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覃勇蘭
農產品物流是為了滿足用戶需求,實現農產品價值而進行的農產品物質實體及相關信息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的物理性經濟活動,包括農產品的生產收購、運輸、存儲、裝卸、搬運、包裝、配送、流通加工、分銷、信息活動等一系列環節,并通過這一過程中實現農產品價值增值和組織目標[1]。柳州屬于百萬人口工業城市,人口眾多,農產品需求量很大。隨著柳州經濟的發展,柳州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設備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農產品物流走向多元化,農產品物流量大且逐年上升。
(1)柳州物流交通通道設施
柳州市位于湘桂、黔桂、焦柳三大鐵路干線和C72泉南高速、G78汕昆高速等高速公路疊交處,柳江航線上至貴州,下達廣州及港澳,可謂是集鐵路、公路、水路于一體的交通現代化城市。柳州具備這樣的交通網絡使得農產品物流運輸更加便捷,既節省時間,又能降低物流成本。
(2)柳州農產品流通渠道
柳州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是農產品批發市場。柳州擁有柳州市柳邕農貿市場、柳州市五里亭農貿市場及柳州市八桂農貿市場等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還有眾多的小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柳州農產品的主要集散地。
其中,柳邕農產品批發市場占地187畝,是廣西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柳州市重點建設的五大專業批發市場之一,在西南地區乃至全國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場內現有業主3000多戶,從業人員10000多人。場內經營商品有南北及進口水果、蔬菜、家禽(畜)、干蔬糧雜、副食品調味品、水產海產品、蛋品等七大種類,上千個品種,貨源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及泰國、越南、緬甸等國家和地區。
柳邕農產品批發市場商品豐富,交易活躍,日交易時間近20小時,占柳州市農副產品供應70%的份額,商品銷售輻射柳州市周邊縣市及貴州、湖南、廣東等省。2011年商品交易量102.76萬噸,商品交易額40.54億元,其商品價格成為柳州市及周邊地區農產品價格的“風向標”,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指導作用。市場現已成為國家農業部全國50個重點農產品信息采集點之一,是農業部全國“菜籃子”工程定點批發市場、國家商務部“雙百市場”、廣西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發改委在廣西唯一的“全國價格監測定點單位”,2005~2007年連續被評為全國百強農產品批發市場,2008年在全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排名第47位[2]。
農產品流通體制的改革以及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農產品生產制度安排,使得眾多小農戶成為與市場直接對接的主體,再加上眾多農產品加工企業、各種類型的農產品批發商、零售商,一起構成了農產品流通主體多元化的格局。柳州農產品物流基本還處于原始階段,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商流與物流沒有分離,農產品流通主體也是物流主體,因此,受農產品流通主體多元化的影響,柳州農產品物流主體同樣表現出多元化的特點。
我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柳州市公布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柳州市總人口數(有柳州市戶口的人,包括戶口待定人口)為355.44萬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43.8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2.36萬人,增長3.6%,年平均增長0.5%。普查數據還顯示,全市常住人口375.87萬人,其中共有家庭戶111.64萬戶,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6人[3]。
人口這么密集的城市,即使僅對本城市供應農產品,需求量就非常大,何況商品銷售還輻射柳州市周邊縣市及貴州、湖南、廣東等省,使得需求量不斷增長。農產品的需求量大,農產品物流量就伴隨著農產品的需求量增長。隨著人口不斷地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農產品的需求量也會不斷增大,隨之農產品物流量亦不斷增大。
