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國家機關財務會計工作
2013年,中央國家機關財務會計工作以提升會計管理工作水平為要求,以中央國家機關廣大會計人員滿意為標準,大力推進中央國家機關財務會計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一)健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制度。一是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的部署和安排,在深入調研及充分征求修改意見基礎上,牽頭修訂《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并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力求在保障合理接待需求的同時杜絕鋪張浪費,用專項制度將中央八項規定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各項要求具體化、常態化、法制化。二是參與《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核心章節起草工作,加強和細化公務活動和經費管理,為推進機關事務工作科學發展提供重要依據。三是健全會議費管理制度,配合財政部等部門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與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會議經費管理辦法》,實現對中央國家機關各級各類會議會務和經費管理的全面規范,推進會議、差旅與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的銜接。四是加強公務接待和機關事務系統厲行節約工作,印發《關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在公務接待和機關事務工作中進一步抓好厲行節約工作的通知》,從抓好公務接待節約、推進會議服務節約、改進機關食堂餐飲管理、從簡安排節日活動等方面向全國公務接待管理機構和機關事務管理部門提出具體要求。
(二)深化中央國家機關運行經費管理改革。一是繼續開展機關運行成本統計工作,基本摸清2013年中央國家機關91個部門機關運行成本。修改完善機關運行成本統計指標、統計報表,開發中央國家機關運行成本統計信息系統,設置數據審核匯總功能,在提高數據準確度同時提高數據分析質量和效率。二是配合財政部開展機關運行經費管理改革工作。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和《機關事務管理條例》要求,以政府預算、會計制度改革為契機,研究設置機關運行經費預算、會計科目,對機關運行經費支出實行明細分類核算,完善核算方法,解決機關運行經費支出口徑不清、計量不準等問題,實現各部門機關運行成本可計量、部門間可比較,提高政府會計信息質量。
(三)完善中央國家機關后勤企事業單位財務決算工作。一是堅持后勤財務管理工作的定期交流機制和協作組機制。加強對各部門后勤財務工作的指導、培訓,組織部分中央國家機關后勤財務處長座談,征求對決算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二是完成中央國家機關后勤企事業單位年度財務決算的編報、審核和分析工作。調整、優化決算報表的格式、內容、報送時間,指導各部委及時填報決算數據。完成《中央國家機關后勤企事業單位2012年度財務決算報表分析報告》。三是積極開展中央國家機關后勤財務管理前瞻性研究。根據后勤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深入研究改革后中央國家機關后勤事業單位經費管理體制、結算方式及標準、配套財稅政策和后勤企業單位產權界定、資本投資、收益管理及分配、財務核算等問題,探索建立中央國家機關后勤服務集中化管理模式。
(四)加強中央國家機關“三公經費”和會議費管理。制定《加強黨政機關“三公經費”管理工作方案》,按照源頭管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堅持完善制度標準和嚴格貫徹執行并重,構建“三公經費”管理長效機制。制定《加強中央國家機關會議管理工作方案》,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嚴格會議計劃管理,精簡會議數量,控制會議規模,開展檢查指導,推動會議公示,加強會議經費和會議活動管理。同時按照中央辦公廳統一安排,加強對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各單位機關本級“三公經費”和會議費的日常統計,細化統計內容,將分類別、分場所會議情況納入統計范圍,并要求報送電視電話和網絡視頻會議以及京外會議情況,全面、深入反映各部委本級發生的“三公經費”和會議費開支,進一步抓好厲行節約各項工作的落實。
(一)增強離退休經費保障能力。一是提高離退休經費預算定額標準。2013年中央國家機關離休和退休人員的人員經費標準平均增加3 708元和339元。二是協助財政部完成2013年中央國家機關離退休經費預算的分配和下達工作,完成2013年離退休經費追加預算的分配工作。三是加強離退休人員的生活待遇和標準制度建設。根據北京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將中央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標準提高到580元;將去世離休干部無工作配偶生活困難補助費標準提高到620元;調整一級至四級殘疾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護理費標準。
(二)提高離退休經費管理水平。一是組織召開2013年中央國家機關離退休干部局長座談會,92個單位參加會議。二是發揮離退休經費管理協作組的優勢,完成《中央國家機關離退休人員健康體檢調查與分析》和《中央國家機關老年教育研究》課題報告。三是做好機構變動部門離退休費統發工作。到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部門開展調研,幫助解決困難。
(三)積極推進老干部活動、學習陣地建設。一是統籌使用經費,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共為81個部門的309個活動站購置設備2 598件,為34個部門的59個活動站進行維修改造,為66個部門的活動站支付運行經費,為33個部門的老年大學解決教師授課費用,為70個部門的495個活動站投保公眾責任險。二是繼續推進資源共享活動站建設,投資改建農業部萬壽路活動中心和國家質檢總局安貞橋活動中心。三是制定《中央國家機關離退休干部活動站設備管理辦法》,印發《活動站設備配置標準》、《中央國家機關老年大學運行經費管理暫行辦法》。
(四)規范實施夕陽紅救助服務項目。一是對17個部門87名受助人員和1 391名一鍵通用戶分別進行上門回訪和問卷調查。二是對中央國家機關63個單位的545位特困離退休干部進行救助,切實解決中央國家機關特困群體的部分困難。三是為中央國家機關75歲以上退休人員配備一鍵通電話機,實現“一條生命救護保障線,一條生活線”的服務功能。
