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財務會計工作
2013年,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團)財務工作緊密圍繞做強做優、實現有質量的增長的戰略目標,在推進六大體系、一套標準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集團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3年,集團在所屬企業全面開展財務能力成熟度評價應用工作,該成果獲得《環球企業家》雜志評選的“2013年度中國創新項目”稱號。財務能力評價體系立足大財務視角,從財務對業務運營和經營管理的支持出發,延伸到企業的戰略規劃、投資決策和業務鏈各個環節,對財務發揮價值引領、決策支持和風險控制的能力進行系統評價。通過企業自評和專家評價,各企業能夠對照標準、查找管理短板,確定財務部門發揮應有職能的目標和方向。集團的內外部專家對評價結果進行充分研討和論證,形成集團總體評價報告和各企業的獨立評價報告,詳細診斷所屬企業財務管理的差距,提出各企業財務管理的提升目標和實現途徑。
一是穩步推進資金集中管理工作。各成員單位在財務公司結算量累計達4 153億元,財務公司對成員單位累計發放各類貸款63.9億元,辦理承兌匯票貼現32.5億元,為各企業節約財務費用1.9億元。二是繼續深化與各大銀行總對總的戰略合作關系,銀行授信規模超過2 000億元,品種結構合理,授信條件優惠。三是集團積極拓展直接融資渠道,截至2013年底,累計從資本市場募集債券資金111億元,投放所屬企業80.7億元;各企業也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優化管理方式,努力降低財務費用,為經營發展提供資金保障。三是加強擔保風險管理,通過多部門工作協同和信息共享,對所屬企業相關業務和財務運行狀況進行持續跟蹤,確保風險可控。
一是全面開展內部控制建設。各所屬企業在板塊內控指引的指導下,認真分析各自的主要業務模式和特點、面臨的經營環境和存在的風險因素,系統開展內控建設,確保做到風險定位準確、控制措施得當。共有30家企業在集團指導下基本完成內控建設工作。二是集團結合國資委出臺的《中央企業內部控制實施指引》,總結分析集團內發生的重大風險案件,對板塊指引進行修訂和完善,突出強化貿易業務物權管理以及融資墊資風險的控制要點,并制定專門的控制措施。
2013年重點圍繞完善體系、強化執行、基層推廣、試點突破等內容開展全面預算工作。一是完成全面預算管理制度修訂,建立預算閉環管理體系,強化各部門、各業務間協調平衡機制,完善預算內、預算外和超預算事項的管控機制。二是做好全面預算日常管理工作,切實發揮全面預算管理在經營指導、執行監控、溝通反饋、資源協調方面的作用。三是選擇所屬企業為試點,搭建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全面預算管理與業務管理的融合,為下一步集團全面推進預算信息化,切實發揮預算規劃、控制、協調和激勵功能奠定基礎。
2013年,集團財務信息化工作按照節約型信息化建設的總體部署,堅持統一規劃、統分結合策略,重點在系統穩定性、接口可靠性和應用深度化上下功夫,理順所屬企業賬務處理系統與報表報送系統、業務系統與財務集中管理系統的關系,進一步穩固大集中、分布式和接口3種形式并存的模式。一是在總部層面搭建供集團領導決策參考的管理駕駛艙展示平臺,為強化財務決策支持功能奠定基礎,下一步將向二級單位推廣,開發適合各企業自身需求的BI系統。二是拓展產權管理系統功能,實現產權管理與日常財務管理的聯動和信息共享,保證有關信息的有效銜接。三是優化系統運行效率,全面論證NC系統升級方案,探索將賬務管理系統與全面預算管理相融合。2013年,集團財務信息集中管理平臺已經覆蓋600家單位的1 300個賬套,全面應用總賬、報表、BI商業智能等模塊,基本實現財務信息實時獲取、及時為經營決策提供財務數據的目標。
一是結合財務成熟度評價工作,在所屬企業選拔組建30人的財務專家隊伍,為集團財務管理轉型和財務管理能力提升提供專家庫支撐。二是以中央企業財會技能大賽為契機培養鍛煉年輕的業務骨干隊伍,推薦6人參加技能大賽,取得團體三等獎,2人獲得中央企業技術能手稱號。三是在全集團范圍組織開展5期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結合集團業務特點、財務管理現狀和財務人員需求安排不同專題和課程,保證會計人員梯隊建設和多層次全方位培養的效果。所屬部分企業也通過建立共享學習機制,促進財務水平的不斷提升。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資產財務部供稿嚴慧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