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良
春色的魅力
朱國良
春天正大踏步向我們走來!老杭州人感知春的降臨,往往會說:西湖邊的楊柳也爆芽抽枝了也!這差不多與古詩中的“寒梅雪中盡,春色柳上歸”的意境是吻合的。春綠江南,春到人間,這些天,人們沐春風,迎春陽,喜春雨,情切切、意殷殷地擁抱又一個春天的來臨!
人們為什么對新春懷有特殊的情感?因為,這是一個意蘊濃厚的字眼。人生活在希望之中。一個希望實現了,還有新的希望。新年,又一個春天,又一季播種,又一次開始,又一回拼搏,誰不想在這個時候放飛理想的翅膀,繼續圓夢的開始!
人們珍愛春天,是熱愛生活的一種執著,這也是對照冬天的歲月,有比較而有鑒別的一種實際行動。春天是大眾的,是恒遠的,大凡是為偉人和凡人、詩人和農人共同承認和贊美的。如果說冬天是一篇哲學,是一則寓言,那么春天則是一首深邃的詩,是一曲明朗的歌,春天也讓有思想有詩情的人感慨!一部全唐詩,那里面盡有李白、杜牧、韓愈、李賀們對春的感悟。擺著道學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詠唱春天呢?北宋理學家程顥寫下了《春日偶成》,還成了《選本千家詩》的第一首。過去的私塾中,學生向孔老夫子叩頭后,學詩就是從這一首開始的。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對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閑識得春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春日》詩。和尚是講究四大皆空的佛門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動“凡心”。唐朝的志雨和尚寫下了這樣的名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詩人們無不從春風、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鳥、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來盡情歌唱,進而從欣賞春天寫到珍惜春光。
借助春天,品味春色,目送春鳥,沐浴春風,可以感召人性,感受浮生,感嘆世事,感謝生活。這可以說是中外一致,概莫例外的。“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碧樓,忽見陌上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候”。這位女子可謂是個貴婦,但從一縷春色中感悟到人倫之樂才是大樂,生活雖好,但獨身觀春,還不如引車賣槳、販夫走卒這種人家,夫妻終日相聚,瓜蓬豆下,粗茶淡飯,一杯濁酒,幾碟小菜來得其樂融融。而現代的美國哲人桑塔耶那則更有甘愿為春天俘虜的意味了。這先生長期在哈佛教書,50歲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講臺上,偶有知更鳥飛來,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又一個春天的到來,他回過頭來,向學生們說:我與陽春有約!沖出教室,開始了他云游歐洲大陸之行。
生命四季,是我們每個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開啟人們的感情之源,心靈之泉,英國詩人拜倫有一年春天看見一位盲人在沿街乞討,旁邊還有一牌子寫著八個字:“自幼失明,沿街乞討”。但盆中只有稀稀落落幾個錢。拜倫同情之下,馬上給他改了八個字:“春天來了,我看不見!”哪里還有比看不見春天更痛苦的呢!路人一見之下,紛紛給以幫助。這是文字的力量,更是春天的魅力!春天的意味這么濃烈,春天的韻律這么恒久,難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語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萬和春住”。居住在大觀園中的湘云更是大聲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別去!”。可是,事實上春光難永駐,有來必有去,誰也擋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結局。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進取中的春光,則當常駐于有志人和奮斗者的歲月年華里!
舊歲已展千重錦,新春再進百尺桿。在又一個春天到來之時,我們堅持干在實處,力爭走在前列,這是一種奮發有為在精神面貌,是一種創業創新在實際行動。人們為什么對新春懷有特殊的情感?因為,春天意味播種,蘊含開始,有志者、創業者,都應在這個時候放飛夢想的翅膀!標新立異要有銳氣,破舊立新要花力氣。對于社會發展來說,每一代人都有繼往開來的責任,而無坐享其成的權利。希望總伴隨著進取,拓展常伴著辛勞。有一句創業者的格言說得極好:“世界是美麗的,世界是創造的。”迎新勵新的心情總是激越的,而創業創新就需要有自己的作為,付出辛勤的勞動。因為春天總是在沖破凜冽的北風到來,彩虹往往在風雨過后展現,一年好收成,就必須付出自己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