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紅王紅民
臨床藥師對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藥學監護工作實踐
張小紅1王紅民2
目的 對臨床藥師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藥學監護工作中的實踐進行分析。方法 通過查閱相關治療資料,對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抽取的2例COPD患者的用藥和用藥期間進行有效藥學監護,并加強與患者溝通,從而實施針對性的藥學監護。結果 通過對2例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藥學監護,并對治療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改正,有效避免了用藥不合理情況的發生。結論 通過對患者實施藥學監護,能有效避免用藥不合理情況的發生,從而確保患者用藥安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藥師;藥學監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氣流受限,且不完全可逆,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在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加強有效的藥學監護能夠避免錯誤用藥的發生,而且對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生活質量及減輕病情惡化具有重要作用[1]。因此,對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抽取的2例COPD患者實施藥學監護,且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病例1 患者,男,年齡65歲,患有慢性氣管炎,病程20年,且患有糖尿病,病程2年。入院查體:體溫為36.8 ℃、心率72次/min、呼吸16次/min、血壓119/83 mmHg(1 mmHg=0.133 kPa)。檢查患者的兩肺出現哮鳴音,呈桶狀胸。其白細胞計數1.4× 109/L、肌酐54.7 μmol/L,血尿素氮4.7 mmol/L、丙氨酸轉氨酶47.5 IU/L、谷草轉氨酶18.3 IU/L。通過細菌培養,病原菌:黃色奈瑟菌和溶血性鏈球菌。通過X線檢查發現患者的兩肺紋理粗亂,并呈現網狀。超聲心動檢查顯示患者的肺動脈壓為35.0 mmHg。血氧分壓(PaO2)55.7 mmHg,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65.4 mmHg,其肺功能情況,第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EV1)47.7,FEV1/FVC 62.3。
1.2 病例2 患者,男,年齡72歲,因反復的咳嗽和氣促22 d而入院治療,臨床中診斷為COPD。患者伴有高血壓,病程18年,且給予硝苯地平緩釋片進行治療,但其病情依然控制不力。無藥物和食物等過敏史,患者吸煙史30年,其吸煙指數900/年。入院體查:患者胸廓呈現桶狀,且雙肺出現呼吸音減弱,有干濕性啰音。CT檢查顯示患者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肺部感染,且主動脈硬化,其雙側胸膜出現明顯增厚。通過觀察,發現患者有重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情況。
2.1 病例1 通過對本例患者的肺功能情況進行分析,其屬于Ⅲ級COPD,并依據該疾病的治療指南,一般不同期的COPD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可采取長效支氣管擴張劑和糖皮質激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并遵醫囑給予二羥丙茶堿和茶堿緩釋片以及丙卡特羅等,同時給予茶堿類和抗膽堿藥物以及β受體激動劑與抗膽堿藥物進行治療。對于喘息癥狀較為嚴重者,可采取靜脈滴注甲潑尼松龍進行治療。通過分析,由于患者白細胞出現升高,同時結合其臨床表現情況,確診感染的情況存在。根據臨床治療分析,COPD伴有感染一般是由于銅綠假單胞菌而引起。
根據臨床藥師的治療建議,給予頭孢哌酮或舒巴坦進行抗感染治療,并采取氨溴索進行祛痰治療。由肺功能檢查指標分析,患者的大小氣道均出現阻塞癥狀,其中小氣道損傷較嚴重。使用異丙托溴銨進行霧化,并聯合丙卡特羅治療,從而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本患者臨床治療12 d,病情出現好轉,且治療中無不良反應發生。
2.2 病例2 本例患者年齡較大,且有長期吸煙史,通過臨床診斷分析,確診為COPD。患者入院后,遵醫囑給予靜脈滴注頭孢地嗪鈉與門冬氨酸洛美沙星,同時給予沙美特羅替卡松霧化吸入治療。在治療1周后,患者病情依然無任何好轉,觀察其痰液,呈現黃色膿痰。根據臨床藥師的詳細分析,對于COPD伴有膿性痰情況,一般給予抗生素治療。由于在入院后給予抗生素治療發現患者病情無好轉,進一步分析,由于患者病程較長,考慮可能是由于革蘭陰性菌產生較強的耐藥性而導致治療無效,且通過對患者的痰液培養分析,病原菌為銅綠假單胞菌。其藥敏試驗分析也顯示,該病菌對頭孢他啶和頭孢哌酮鈉以及頭孢吡肟與西司他丁等均敏感。因此,臨床藥師建議給予患者使用頭孢哌酮鈉或舒巴坦鈉,臨床主治醫師通過調整患者用藥,在治療1周后患者體溫恢復至正常水平,且咳嗽、咳痰等相關癥狀也出現明顯好轉。
在COPD治療中,合理選取抗菌藥物是治療的關鍵,同時也是臨床藥師進行藥學監護的重點問題[2],尤其是抗菌藥物的使用范圍和種類以及治療時機與用量等情況是整個治療中藥師需要監護的重點也是切入點[3]。一般在患者使用抗菌藥物治療3 d后進行1次評估,觀察是否有效。對于治療有效的患者,該藥物使用時間應在1~2周,不可過長[4-5]。同時,由于COPD患者年齡一般較大,其身體免疫力以及代謝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部分患者伴有其他基礎性疾病,臨床治療中很容易出現抗菌藥物使用不當而導致感染的發生。
