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質量優勢再領跑
進入浙江經濟新發展階段,單純的增速提升已非重點,有質量、有效益的增長才是題中之義
告別過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長時代,浙江正從追求GDP增長的粗放發展模式上自我松綁,邁向以提升質量為核心的發展新征程。以結構優化促發展、以發展質量換增速,已成為浙江經濟發展新階段的總路線。
作為承上啟下的一季,一季度浙江GDP同比增長7%,低于全國的7.4%、全省年度預期增幅的8%,但增速下行的背后,折射的卻是浙江經濟正在發生深刻的結構性變革——發展活力在增強、經濟結構在優化、生態環境在改善、民生改善在提速。質量與效益正代替增長速度成為經濟發展新階段的主旋律,這已根植于全省上下,推動浙江經濟以質量優勢再度領跑全國。
結構優化再獲進展。浙江經濟的結構失衡突出表現為制造業中傳統制造業比重偏大、現代高端制造業比重偏低、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結構轉型意味著經濟運行的健康狀態不能再簡單地以GDP增速為主要指標,而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新興產業和三產發展應成為經濟運行監控的重要內容。從一季度三大產業增速來看,三產增速最高,超過了二產,而在工業領域,一季度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與此同時自主創新的研發增長很快,一季度公共財政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同比增長13.1%,1-2月企業科技活動經濟支出增長22%,新產品產值率同比提高。令人鼓舞的具有中長期意義的結構變化,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各地在穩中求進、提質中的轉型努力和增長潛力。
深化改革催生活力。在結構轉型的大門打開之后,改革深化和市場機制培育的任務更加繁重,而新一屆政府創新管理理念是通過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等諸多改革舉措,釋放市場活力,“下好簡政放權先手棋”已成為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堅定抉擇和鮮明特征。目前政府權力清單、企業投資負面清單、政府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和省市縣三級聯動的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網正在各地加快推進,浙江改革力度明顯領先全國各省區。一季度全省共新設企業4.5萬多戶,同比增長47.1%;新設個體工商戶11.3萬多戶,同比增長13.2%。改革必將激發市場主體和全社會的創造活力,釋放更多的改革紅利,為提質增效升級注入強大動力。
收入增長跑贏GDP。雖然GDP增速放緩,但是居民收入增長并沒有放慢。一季度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7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3%,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7.4%,高于GDP增速,絕對值在全國省區中排第一位。近年來,從國家到省級層面都在積極謀求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同步,從調整分配收入政策、完善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調整財政收入結構和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等多方面著手推進。浙江一季度收入增長跑贏GDP、居民收入在全國增幅排位前移,映射的是浙江工資性增長、經營性收入增長、財產性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的同步提速。浙江的就業形勢基本穩定、財政對民生的支出力度加大,這些都說明了浙江在以改革謀轉型、惠民生的道路上正穩步前行,浙江經濟發展質量的穩步提升正在民生領域結出碩果。
內需接替出口促發展。浙江歷來被詬病過度依賴出口,投資過大而內需不足。一季度浙江外貿出口增長6.1%,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較大,今后的出口再回到以前那種高速增長的局面已非常困難,這意味著外貿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結束。外貿的增速雖然放緩,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內需增速加快。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7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5%,增幅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2.8和1.9個百分點。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在增強,將接替外貿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生力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浙江正致力于關乎民生的各項改革,實現內需的充分釋放,同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將會形成以內需促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機制。
浙江經濟增長腳步雖然放緩,但結構優化、民生改善、內需提振的步伐卻在加速。開局之季的成績單,讓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走得更加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