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工作
2013年,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以下簡稱“中評協”)貫徹落實行業發展規劃,加快評估專業建設,加強協會自身建設,穩步推進各項工作,不斷擴大資產評估在新形勢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為貫徹中央關于政府職能轉變要求,適應新形勢要求,中評協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確保行業發展規劃有序實施。
(一)繼續推進法治建設。結合十八大報告精神和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繼續對《資產評估法(草案)》一次審議稿相關問題進行研究,積極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組織召開的評估立法座談會,提出評估立法的建設性意見,供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財政部條法司、企業司參考。2013年8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對《資產評估法(草案)》進行了第二次審議。針對二次審議稿,在全行業廣泛征求意見,在此基礎上,配合財政部條法司,組織召開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財政部企業司、中評協領導和國際評估專家參加的評估立法座談會,對有關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專題研究,提出有關評估立法的意見,供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財政部有關部門參考。
(二)推動評估機構提升實力,促進大中小機構協調發展。2013年中評協首次完成資產評估機構綜合評價工作,公告了綜合評價百強機構名單。評價工作依據充分、過程公開、結果合理、影響積極,對于引導機構有序競爭、提升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進一步為機構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為了總結母子公司試點情況,對母子公司試點的6家評估機構進行調研,掌握母、子公司開展試點工作的基本情況,了解取得的成果、經驗,剖析試點中的問題,認真研究機構所提建議,對下一步有效引導母子公司試點工作穩步推進,進一步推動評估機構做優做強做大提供依據。
為適應行業發展規劃發布后行業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經調查研究,形成《關于完善評估機構管理辦法及有關制度的建議》。該建議對現行機構管理辦法及有關制度的調整、補充、完善提出一攬子建議,為構建大中小資產評估機構協調發展合理布局奠定基礎。
(三)壯大從業人員隊伍,全方位提升人員素質。制定《中國資產評估行業人才發展規劃(審議稿)》,全面實施人才培養戰略。
組織完成2013年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及珠寶評估專業科目考試命題、考試組織、閱卷等相關工作。加強考試安全管理,制定《注冊資產評估師全國統一考試命題保密工作規則》等內部管理制度。改革命題方式,由過去的分段式命題改為集中命題,并增加試題審核環節,提升試題質量。組織研究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科目優化及教材修訂工作。
扎實開展繼續教育培訓,指導行業培訓工作,全面提升行業人才隊伍素質。分層次加強對行業管理人員的培養,開展新業務培訓,鞏固和深化傳統業務以及師資系統培訓。注重能力建設和誠信建設兩手抓,保持隊伍的穩定性和新生力量培養,全方位提升人員素質。
推動高層次后備人才培養工作。對各資產評估專業碩士院校學科優勢和專業特色等相關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并提出下一步推動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以促進資產評估專業碩士培養方向和各院校學科優勢相結合,形成資產評估專業碩士院校的特色化,推動和支持資產評估專業碩士培養工作,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完善監管措施,改善執業環境。提出“兜底線、補短板、強系統” 的新的監管工作思路。采取表彰與懲戒相結合等方式方法,提升監管對做大做強、規范管理、優質服務的促進作用。
在新形勢下,探索創新3個階段式執業檢查措施和內容。首先,全國所有資產評估機構按照規定和要求,以2012 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間開展的評估業務及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為主,進行自查;其次,在機構自查的基礎上,中評協按照15%的比例,對于證券評估資格的資產評估機構及其部分分支機構開展以機構內部治理和質量控制為重點內容的專項檢查,并由地方協會按照20%的比例,對非證券評估資格資產評估機構具體組織進行執業質量抽查;第三,對個別執業質量差、管理不規范、屢查屢犯的證券評估資格資產評估機構,由中評協專門組織進行解剖式的專項調研,并提出整改建議。
全面梳理行業監管相關制度,組織制定《首席評估師管理辦法》,為完善評估機構內部治理和質量控制提供制度保障。
2013年,評估行業繼續堅持以專業建設引領行業發展,研究評估理論和方法,完善評估準則,指導評估實踐,以專業樹品質,走專業化道路。