因此,臨床藥師加強應對COPD患者治療中抗菌藥物的選取,并依據藥敏試驗選擇患者有效的藥物治療[6]。臨床上規范患者抗菌藥物的使用,能有效避免不當的治療,從而減少患者臨床抗菌藥物的選擇壓力[7]。同時,也提高患者的臨床用藥效果。此外,醫院管理方面也應加強對抗菌藥物的管理,更好地控制抗菌藥物使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較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該疾病多發生于老年患者和一些有長期慢性病史的患者中,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臨床上對于該疾病主要采取藥物治療進行控制,從而改善患者的病情狀況,提高生活質量[8]。
臨床上對于COPD的治療主要采取吸入療法,其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在臨床中受到患者和醫師的青睞。但也有部分患者不適應這種新型的治療方法,且由于臨床上對于吸藥技術的掌握情況不佳,從而導致部分患者的病情加重和治療依從性降低,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有效的藥學監護尤為重要,可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依從性[9]。
資料顯示,藥師在對一些長期吸入治療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發現,絕大多數患者在操作中存在錯誤,易導致病情惡化或出現并發癥。例如,一些COPD患者在進行吸入治療前,未進行有效的呼氣,且由于擔心一次吸入治療的效果不完全,經常吸入2~3次,從而導致藥物劑量過多。而藥師有效的藥學監護能夠改善這種情況,規范患者治療。通過對本文收錄的2例COPD患者的藥學監護分析,有效的藥學監護能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避免不合理用藥情況的出現。尤其是在患者抗菌藥物治療中,針對性的藥學監護可減少感染的出現,并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另外,藥師通過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和一些吸入藥物的特性綜合分析,有效指導患者進行治療,避免了錯誤用藥的情況出現[10]。同時,對于臨床藥師來說,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狀況和藥物治療效果以及出現的不良反應等,深入進行分析,并結合一些實際工作經驗,才能更好地協助臨床醫護人員有效解決COPD治療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讓臨床醫護人員明白在治療中藥師藥學監護的重要性,從而加強團隊合作,提高臨床效益。
因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中,有效、針對性的藥學監護能更好地指導患者用藥,從而避免錯誤用藥,并提高臨床治療依從性及治療效果。
[1] 易利丹,彭六保,譚重慶.對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療的藥學監護[J].中南藥學,2010,8(10):678-679.
[2] 張福海,張策,田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藥學監護[J].實用藥物與臨床,2008,11(6):723-724.
[3] Ren Jiang,Zheng YongChi.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pharmaceutical care[J].West China medicine,2011,23(12): 665-666.
[4] 朱立勤,高文遠,陶家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認識及藥學監護要點[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8,27(12):867-868.
[5] 閻學文,呂冬梅,韓強.臨床藥師對1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藥物治療的干預及藥學監護[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0,18(5):563-565.
[6] 朱詩塔,謝小云,宋洪濤,等.對1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實施的藥學監護[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12,22 (3):564-565.
[7] Wu JianHong,Chen XingYi.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cute aggravating 1 cases of pharmaceutical care[J].Journal of grassroots medical BBS,2012(1):623-624.
[8] 梁玉崗,胡曉玲,李海菊.1例高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藥學監護及用藥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12,23(14):712-714.
[9] 徐紅青,王卓,蔡和平.臨床藥師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藥學監護的切入點[J].中國藥房,2010,32(6):781-782.
[10] 鄭妮,杜延琪,林敬明.臨床藥師對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藥學監護實踐[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1,27(12): 787-789.
R95
A
1673-5846(2014)07-0104-02
1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呼吸內科,河南鄭州 450007
2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睡眠科,河南鄭州 45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