(1)柳州農產品運輸設備滯后
柳州農產品長途運輸車輛多以使用帳篷卡車為主,普通密封箱式車為輔,冷藏設備車輛嚴重不足。這些車輛普遍缺乏冷藏設備,給農產品保鮮帶來不便,貨損率增高,使得物流成本大大增高。
柳州農產品短途運輸仍以較為低檔的傳統的設施設備為主,如接近市場的用小卡車、面包車、三輪車等運輸,而接近農村市場終端的則主要以拖拉機、農用車、摩托車、腳踏三輪車、自行車等為運輸載體。這些抵擋的運輸設備使得運輸花費的時間加長,流失商業機會,貨損率高,增加物流成本。
(2)柳州農產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農產品信息的暢通是保證農產品物流正常運轉的核心因素。然而,由于物流成本高,再加上資金不足,柳州運輸企業為農產品配備的運輸車輛沒有安裝GPS跟蹤系統,沒辦法進行農產品運輸信息跟蹤,使得農產品物流運輸信息不暢通,有可能致使農產品運輸與倉儲、銷售脫節,造成農產品物流嚴重虧損。
在柳州,互聯網在農產品物流方面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很少有農戶會通過互聯網銷售農產品或者采購農用物資,能在互聯網上獲取到的農產品信息少之又少,事實證明柳州農產品物流信息化程度很低。
信息化程度低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中農產品的運輸、儲存和農用物資的及時供應,成為制約柳州農產品物流發展的重要因素。
(3)柳州農產品物流技術水平低
柳州農產品物流技術水平低下,農產品的采購、運輸、倉儲、包裝、加工、配送等物流環節被分割,沒有形成組織聯系,難以集中發揮農產品物流優勢。農產品設施設備及管理技術的改善速度相對緩慢,農產品裝卸搬運、包裝、加工等物流環節本身組織程度就很低。
在裝卸搬運方面,沒有專用的裝卸搬運機械設備,貨物沒有裝載托盤,叉車、貨梯十分有限,大多數作業只能靠人工操作,作業耗時又消耗大量的人工,增加物流成本。農產品物流專業技術水平低,物流專用資產投資嚴重不足。農產品所特有的生物屬性使得物流技術、物流裝備水平至關重要。而在現行農產品物流體系中,由于缺乏對有明顯資產專用性特點的物流專有技術和專用設備進行投資的激勵,導致農產品物流體系中專用資產的應用嚴重不足[4]。由于專用資產投資嚴重不足,導致柳州物流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低下,嚴重影響了柳州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的價值保值和增值,影響了柳州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在包裝方面,大多數農產品都裸裝在貨車上,沒有進行合理的分級包裝,貨損率增大,物流成本增高。適當的包裝不僅可以保護農產品、降低貨損率,還可以美化農產品,吸引客戶,使農產品增值。
柳州農產品加工程度很低,大多未經精加工,沒有自己的品牌,沒有商標更沒有明確地標明品種、產地等信息,沒有把商品的優勢表現出來,多數農產品皆以原始的初級產品打進市場,不具有市場競爭力。
(1)柳州農產品物流路徑分散
上海能源消費結構隨著經濟結構深度調整而趨于合理。第一、二產業能源消費比重持續下降,第三產業和居民能源消費比重相應上升。1980年-2017年,第一、二產業能源消費比重分別由3.3%和77.7%降至0.6%和52%,第三產業則由9.1%增至36.2%。受上海常住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影響,居民生活用能總量和人均用能指標持續增長,2017年,居民生活用能達到1328萬t標煤,占比為11.2%,比1980年提高1.4%(見圖3)。
柳州農產品流通渠道的開放以及流通主體日趨多元化的狀況,使柳州農產品流通路徑呈現出分散的格局。長期以來,農業生產與消費之間聯系散亂,流通渠道多而不穩定。農戶、農民合作組織、加工企業、產地批發商、銷地批發商、販銷大戶以及各種零售終端流通主體之間通過錯綜復雜的交易或協作關系構成了柳州農產品的流通路徑。由于現行農產品流通體系中商流、物流不分,農產品交易所形成的商流路徑也是農產品物流的路徑,因此柳州現行農產品物流路徑也呈分散化的特點。
(2)柳州農產品物流倉儲功能不明顯
倉儲的主要功能是對流通中的商品進行檢驗、保管、加工、集散和轉換運輸方式,并解決供需之間和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矛盾,提供場所價值和時間效用,使商品的所有權和使用價值得到保護,加速商品流轉,提高物流效率和質量,促進社會效益的提高。但柳州農產品物流倉儲功能并不明顯,很少有專用于農產品存儲的倉庫,很多農產品農貿市場也主要是使用租賃場用作倉庫。有的農產品市場有少量冷庫,但有的冷庫一年中有一半時間是閑置著的。
如張公嶺冷庫為恒溫庫8°c以下0°c以上,主要做農副產品保鮮,蔬果庫。
張公嶺冷庫庫容將近5000噸,主要存放春節期間到柳州的蘋果和梨,很少存放蔬菜類,因為蔬菜商無法承擔冷庫的租用費。張公嶺冷庫年營收200多萬,但是,一年中至少有6個月是空庫,只有春節期間全市冷庫爆滿不夠用,冷庫經常閑置使冷庫資源浪費了。冷庫約有50名員工,其中管理人員23人,裝卸隊25人。
(3)柳州農產品物流成本高
