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曾 海 貫秀娥
手術切除腦部轉移腫瘤并術后進行全腦放療的分析
李 慧 曾 海 貫秀娥
目的 研究腦部轉移腫瘤使用顯微配合框架立體定向技術進行手術的效果分析。方法 對18例腦轉移腫瘤患者使用顯微配合框架立體定向技術進行手術,術后進行常規方法的全腦放療。結果 18例患者中,16例腫瘤全切,2例腫瘤大部分切除,手術過程無1例死亡。術后隨訪3個月,11例神經癥狀達到完全緩解,4例達到部分緩解,2例無變化,1例惡化,整體緩解率達到83.3%;局部復發率為22.2%;存活率為1年55.6%,2年為22.2%,3年為11.1%,半數生存期為13.5個月。結論 顯微配合框架立體定向微創技術進行手術治療腦部轉移腫瘤的治療效果令人滿意,可以減輕患者疾病痛苦。
腦部轉移腫瘤;立體定向技術;微創手術
腦部轉移腫瘤(又稱顱內轉移瘤)是指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細胞轉移到顱內,其發病率占據顱內腫瘤的3.7%~10.5%,以肺癌、黑色素瘤、泌尿生殖系腫瘤和消化道腫瘤轉移為主要因素;也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找不到原發病灶,即使發現腦部轉移腫瘤,經過手術后仍舊不能確定其來源,癌癥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即包括腦部轉移腫瘤[1]。雖然腦部轉移腫瘤屬于晚期腫瘤,但經過及時治療病情仍然可以得到有效緩解,有效地延長患者的生命。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對收治的腦部轉移腫廇患者采用顯微配合框架立體定向技術進行手術、術后采用全腦放療治療,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收治腦部轉移腫瘤患者共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齡為32~67歲,平均年齡53.4歲。患者原發疾病包括肺癌9例、黑色素瘤2例、胃癌3例、乳腺癌2例、甲狀腺癌1例、來源不明1例。11例患者的原發病灶已經進行過根治手術,其中8例患者進行了放化療治療;另外7例患者為腦部首發癥狀未曾進行過治療,其中5例患者為肺癌,1例患者為胃癌,均于腦部手術4周后進行相應肺部及胃部手術,另1例來源不明患者腦部手術之后進行全腦放化療治療。全部患者入院時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頭痛、嘔吐、視物模糊、偏癱或單癱、語言不清、意識不清楚、雙側瞳孔縮小、顱內壓升高等臨床癥狀。患者轉移部位有:8例額葉,3例枕葉,2例頂葉,小腦半球5例。腫瘤情況為單發性腫瘤14例,多發性腫瘤4例;皮質層或皮質層下淺表區域腫瘤13例,較深位置腫瘤5例。腫瘤性狀均為圓形或類圓形,直徑在1.9~5.8 cm,平均直徑為3.1 cm;影像學方面包括已經確診病例的胸部、腹部CT片、B超片、ECT片全身核素檢查未發現其他部位轉移。來源不明病例經隨訪9個月,未發現原發病灶。
1.2 方法 ①術前準備: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后,佩戴ASA-602S立體定向儀基環。對患者進行CT軸位定位的掃描以確定病灶位置及腫瘤大小,若邊緣處不清晰則進行增強掃描。掃描結果序列轉入ASA-620S手術系統的計劃任務,建立電腦三維圖像進行病灶評估;②制訂手術計劃:在ASA-620S手術系統中調整病灶清晰度,設定手術目標靶點后,添加定角靶點,按照雙靶點單通道方式確定手術路徑,在系統中模擬手術過程并不斷調整至最佳手術方案;③對患者進行全麻處理并插管,設置患者最佳手術體位,按照ASA-620S系統中設定的方案進行分腦溝、腫瘤分離、電灼腫瘤、切除腫瘤;④術后全腦放療。
18例患者中,16例腫瘤全切,2例腫瘤由于體積大且靠近運動區行大部分切除,手術過程無1例死亡。術后隨訪3個月,11例神經癥狀達到完全緩解,4例達到部分緩解,2例無變化,1例惡化,整體緩解率達到83.3%。18例患者存活率為1年55.6%,2年為22.2%,3年為11.1%,半數生存期為13.5個月。18例患者死亡10例,1例為轉移部位復發,3例為原位及其他位置多位復發,局部復發率為22.2%,均為顱內其他部位單發轉移;6例為腫瘤全身性擴散。
腦部轉移腫瘤為臨床惡性腫瘤之一,生長速度快且病死率非常高。腦部轉移腫瘤患者不經醫治的情況下,半數存活期僅為1個月[2]。腦部轉移腫瘤的最佳治療方法是手術及術后全腦放療。
傳統的手術方式仍然具有局限性,對于體積小或者皮層深處以及靠近主要功能區的腫瘤,傳統手術的手術困難比較多,由此引起的術后并發癥概率較高[3]。采用立體定位的微創手術具有創口小,對神經損傷概率低,易于恢復的特點,可以較好的處理上述類型腫瘤。本次18例患者的腫瘤直徑較大,且全部伴有顱內高壓,采用普通手術方式相對較危險;另外采用立體定位放療方式也可以達到較好的療效并且沒有創口,但立體定位放療的治療成本較高;故采用立體定位微創手術方式是比較好的選擇。雖然本組患者在有效率、復發率以及中期病死率方面數據較傳統手術模式并未顯露其優勢,但對于前述較復雜危險的腫瘤情況更加適合。
正確掌握手術適應證,使用顯微配合框架立體定向微創技術進行手術治療腦部轉移腫瘤的治療效果令人滿意,利于術后愈合,可以減輕患者的疾病痛苦。
[1] 王飛,鄧東風,潘慶剛,等.肺癌腦轉移的顯微手術治療[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07(4):253-255.
[2] 焦慶芳,范振增,封小強,等.腦轉移瘤治療方法的對比研究[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3(2):361-361.
[3] 劉鳳強,江國華,芮奕峰,等.立體定向輔助顯微手術切除腦功能區病灶[J].浙江創傷外科,2006(4):312-312.
R828.3
A
1673-5846(2014)07-0249-02
牡丹江醫學院紅旗醫院腫瘤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