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鑫 于 琦 孟 曄
42例早期乳腺癌的超聲表現
孟慶鑫 于 琦 孟 曄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乳腺癌在超聲檢查的表現。方法 選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檢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將其資料與患者的臨床病理結果進行對照研究。結果 42例乳腺癌患者的超聲檢查中,22例超聲表現類似纖維腺瘤,觀其邊緣毛糙,其中4例可觀察到穿支血流;10例超聲保險類似乳腺囊性增生,觀其邊緣為角征;有5例超聲表現腺體局部增厚或者僵直走形、腺體結構紊亂;有4例超聲觀察回聲不均,有減弱情況;有4例并發出現鈣化情況,有泥沙樣的刮花和針尖樣鈣化兩種。結論 在乳腺癌早期的臨床診斷中容易與其他乳腺疾病混淆,因此在臨床超聲檢查發現以上多種征象時應結合病例的臨床癥狀與其他檢查結果進行綜合評定,避免出現誤診,提高乳腺癌的診斷率。
乳腺癌;超聲;診斷
乳腺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而早期乳腺癌是指在癌癥發展初期未出現轉移的,或未形成明顯腫塊的或腫塊半徑小于5 mm以下[1]。早期乳腺癌臨床特征和超聲檢查的表現未見明顯特征,所以極易影響診斷的準確性,為有效的提升早期乳腺癌臨床診斷準確率,本文對我院4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來源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全部患者均經彩超及病理檢查確診,年齡在28~71歲,平均年齡42.1歲。臨床檢查時25例觸診有腫塊, 10例乳房脹痛刺痛,19例活動欠佳,5例腫塊活動,1例乳頭溢血。
1.2 方法 患者進行彩超檢測,取平臥體位,雙乳漏出,涂上藕合劑,使用LOG IQ3型以及西門子-愛星型號彩超配合Voluson730型彩超線陣探頭從乳頭作為中心區域進行扇形掃描檢查,對病變部位進行橫縱兩向檢查,以確定病變部位大小以及形態、包括內部回聲、橫縱比例、是否鈣化等資料。其次觀察患者病變部位內部以及周圍的血流情況,按照Adler[2]分級方式將病變部位血流豐富度分為4個等級:無血流為0級;少量血流(1或2處點狀血流)為Ⅰ級;中量血流(數條血管或有1條主要血管超過病變部位半徑)為Ⅱ級;豐富血流(4條或以上血管或者血管交織形成網狀)為Ⅲ級。最后還應檢查病變部位同側腋窩處的淋巴結是否出現腫大現象。
2.1 超聲表現 在42例乳腺癌患者的超聲檢查中,有22例超聲表現類似纖維腺瘤,觀其邊緣毛糙,其中有4例可觀察到穿支血流;有10例超聲檢查類似乳腺囊性增生,觀其邊緣為角征;有5例超聲表現腺體局部增厚或僵直走形、腺體結構紊亂;有4例超聲觀察回聲不均,有減弱情況;有4例并發出現鈣化情況,有泥沙樣的刮花和針尖樣鈣化兩種。另外在同側腋窩淋巴結檢查中發現5例患者淋巴結出現大小為5~10 mm的規則橢圓形。
2.2 彩色血流表現 在42例患者的血流檢查中,無血流患者16例,少量血流患者18例,中量血流8例,其中有4例為可見穿支血流。
2.3 病理結果 42例患者的病理分型結果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20例,其中陽性10例(50.0%),誤診2例,不能確定8例;導管內乳頭狀癌8例,其中陽性5例(62.5%),誤診1例,不確定2例;小葉原位癌7例,其中陽性5例(71.4%),誤診1例,不確定1例;髓樣癌5例,其中陽性1例(20.0%),誤診3例,不確定1例;黏液癌2例,其中陽性0例,誤診1例,不確定1例。
本組患者表現為類似纖維腺瘤結節的患者最多,達到22例,有3例纖維腺瘤為誤診。在超聲檢查的表現方面多為不典型表現,病灶位置性狀主要為橢圓形,病灶縱橫比≤1,邊緣略顯毛糙而無毛刺,少數表現為角征,后方回聲無衰減表現。在早期乳腺癌超聲檢查中,并無明顯的邊緣毛刺,回聲衰減以及縱橫比>1的表現,這些表現符合乳腺癌發生發展的病理情況。由于沒有或微小浸潤的特點,病灶通常表現為1 cm或以下以及無毛刺或毛刺不明顯。若結節邊緣顯示為淺分葉或尖角征以及少數邊界模糊,可以考慮惡性病變的可能。對上述患者需要每3個月進行復查或者進一步進行穿刺檢查。
本組10例超聲檢查類似乳腺囊性增生,其中被誤診乳腺囊腫的患者為1例,邊緣角征為4例,囊內顯示為條索狀低回聲帶5例。乳腺癌在超聲檢查中多見實性回聲,另有少部分患者病灶完全液化壞死而顯示為囊性回聲,回聲不同主要與病灶處腫瘤的生長速度和方式有因果關系。在對本組囊性回聲的乳腺癌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后,發現囊壁邊緣是否有角征以及囊內是否具有條索狀回聲帶是臨床診斷乳腺囊性增生的重要依據。
另外,通過本組42例患者超聲診斷表現的分析,病側腺體結構相較健側是否紊亂也是乳腺癌的間接特征之一;而低于1 mm的微小鈣化也是乳腺癌診斷的重要依據,但判斷微小鈣化顯像最好與鉬靶進行聯合以應對單個較小的鈣化顯像[3]。
對于乳腺癌早期的診斷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結節淺分葉和尖角征,邊界毛糙;囊壁邊緣回聲是否有角征以及囊內是否有條索回聲帶;腺體結構紊亂以及微鈣化等指標作為輔助特征,需要重視。
[1] 賴少光.早期乳腺癌的彩超表現及誤診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10):263-264.
[2] 張家庭,李泉水.早期乳腺癌的超聲診斷探討[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8(8):325-326.
[3] 馬利亞,倫淑玲,葉旭輝.高頻彩超、鉬靶及二者聯合應用在乳腺癌早期診斷中的價值探討[J].當代醫學,2010(16):193-193.
R737.9
A
1673-5846(2014)07-0238-02
牡丹江醫學院附屬二院物理診斷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