柳州目前尚未形成專業化的農產品物流體系,雖然近年來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迅猛,但大多為柳州汽車制造企業、工業或商業承擔物流任務,為農產品物流服務的專業公司很少,農產品交易過程中一般由買方或者賣方自行承擔物流任務,形成了目前這種農戶和企業“產—物”一體化或者“銷—物”一體化的物流組織模式。農戶、加工企業和銷售商對農產品的采購、運輸、倉儲、包裝、加工、配送等活動沒有形成規范的管理和控制,致使農產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物流的組織特點決定著物流的組織效率。從現行農產品物流體系的運行來看,柳州農產品物流組織效率低,成本高,損失浪費嚴重。現行農產品物流體系中農產品商流過程與物流過程沒有分離。由于商流過程中農產品被不斷地買賣,商品所有權不斷地轉變,農產品物流過程也被人為地分割成若干階段。農產品從農戶或農貿市場組織售出,經過產地批發商、銷地批發商及其他各類中間商到達零售終端,再經過零售商最后送達消費者手中,這其中歷經多個環節,使得農產品物流周期延長,農產品被多次裝卸、倉儲、運輸,不僅使物流成本大大增加,同時也造成大量的損失和浪費。
柳州農產品物流的發展離不開柳州政府的支持,柳州政府對農產品物流的管理、政策有待加強。柳州屬于重工業城市,柳州政府對于工業、特別是汽車產業特別重視,對于工業、汽車產業的管理比較到位,政策措施也比較完善,例如柳州物流園區的建設主要針對汽車物流產業的發展而建設。相比之下,柳州的農產品物流業卻不那么受柳州政府的關注,例如柳州市柳邕農貿市場布局不合理,臟、亂、差等一系列問題就得不到柳州政府及時管理解決。農產品物流設施設備差、技術低,政府也沒有合理地給予其土地或資金方面的支持。
我國入世使物流業的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據權威機構調查,物流專業人才已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人才缺口高達600余萬人。近年來我國雖然已經有幾十所高校開設了物流專業,但大多數側重于工業物流和商業物流人才的培養,而柳州的物流人才培養針對的也只是柳州汽車產業和機械工業物流人才的培養,農產品物流人才則相當缺乏。
柳州當前農產品物流的從業人員學歷不高,接受過系統培訓的人很少,造成了柳州從事農產品物流業的人員素質普遍偏低,不能滿足農產品現代物流的需要。此外,農產品物流從業人員對物流的認識不足,很多人對農產品現代物流的理解還停留在運輸和送貨層面,沒有認識到農產品現代物流是蘊涵農產品生產布局、結構調整、品種流向、農產品實體運動所必需的裝卸、儲運、加工增值及相關服務與信息的鏈狀系統;沒有認識到農產品現代物流在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費用,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強企業競爭力方面的獨特作用。
要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物流資源的基礎上,加大對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在考慮物流量及區位等因素的基礎上,改、擴建一批集散功能強輻射范圍廣的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加強農產品加工、分選、包裝設施的開發生產,加強農產品儲運工具和設備的開發生產,加強保鮮庫、冷藏庫的建設,增加溫控設備和防潮設備。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配送中心,特別是針對連鎖超市所需配送食品的加工配送[5]。
(1)改善柳州農產品物流運輸能力
可以通過直接加大投資或通過一定的政策傾斜,促進公路、鐵路、水路等運輸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大力做好農村道路建設,做到村村通公路,提高公路網的通達深度和能力,確保農產品的運輸道路暢通無阻,物暢其流。擴大冷藏貨運車輛的生產和營運,淘汰不符合公路及食品衛生標準的車輛。建立農產品物流專用運輸車隊,以做到有貨必運,有貨快運,物暢其流。
(2)提高柳州農產品加工程度
初級農產品相對而言比較廉價,必須提高農產品的加工程度。加工增值是農產品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增值物流,可以極大地減少農產品損耗,提高其附加值,使農產品資源得以充分利用。
(3)建立柳州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
