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地震部門財務會計工作
2013年,中國地震局財務會計工作圍繞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根本宗旨,以“三強化三提升”為載體,秉承構建事業、和諧資源、規劃未來、引領發展的管理使命,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扎實推進發展與財務各項工作任務,并取得顯著成效。
(一)戰略研究構思事業未來。一是印發地震出版社轉企改革總結報告,為系統各單位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改革,規范經營活動提供借鑒,起草《以三類模式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的分析研究報告》。二是印發《依托空間技術,躍升防震減災能力》的報告,以報告為基礎,提出的“基于衛星的地震觀測與減災工程”被列入國家未來減災重大戰略工程儲備。三是印發《推進連續GNSS觀測資源共享,拓展GNSS防震減災應用研究報告》,分析我國GNSS觀測技術與資源規模的快速擴展,提出未來GNSS發展以連續觀測為主,共享國內大量連續GNSS觀測資源,并將其融入中國地震局重大工作當中,充分發揮其在斷層活動與地震風險性分析、地震預測科學探索中的作用,探索其在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中的應用潛力。
(二)規劃實施統領事業發展。印發《進一步加強規劃實施的通知》,細化規劃實施措施要求,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項目相互獨立、相互補充、分別實施、各自完成的關系。完成蘆山7.0級強烈地震恢復重建規劃相關工作。積極組織參加國家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編制。建立規劃評估機制,制定《“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方案》。強化規劃管理頂層設計,提出制定《防震減災規劃編制意見》的設想。
(三)省部合作凝聚工作合力。1月20日,中國地震局與甘肅省人民政府在蘭州簽署《共同推進蘭州城市圈防震減災體系建設合作協議》。6月6日,中國地震局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太原簽署《共同加強山西省防震減災能力建設合作協議》。
(四)援助幫扶提升區域能力。地震系統各單位充分認識新形勢下推進新疆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特殊重要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探索,勇于實踐,不斷提升援疆工作水平。
(一)提升預算管理水平。一是不斷強化綜合預算的觀念。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加大預算統籌力度,將單位各項收入全部列入預算,并統籌安排用于各項支出,同時將結余資金情況和預算編制結合起來,避免資源閑置。二是不斷提升預算編制水平。通過多種渠道進行預算體制改革的宣傳培訓,同時邀請財政部教科文司和信息中心有關人員在年度預算培訓班上就預算編制工作要求等做專題報告,在預算編制時,各單位發展與財務部門與單位人事、業務、房產等部門密切配合,認真收集、整理和分析單位人員、編制、資產等基礎數據,為預算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提供支撐,努力提高預算整體編制水平。三是不斷推進預算定額標準體系建設。中國地震局成立預算定額體系工作委員會,按照業務領域,分設地震監測、震害防御、應急救援等15個小組,2013年底,已完成定額體系編寫大綱的編制,完成部分領域預算定額體系制定工作,通過試點和調研,編制預算定額體系樣本。
(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從行業專項、星火計劃的立項預算評審著手,開展預算評審工作,通過業務評審專家與財務評審專家之間的有效配合,提高預算額度與任務量的匹配度,提高項目預算申請的合理性,從源頭上強化預算約束力。進一步樹立績效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促進資金使用效益的提升。根據財政部的要求,中國地震局繼續擴大績效目標管理和績效評價范圍,探索完善預算績效管理的方式方法,積極推進績效評價結果的公開工作,將評價結果運用到實際中,并將其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切實提高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水平和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積極推進預算公開,實施預算科目改革。中國地震局在總結2012年公開預算經驗的基礎上,按照“獻給每一位支持國家公共事業的普通納稅人,獻給每一位關注國家防震減災事業的普通公民,獻給每一位致力于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的普通工作者”要求,精心策劃公開方案,完善設計公開內容版式。根據國家預、決算公開有關要求, 4月18日,中國地震局以預算書形式公開2013年部門預算;7月25日,中國地震局以決算書形式公開2012年部門決算。2013年,財政部批復中國地震局預算科目的調整改革方案,調整后的預算科目在2014年預算編制工作中開始啟用。
(一)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是國家地震安全計劃中的重要組成,對未來拓展防震減災公共服務具有重大意義。2013年,全力推進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的立項和前期準備工作,不斷完善項目設計。
(二)2013年,中國地震背景場探測項目、國家地震社會服務工程項目實施進入中后期的關鍵階段,指導項目的法人單位做好項目的組織實施,努力實現項目投資執行進度要求。