(一)創新執業準則體系,拓展執業準則領域。2013 年,將執業準則體系分為評估準則和操作指引兩大體系,由僅規范價值估算類業務,擴展到同時規范非價值估算類業務,引導和規范行業提供高附加值服務,促進行業服務轉型升級。在會刊、中國證券報等媒體刊發劉萍秘書長對新執業準則體系的解讀文章,促進行業內外加深對準則體系和評估準則的理解。
啟動6個價值估算類準則和專家提示項目,《司法涉案目的評估指南》《敏感性分析專家提示》和《采掘業企業價值評估專家提示》已發布征求意見稿。繼續推動服務財政與企業改革相關執業準則的制定,已形成7 項操作指引建議稿。服務金融監管,啟動《金融企業首次公開發行上市評估方法選用》等5 個專題研究。這些準則項目的制定,有助于滿足執業和監管需求,服務財政和企業管理工作大局。
舉辦資產評估準則國際研討會,國際同行和國內相關各界在市場趨勢、準則體系、技術運用等方面進行探討與交流,促進評估準則建設與發展。
組織開展中國準則漢譯英工作,提升中國準則國際影響。發揮中國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的作用,深化中國準則與國際準則協調。
繼續與國家質檢總局協商,參與品牌價值評價相關工作。爭取到評估行業承擔品牌評價中“有形資產”價值評價標準的制定和具體評價工作。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合作開展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研究,為服務生態轉移支付和生態價值評估進行技術準備。通過協商和合作,取得了維護市場和開拓業務雙重效果。
(二)提升行業市場空間,注重研究成果轉化。以服務市場需求為主線,積極轉化研究成果,穩步推進評估行業專業建設。一是繼續推進課題管理。啟動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項目績效評價指引、行政單位資產評估等11 項課題研究。與中國社科院合作開展《資產評估科學發展報告》課題研究,引領學科發展方向。組織召開2012 年課題中期評審會,加強過程控制,并對課題研究實施跟蹤管理。根據行業發展新要求,修改課題經費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課題經費管理。二是推進課題研究成果轉化。選編2010 年課題研究成果《資產評估理論發展與創新實踐》,擴大專業影響。組織叢書案例征集工作,為評估執業提供基礎素材。三是發現和培養專業新銳人才。通過匯總專業新銳申報情況、初步篩選等,建立新銳人才發現、培養、使用、激勵機制,打造創新型專業隊伍。
注重專業研究成果對評估實踐的指導意義,積極開拓評估市場。一是推進市場開拓路線指引研究。通過對資產評估行業服務的市場領域進行全景式描繪,有助于評估機構能夠對潛在市場有更清晰的認識,有針對性地拓展業務,為實現行業發展目標提供了有效路徑。二是開展新業務報備工作。通過匯總報備情況、制定新業務認定規則和方案、組織專家評審等,梳理分析行業新業務發展情況,對評估機構市場拓展和業務創新給予專業指導。三是推進重點市場領域研究。開展文化企業資產評估、碳資產評估、公允價值計量評估、生態價值評估等重點市場領域研究,為評估緊跟國家大政方針、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三)積極參與國際評估組織交流,吸收借鑒服務發展。2013 年,國際交流工作嚴格落實財政部有關規定,圍繞行業和協會工作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國際交流活動,對國際評估事務的參與度不斷加深,行業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日益提升。
擔任國際評估組織決策層職務,共同推進國際評估行業持續發展。繼擔任國際評估準則理事會管委會委員、世界評估組織聯合會副主席后,中評協秘書長劉萍2013年又受邀擔任國際企業價值評估分析師協會董事會副主席,副秘書長韓立英擔任國際財產稅學會常務理事。在代表行業參與國際事務的過程中,協會領導認真履職,積極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成為國際評估準則理事會、世界評估組織聯合會等國際組織高層戰略問題討論的主要成員,為行業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在深層次和更大范圍上參與國際事務奠定基礎。
開展評估專業交流,提升我國評估行業國際影響力。2013年,協會與世界評估組織聯合會在國內舉辦“評估創新發展”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作為第八屆國際機器設備評估大會籌備委員會委員,為大會的圓滿舉辦做出積極貢獻;協調聯絡地方協會和評估機構赴境外參加國際評估專業會議和交流活動;邀請國際評估資深專家參加2013中國評估論壇、評估立法國際研討會、評估準則國際研討會等,強化與國際評估同行間的專業交流和互動,掌握國際評估熱點,吸收最新理論與方法,為我國評估行業的發展提供有益借鑒。秘書長劉萍代表中國評估行業分別在“評估創新發展”國際研討會、第8屆國際機器設備評估大會、英國特許皇家測量師學會舉辦的亞洲評估大會上發表專業演講。
繼續強化國際合作,拓展行業研究領域。舉辦國際企業價值評估分析師(CVA)資格培訓班,在更深層次和更廣范圍服務于中國經濟發展,參與國際評估市場競爭、拓寬并提升會員服務水平,為行業“走出去”儲備力量;開展與RICS、IACVA等在專業研究領域的探索。
充分借鑒國際經驗,為行業重點工作提供支持。圍繞我國資產評估行業工作重點,有目標有重點地開展資料翻譯工作,對行業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及時組織編譯并上報,如IVSC 股權類金融衍生品評估征求意見稿、其他國家評估法翻譯以及新型評估工作業務的開展等,及時編發國際評估動態,為領導決策作參考。
為總結發展經驗,謀劃發展藍圖,中評協借協會成立二十周年,在各地方協會大力支持配合下,全面開展了回顧與展望工作。