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的各個領域起著重大作用,在農產品物流領域同樣重要,信息作為最關鍵的市場因素,常常意味著機會。所以,需要加快農產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設。在市場信息硬件基礎設施方面, 要實現生產者、銷售者電腦聯網,資源信息共享,利用網絡對農產品物流各環節進行監控、跟蹤和管理。在市場信息收集與發布方面,要做好農產品供求信息處理與發布工作,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市場信息咨詢、廣告服務等。要建立完善的農產品物流信息系統,就必須充分利用柳州科研優勢下的各種先進技術和資源,同時加強市場信息網絡建設,建立獨立的信息系統,配備專門的人員和必要的信息處理設施。此外,還要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更新思想,發展并重視電子商務,開展便捷、安全的網上交易,適宜地改變傳統的交易方式[6]。
柳州農產品物流多存在分散、混亂、不成規模、運輸配送速度慢等問題。對農產品而言保鮮是關鍵,這就要求農產品物流快捷運輸配送以節省時間。建立一套完善的物流管理模式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以參考以下兩個成功降低物流成本的案例。
建立順暢的物流管理系統。沃爾瑪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精心建立了自己的完整的內部系統,強調把倉庫充當庫存的協調點,而不是庫存的儲存點,強調迅速分運,使商品在庫內存放的時間通常不超過12小時。
縮短供應鏈。日本7-11先進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由制造商和供應商把商品直接運到零售商店,避免了零售商經營配送中心的費用。但這種方式對管理的要求較高,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有可能造成物流系統的不暢,進而影響利潤[7]。
以上兩個案例都是商業物流管理模式,農產品物流管理模式同樣可以借鑒此模式。集以上兩個案例的優點,柳州農產品物流同樣可以建立一個完整的物流系統,選好地點建立一個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在柳州范圍內進行農產品統一規模化管理、統一配送。建立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避免了農產品物流分散、混亂分布,集中管理可降低農產品消耗、損耗,統一安排運輸配送可以避免重復運輸、反復運輸、交叉運輸,減少了裝卸搬運的次數,減少了農產品流動的環節,節省時間,從而降低物流成本。
(1)柳州市政府積極為農產品物流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柳州農產品物流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柳州政府部門應給予農產品加工企業優惠和政策傾斜,應組織農產品加工技術的科技攻關,集中力量解決農產品精深加工中的重大技術難題;應不斷改進農產品物流宏觀管理環境,統一配置資源;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相關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更新老舊設備,提高信息技術應用于農產品物流業的水平;加大柳州農產品物流人才培養力度,促進柳州農產品物流業的全面均衡發展。
(2)招攬農產品物流專業性人才
人力資源是農產品現代物流業持續、高速、健康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針對柳州農產品物流領域人才缺乏這一現實,政府應加快對農產品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培養方式一是學歷教育。利用現有的大中專院校的教育資源,增設農產品物流專業,培養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產品物流專業人才。二是繼續教育。對在職人員開展培訓,還可選送到高等院校的相關專業或物流發達國家學習深造,或取得國外國內設立的資格證書,或短期培訓證書。三是引進農產品物流的人才。包括聘請國外的專家參與國內農產品物流的經營和管理,在同國外專家的交流合作中提高國內專業人員的水平。
[1]王之泰.現代物流學[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5.
[2]柳州市柳邕農貿產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公司簡介.
[3]《柳州市人口總數達335萬》,柳州新聞網,2011年7月9日.
[4]范秀榮,李曉錦.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組織的經驗與啟示[J].中國流通經濟,2007年第1期.
[5]黃向陽.發展湖南農產品現代物流的思考[J].湖南科技學院報,2009年5月,第30卷第5期.
[6]樊雪梅,趙曉霖.吉林省農產品物流發展及對策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09年12月,第28卷第6期.
[7]鮑新中.物流成本管理與控制[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