(三)從完善管理體制機制的角度,加強對部門自身建設項目立項和實施工作的監管。在制度建設層面,針對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體系。對項目設計指標過高、功能過多、布局不合理等問題,從制度建設等角度提出完善項目庫機制、加強項目統籌、強化立項評審工作要求等整改措施,并通過教育實踐活動的建章立制環節明確有關制度建設工作進度安排。
(一)加強財務政策培訓,準確把握政策導向。中國地震局發展與財務部門十分注重自身能力建設,緊跟國家政策步伐,結合本局發展與財務工作特點,開展有針對性地培訓。2013年11月在上海會計學校舉辦司局級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培訓班。通過培訓,各單位分管領導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到內部控制在單位內部管理中發揮的作用,對于各單位建立健全制度體系,保障防震減災工作有序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二)認真組織決算工作,強化決算數據分析。決算編報開始之前,組織開展地震系統2013年度決算培訓,有效地提高各單位報送決算數據的質量。組織系統內財務專家對匯總前各單位報表進行會審,以保證報送財政部決算數據的質量。2013年決算工作以決算數據分析利用為重點,改進財務管理工作。一是加強部門決算和部門預算的銜接,從2013年起,在編制后續年度預算前向中國地震局黨組會和局務會專題匯報上一年度財務決算,通過對上一年度全口徑的財務狀況和執行結果進行分析,促進預算的合理編制,從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更好地為預算管理服務。二是加強對決算數據的分析利用,對以前年度決算出現的結余結轉資金、往來款較大和負債率較高等問題,作為財務稽查重點檢查內容之一,進一步分析研究結余結轉資金、往來款產生的原因,并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
(三)推進信息系統建設,提高財務工作信息化。發展與財務信息系統建設和實施是全面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載體,是增強財務核算管理工作的及時性、準確性和規范性,提高工作效率,確保資金安全和效益的必然要求。系統的建設和使用,將促進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人員齊抓共管,共同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將變事后管理為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管理,進一步保障資金安全;將實現集中監控、集中管理,消除信息孤島。2013年3月起,預算指標控制、財務核算、領導綜合查詢、網上報銷、財務報表、門戶網站6個模塊逐步開發推廣使用。
(四)加大資金監管力度,保障資金效益發揮。2013年,重點對8家單位往來款、科研項目外協經費及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進行專項稽查。各有關單位結合稽察工作組在稽察中指出的問題,認真進行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措施。通過連續6年的財務專項稽察,集中發現和解決各單位存在的突出問題,促進資金規范化管理,保障資金安全和效益發揮。
(五)細化決算公開內容。決算公開采取由內及外、先粗后細、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的方式推進。2013年以《中國地震局公開決算書》形式向社會公開決算,不斷規范和統一格式,細化內容,完善說明性材料,方便公眾深入了解情況,接受社會監督指導。
(一)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改革。2013年,中國地震局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改革進入全面實施新階段。1月印發《關于確定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改革試點單位的通知》,從12家申請參加改革試點的單位中選取不同類別、具有代表性的5個單位開展轉企改革試點工作。5月審議通過7家單位改革方案,完成7家單位改革方案批復工作,試點方案進入實施階段。6月印發《中國地震局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改革方案參考范本》,推廣改革試點單位改革方案制定經驗,為其他單位穩步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改革提供借鑒。
(二)開展資產管理試點。2013年,中國地震局被財政部確定為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試點單位,根據財政部2013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試點任務的要求,完成《中國地震局2012年度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和完成《中國地震局2012年度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年度決算報表》。
(三)積極響應部署,嚴格公車管理。完成中國地震局2012年度事業單位公務用車相關數據報送工作。本著厲行節約,嚴控支出的原則,嚴格規范公務用車配置管理。
(四)規范政府采購管理。按照國家政府采購政策,嚴格管理政府采購活動。及時編報政府采購預算和采購計劃。保障防震減災各項重點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做好行業年度統計。組織完成防震減災事業統計年報、科技統計等年度統計工作,統計數據質量不斷提高,全面反映防震減災事業工作進展,為推動防震減災事業科學持續發展提供系統全面的數據。
(中國地震局發展與財務司供稿高楊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