(一)依法加強會計從業資格管理。一是依據會計從業資格認定行政許可事項的規定,制定行政許可目錄,繪制審批流程圖,簡化項目流程,明確設立依據、審批程序、收費標準等內容,遵循公開、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則,按照法定的權限、范圍、條件和程序開展工作。二是修訂《中央國家機關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實施辦法》和《中央國家機關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管理實施辦法》,進一步提高中央國家機關會計從業資格和繼續教育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水平。三是優化中央國家機關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試流程,提高考試系統穩定性和可靠性,規范考試管理,方便和服務考生。全年舉行2次考試,1 306人參加,522人通過,通過率40%。四是認真做好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日常管理工作。全年共為1 608名會計人員辦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申請、變更、調轉登記手續。五是擴大管理范圍,積極穩妥完成北京地區原鐵道部機關及所屬中心、學會、協會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職能移交至國管局的工作,建立移交工作備忘錄,實現統一規范管理。六是積極參與財政部會計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全年完成4項制度和規定的征集建議和反饋意見工作。七是組織中央在京企業參加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知識競賽,完善以競賽成績進行繼續教育登記申請步驟。八是召開中央國家機關會計管理工作座談會,征求12家中央單位對中央國家機關會計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二)強化繼續教育培訓監管。一是繼續加強對繼續教育培訓單位的監督管理。進行中央國家機關2013年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單位備案登記,確定25個繼續教育承辦單位并與其簽訂承諾書。組織召開繼續教育工作會議。全年共舉辦中央國家機關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班242期,培訓人員39 435人,其中高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班19期,培訓人員8 268人,中初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班223期,培訓人員31 167人。二是繼續開展中央國家機關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高端培訓,全力打造特色培訓精品。舉辦2013年中央國家機關行政事業財務部門司局級領導培訓班,45人參加培訓。組織兩期為期各12天的中央國家機關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總會計師素質提升工程培訓班,208人參加培訓。
(三)推進會計領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首期中央國家機關會計領軍人才培訓班舉辦2次為期各10天的京內集中培訓和1次為期5天的京外培訓。研究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通過面授、實地考察、結構化研討、網絡課堂、演講辯論賽等形式,促進領軍人才在專業知識、管理能力、綜合素養3個方面全面發展。加強領軍班教學管理,制定學員管理辦法,對未能滿足管理要求的4名學員的培訓資格針對不同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主動與主管部門溝通推介,將每位學員年度的各項學習情況向其主管部門進行反饋,努力構建學、用、管三方合作共贏的會計領軍人才培養模式。著力開展課題研究。組織領軍班學員成立9個課題組并進行初步研究工作。組織77家中央單位的304名會計人員,參加全國會計領軍(后備)人才培養(企業類)選拔考試,42人獲得培訓資格。
(四)充實高級會計師評審專家力量。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備案批復,組建第二屆評審委員會。根據專家專長和類別合理增補配置專家委員,委員人數由29人擴充到53人。通過評審申報、資格審核、論文檢測、答辯分組、委員投票、網上公示等環節,全年共有112名參評人取得高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證書。
(一)開展資產管理績效評價,促進廉潔高效機關建設。組織開展2011、2012年度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工作,國務院各部門、高法院、高檢院以及有關人民團體機關本級參加考評。截至2012年底,中央行政事業單位94個部門(含所屬各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賬面價值1.54萬億元,較上年增長9.22%,比近五年平均增速下降1.5個百分點。部門機關本級國有資產賬面價值968.20億元,增速-2.22%,資產購建開支得到有效控制。
(二)創新資產處置方式,提高處置收益,資產處置平臺平穩運行。首次采用現場與網絡平臺相結合方式,公開拍賣處置駐外使領館調回車輛52輛,平均溢價率達37%。2013年中央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平臺共處置實物資產30 905件,評估值1 018.61萬元,處置成交金額1 217.96萬元,溢價率19.57%。共接收中央行政事業單位京內外機動車609輛(含報廢解體車輛262輛),評估值842.12萬元,成交值1 408.51萬元,溢價率67.26%。股權類資產掛牌成交95項,成交金額26.92億元。回收處理廢棄電器電子類資產34 054件,原值3.42億元。2009年9月至2013年12月,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廢棄電器電子類資產環保回收累計產生銅2.78萬公斤、鋁3.99萬公斤、鐵34.99萬公斤、塑料19.34萬公斤、金27.69公斤。
(三)深入調查研究,完善制度標準。赴上海、安徽、湖南等地和70多個中央部門開展資產和公務用車管理調研,完成《黨政機關公務用車改革與管理問題研究》等多項課題研究和調研報告,制定并印發《中央國家機關通用辦公軟件配置標準》,從價格、年限、服務、技術和安全5方面對通用辦公軟件配置標準進行規定。
(四)推進公車改革,鞏固治理成果。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修改完善《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送審稿)》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送審稿)》及其3個配套文件,并就以上文件征求31個省區市及中央和國家機關133個部門的意見。完成全國公務用車問題專項治理收尾工作,處置中央國家機關超編車1 442輛,向國庫上繳處置款2 154萬元。全年共為各部門所屬單位辦理公車指標402件。廠家回收處置部級干部原用車93輛,壓減購置經費150萬元。
(五)推廣使用自主品牌汽車,擴大新能源汽車試點。落實關于高級領導干部帶頭乘坐自主品牌汽車的批示,采購紅旗轎車158輛,為30位國家領導人、92位部級干部配備更新紅旗轎車,社會反響積極。全年新增14個部門試用新能源電動車。截至2013年底,26個試點部門共45輛新能源電動車累計行駛20萬公里,節省燃油2.54萬升,節約燃油費19.8萬元,減少碳排放30噸。會同財政部研究起草《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財務管理司供稿柯思宇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