(一)成功舉辦“2013中國評估論壇”。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樓繼偉發來書面致辭,肯定了行業和協會20年來的成績和社會認可,并對評估行業前景提出明確要求。賀邦靖發表“轉型升級 創新發展 提升服務”主旨演講。論壇以“評估?成長?展望”為主題,以行業建設、專業建設、協會建設3個分論壇為平臺,系統回顧和總結了行業發展成果,對評估行業面臨的形勢、未來的發展進行了展望,集中展示了行業貢獻,廣受各界關注和好評。
(二)編寫《中國資產評估叢書》。通過收集、核實、整理協會成立來的歷史資料、典型案例,中評協首次系統總結評估行業20年發展歷程和成果,歸納梳理資產評估行業有關制度和準則體系,全面介紹國際評估行業發展情況及中國對世界評估界的貢獻,增強社會各界對資產評估行業的了解和理解,擴大行業影響,增強行業公信力,為國際評估相關領域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與參考。
(三)開展“中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與評估師隊伍狀況調查”工作。通過調查了解會員思想動向、事業訴求,注冊資產評估師隊伍的基本狀況、隊伍建設情況、資產評估行業建設發展狀況及資產評估師對加強行業建設的希望以及需求,從行業角度提出幫助會員解決問題的措施和方法。
(四)制作《百名評估人風采》畫冊。樓繼偉為畫冊題詞“以專業服務贏得社會信任和市場認可”。
(五)組織《我心中的評估精神》征文評選。
(六)拍攝《百年強國夢,二十載評估行》電視片。生動描述了評估行業伴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體制確立面產生發展的艱苦歷程,展示評估人二十年來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
(七)組織開展首屆全國資產評估知識競賽。
(八)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研究制定《中評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方案》,詳細部署,及時動員。設立意見箱、信函、郵件、視頻等方式向協會內部、行業機構、評估師及退休人員廣泛征求意見。充分進行談心活動,根據征求意見、談心情況,集中梳理近年來各方面對班子及評估管理工作所提意見和建議,邊學習、邊查擺、邊糾正、邊落實,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
(九)積極配合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工作。按照財政部的通知要求,學習國家和部人事教育司有關制度規定,學習研究相關文件精神,反映問題,建言獻策,積極配合做好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工作,以期進一步理順管理渠道,明確管理功能,完善管理機制,達到建立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的服務型組織的要求。
(十)加大宣傳力度,提升信息化水平。緊緊圍繞協會中心工作,拓寬宣傳渠道,創新宣傳方法,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積極性,切實提高宣傳工作質量。加強和完善信息化建設,通過信息化管理平臺,強信息化服務平臺,信息化宣傳平臺以及信息化辦公平臺,保障協會工作開展,節約運轉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全方位提升協會對行業的服務能力。
(十一)地方協會合力推進行業建設與發展。各地方協會認真學習和貫徹實施《中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規劃》,部分省市還積極爭取財政部門支持,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行業發展規劃,為拓展評估服務市場、促進機構做優做強做大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完善自律管理制度,強化誠信建設、人才培養、注冊管理、收費及執業質量檢查、課題研究管理等,同時全力配合財政部、中評協等有關部門調研,參與行業法制建設、準則建設等。指導本地區評估行業健康科學發展。
緊跟當地管理與市場需求,圍繞涉訴評估、森林資源評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評估、物業稅評估、海洋評估、財政績效評價等領域,開展各類課題研究,成果針對性強、實用性強,對促進當地行業發展和業務拓展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引導機構積極實踐,在財政資金績效評價、財政專項資金評審、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評估、企業財務管理評估、社會組織評估、司法鑒定評估、涉稅評估及咨詢等業務領域不斷開拓和鞏固市場,提升行業專業服務能力,為政府管理、社會管理提供專業支持。
地方協會運行機制不斷完善,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等機構高效運轉,行業管理水平持續提升。秘書處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有效增強,特別是通過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強化職工培訓及考核激勵、加強網絡信息化建設等,改進工作作風,提升管理效能,協會服務能力、社會認可度和影響力全面提升。
(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