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穎 嚴煒爾
目前,光伏行業遇到了“前景看好、執行遇阻”的局面。光伏發電要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新能源產業,離不開政策支持和商業及融資模式創新。美國的SOLAR-CITY模式在國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目前中國其可行性還有待于各項配套政策的完善。面對銀行長期貸款壓縮、社會資金后繼不足等困境,光伏企業需要積極探索新的融資模式以解決資金瓶頸,而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光伏眾籌模式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向。
無論是SOLAR-CITY模式還是光伏眾籌模式,其核心是解決電站資金問題,關鍵點是光伏電站資產證券化。作為較為成熟和發展勢頭良好的SOLAR-CITY模式雖然在目前的中國執行起來有較大的難度,但它代表了光伏電站未來發展的方向;光伏眾籌模式因其規模限制只能緩解部分資金,但卻十分具有借鑒意義。
所謂SOLAR-CITY模式是指SolarCity公司通過將屋頂光伏發電系統租賃給用戶(一般為物業所有人)收取租金或者和用戶簽訂售電協議收取電費,以SolarCity為代表的開發商是美國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的主流,公司將來自中國質優價廉的組件、美國聯邦和地方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稅務投資人的投資等各種資源轉變為具有吸引力的優惠電價提供給用戶,用戶與SolarCity簽訂的長期協議能為公司帶來長期穩定的未來現金流;通過各種金融工具再將這些未來收益變現,回收的資本進入再投資,從而開創了光伏發電資產證券化的新模式。這種模式使參與分布式光伏的開發商、投資人和用戶都得到了期望收益,因而能有效地引導社會資金投資分布式光伏領域。
而我國目前采取的是直接補貼機制,無論是金太陽工程還是分布式電站,只能保障電站運營后的項目收益,無法改變投建階段融資難的局面。鑒于目前我國相關的稅收及補貼政策限制,以及分布式電站在中國多為工業和商業物業,無法支持長期的購售電協議,因此不能發行ABS等進行融資。如何有效地利用現有模式,結合方興未艾的互聯網金融,創造出新的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模式就成為有意義的探索。光伏眾籌正是這一形勢下的產物,其首次嘗試就是深圳的前海項目。
眾籌,就是大眾籌資,是一種群眾性的資金募集活動。2014年初,聯合光伏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項目的發起方和運營商,通過互聯網發布了集資廣告,以眾籌方式融資1000萬元,在深圳前海新區建設1兆瓦光伏電站,項目投資鎖定期為2年,屆滿時投資者可得到年化6%左右的預期回報。該項目通過互聯網金融革新,避免了國有銀行系統繁瑣冗長的審批程序以及目前銀行對光伏行業整體的貸款限制,同時又為投資者提供高于銀行利率的預期收益,在業內反響較大。這個項目的成功不光是引入了一個新型的投資模式,更將對光伏行業產生重大的影響。
據傳,阿里巴巴也有意通過其即將推出的定期寶并結合某運營商龐大的央企聯盟及電網資源,將互聯網金融帶入光伏電站領域,實現資產證券化。雖然此消息未得到證實,但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光伏電站項目收益穩定、回報較高,對如余額寶等吸收普通大眾投資的網絡金融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由此,我們建議通過光伏眾籌模式來緩解目前遇到的電站建設資金瓶頸。具體做法是:以一家具有國資背景且介入光伏業務的上市公司作為電站的發起方和運營商,同時提供部分資金支持,項目承建通過招標確定,與類似余額寶之類的金融公司合作,推出針對某個電站的專項融資項目,鎖定期限為2年,廣大民眾通過網絡認購,融資規模可根據電站規模從1000萬元到20000萬元,將電站按股份分割,投資人根據投資金額得到電站對應的股份,2年鎖定期結束后,開放為自由申購項目。期間引入保險,對電站質量、運營以及發電量進行投保,進一步降低風險,增大對普通投資者的吸引力。這個做法是根據光伏電站建設投資大、運營成本低、項目收益期長的特點設計的,2年的鎖定期能保證建設資金的充足,而等電站建成后,又能以補貼以及電費收益為核心資產推出接力項目。利用互聯網金融,一是其受眾面廣,可以集腋成裘;二是可以規避非法集資的法律風險,而光伏電站的回報率10%-18%雖然對傳統基金公司等缺乏吸引力,但對普通投資者來說,進出自由的零散資金有6%-8%的收益則是不錯的投資回報率,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當然,在此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需要克服的因素,如必須與有資質金融公司合作以避開非法集資的黃線;如何建立資金監控和項目建設運營監管,以增加項目透明度,增強投資者信心;如何根據行業特點和互聯網金融的特點設計出期限更加靈活的投資項目等,但相信新能源符合國家長遠利益,是未來行業增長的亮點,目前的困難正是黎明前的煎熬,而利用金融創新,采用眾籌模式則能給這個行業帶來新的機遇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