)落實審計要求,強化監督管理。協調、配合審計署年度例行審計、政府債務專項審計、財政存量資金專項審計、境外審計等,并以外交部預算管理委員會簡報形式通報了2012年度預算執行審計情況。在預算編報、資金管理、政府采購和出國活動等方面積極整改落實審計決定和審計意見。內部審計方面,印發《外交部內部審計工作暫行規定》,加強內部監管;對部屬預算單位進行內部控制專項審計調研;對有關單位實施內部審計檢查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組織3次駐外機構財務巡視。
(三)加強制度建設,提升依法理財水平。配合財政部修定《因公臨時出國經費和外賓接待經費管理辦法》等;及時制定外交部出國費、接待費、培訓費、會議費等管理辦法;積極參與《大型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起草和修訂;統籌國內和國外,按照“分別制定、突出特點,注意協同、整體推進”的基本原則,分別制定《外交部經濟活動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及《駐外外交機構經濟活動內部控制規范》。
(四)規范政府采購,強化支出管理。進一步擴大采購范圍,規范采購流程,全年下達《外交部政府采購方式確認書》179份,總金額1.66億元,強化國有資產管理與政府采購有機結合。榮獲“中央國家機關十佳采購單位”。
(五)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外交部將推進預算績效管理作為加強部門預算管理的新抓手,出臺《外交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穩步擴大績效評價范圍。納入績效目標管理和績效評價試點的項目數量和資金規模連年增加。榮獲“2013年度中央和省級財政部門績效管理工作一等獎”。
(六)積極推進部門預算公開,提高預算透明度。按財政部規定公開2012年決算和2013年預算信息,公開2007年至2010年預決算信息。積極推動“三公經費”的公開,進一步提高預算透明度。
針對駐外機構各館資金分布不均衡的特點,外交部詳細梳理各館資金情況,堅持盤活駐外機構資金存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增強資金周轉能力,不斷加大駐外機構館際間的資金調撥力度,減少資金在境外的沉淀。及時印發《關于歐元區使領館資金安全問題的情況分析及應對措施》,指導駐外機構規避歐債危機造成的匯兌風險,保證資金安全。
嚴格按照中央統一要求,壓減財政撥款。嚴格執行出國費預算司局定額管理,嚴控團組天數、人數、線路和開支標準;嚴格公務用車管理;削減會議次數和規模,嚴格執行定點飯店管理,嚴控在京外和高檔飯店辦會。印發《關于厲行節約,做好2013年駐外機構預算壓減工作的通知》,要求嚴控宴請和出差的人數、次數、標準;嚴格核批外事用貴重食材及高檔酒水采購;采取措施節約水電、郵電、辦公耗材等支出;嚴控租房面積、租金標準。
(一)積極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認真落實外交部黨建暨行政后勤工作會議各項工作部署。一是確保電子政務等工程的資金投入。二是為改善機關飲用水水質、宿舍周轉房、老舊平房除險維修等項工作提供資金保障;為駐外機構統一投保財產險、試點投保公眾責任險等。三是向戰亂和艱苦地區傾斜,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及時保障戰亂地區駐外使領館應急需要,為遭受地震、颶風、暴雨、雷擊等自然災害的駐外使領館安排應急修繕預算經費。
(二)立查立改,簡化流程,便民服務。簡化跑簽運轉環節,簡化臨時出國團組借款、墊款手續,簡化費用報銷手續。
根據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及時調整新版駐外機構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和支付中心賬務系統,完成駐外機構新系統的開發及推廣使用。通過完善和強化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功能、加強對數據的管理與維護,提高外交財務信息化綜合應用水平。
2013年,舉辦出國會計培訓班1期、休假會計座談會2期、會計繼續教育培訓班2期。結合財務片會,對本部門全體駐外財務人員進行新會計制度和新系統培訓,確保新系統和新制度2014年同步配套實施。
(外交部財務司供稿王艷群執筆)
外交部部長王毅指出:“外交財務工作是外交工作不可缺少的,做好財務保障是財務人員的使命和責任。財務人員一定要有大局觀和戰略思維,要做好戰略謀劃,使經費更有效地投入到外交工作中”。外交財務工作以此為指導,加強統籌,優化結構,充分發揮資金效益,切實保障重點、熱點外交工作的開展。一是重大國事活動、出國出訪、國際組織、控軍裁軍和領事保護等重點領域外交保障結構更加合理。二是針對能力建設、人力資源、借助“外腦”和公文運轉等內部建設投入明顯改觀。預算資金尤其是項目資金的安排較好地貫徹了“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有保有壓”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