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利民
上虞中小企業路在何方?
顧利民
上虞中小企業群體與大企業群體相比,真可謂冰火兩重天。拿大企業群體中的上虞上市板塊來說,其業績增速在2013年度逐季走高,企業運轉良好,發展走勢強健。據相關數據統計,2013年前三季度,9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7.1億元,同比增長48.1%,高于紹興平均24個百分點;實現凈利潤26.3億元,同比增長64.3%,高于紹興平均44個百分點,超全國平均50個百分點。上市公司總市值高達727.3億元,同比增長54%。而2013年1-10月份,全區中小企業(指年營業收入5億元以下的企業)實繳稅收22.81億元,同比下降1.0%;中小企業用電量同比增長8.75%,低于工業用電增速0.5個百分點;519家規上中小企業中,虧損企業數量比上年同期增加6家,虧損額增加1.15億元。規上企業中僅占企業總家數的7.6%,卻占了總銷售的62.3%,呈現明顯的“倒金字塔型”。
從上述數據中己經清晰地看到上虞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兩極反差,看到了上虞企業梯隊后續力的缺失,看到上虞企業整個生態圈中“參天大樹”的蓬勃生長力與周邊“小樹小草小花”缺乏應有的生機和活力所形成的較為明顯的不一致性。培育和打造既有劃破天穹的“參天大樹”又有郁郁蔥蔥的“小樹小花小草”的企業生態圈顯得十分緊迫和重要。
但是,上虞很多中小企業自身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不少缺陷和問題,有的還很嚴重。諸如:產品絕大部分停留在“微笑曲線”底部的貼牌加工階段,多數企業呈現低產業層次、低科技含量、低端產品、低附加值狀態;企業缺乏戰略規劃和市場定位,設計研發和營銷服務環節薄弱,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忽視研發投入,缺乏技術管理人才,缺乏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較多依賴技術模仿;專業化分工水平低下,產品同構化同質化嚴重,產品相互壓價,惡性競爭;治理模式的“家族鎖定”造成家企不分、“人治”色彩濃厚、外部優質人力資本較難進入、協調成本升高、資本渠道堵塞、規章制度軟化;部分企業主熱衷于多元化,心態浮躁,不守主業,缺乏專注和專業精神,精力分散,盲目鋪攤子,追求投機短利,企求“一夜暴富”,在一圈又一圈復雜的擔保鏈中迷失方向、越陷越深、不可自撥。
除了上述企業自身的缺陷和問題外,很多中小企業客觀上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制約。如融資難融資貴,中小企業獲取信貸資本的難度大,融資成本明顯高于大企業。用工難用工貴,企業員工工資年均增幅在10%-20%左右。用地難稅負高,中小企業在擴大再生產過程中的用地問題由于受到土地指標的控制而較難解決;在扶持政策上,與大型企業相比,許多優惠政策中小企業或由于規模技術條件所限無法享受,或由于業務操作的生疏而放棄。據有關方面統計,當前平均每家中小企業需繳納包括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社會保險費、教育費附加等8.2種稅費,稅費成本壓力較大。
上虞中小企業的發展正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精神,緊緊抓住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民營經濟的體制創新、政策創新等方面的重大機遇,采取政府和企業的聯動戰略,促進上虞中小企業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在政府層面,一是政策。應在企業減負、投入激勵、要素保障和行政審批等方面,出臺更有力度的扶持政策和工作措施,對于存量中的創新型、成長型企業及小微型、創業型企業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激勵措施,在財稅、社保、金融、用地、研發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并在增量中著力培育一大批符合國家產業導向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對于污染重、環境損耗大、能源損耗高的部分中小企業應該以壯士斷腕的果敢堅決予以淘汰。二是服務。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更好的公共服務,凡是企業自己決策的交給企業,企業自身難以做到的盡力幫扶,并搭好平臺,分類指導。
在企業層面,一是創新。要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靈魂。加大研發投入,主動與知名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建設實驗室、研發中心、技術聯盟等創新組織,積極采用先進適用技術以及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倡導“機器換人”。在技術創新的同時,要進行治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創新、營銷模式的創新、企業文化的創新、人才激勵機制的創新。注重品牌培育和塑造。二是專注。要經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避免超越自身能力的盲目擴張,避免“一夜暴富”心理所造成的種種陷阱。專注實業,專注主業、專注產品,專注產品的“高、精、尖”,專注產品的差異化、精細化、特色化、生態化。要有“咬住產品不放松,立根原在縫隙中”的胸懷和壯志,學習德國的企業精神,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追求產品“做得更好”,“小事大作、小企大業”,爭當“隱型冠軍”。
作者單位:紹興市上虞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