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騫
優質護理服務在精神科的臨床應用觀察
湯曉騫
目的 探討精神科病房實行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性。方法 針對個體差異,貫徹“以人為本”的護理原則,運用專業知識和經驗進行綜合判斷。結果與結論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加強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臨床療效,縮短療程。
優質護理服務;溫馨;關愛
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創優質護理服務是當前我國醫院改革的主旋律[1]。優質護理服務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及對治療的信任度,從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療效和減少復發。筆者就優質護理服務內容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優質護理服務不僅要求在護理工作上有所體現,還要在醫院環境中有所改善,為了使患者得到最佳的心情,護士要根據患者人群的不同、層次的不同、年齡的不同、對服務需求的不同設置單人間、雙人間、三人間、普通間等。活動大廳要寬敞明亮,配置電視機、音響機、沙發、空調等,每個病區都要有責任護士管床位,分擔病區展板,根據患者癥狀和不同愛好在走廊墻壁上配以明亮疾病介紹、山水字畫等。嚴格遵守精神科安全制度,努力營造輕松、自由、舒適的住院環境,讓患者感到家的溫暖,消除患者陌生感、恐懼感和孤獨感[2],豐富其日常生活,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優質護理服務的必不可少項目,通過健康教育傳達對患者關愛。每天組織患者上、下午各1 h時間,由護士主講精神疾病的健康宣傳知識、開展座談會、寫心得體會、組織學唱歌等。通過這些活動改善患者注意力及心理狀態,使患者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對生活充滿希望。
護士可以在執行各種治療時,邊實施邊講解,如給患者輸液時,告訴患者藥物的作用及相關注意事項,在約束患者時告知其約束的目的等。這樣患者易于接受,能促進和改進護患關系。
采取個別和群體相結合式教育,針對患者不同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疾病輕重程度、存在問題大小等進行耐心細致的說教來不斷提高患者的生活樂趣、改善其情緒、融洽護患關系、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護士對患者要使用文明用語,如“您好、請問、麻煩、拜托、謝謝、慢走”等。做到初到有迎聲、治療有稱呼聲、合作有謝聲、失誤有歉聲、出院有送聲,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被關愛。從而心情舒暢[3]。在各項護理操作上要做到人性化,做到操作前有解釋,操作中有安慰,操作后有交待,讓患者在舒心的狀態下安心接受治療。操作時要做到穩、準、快,動作要輕,操作過程中不斷觀察患者的反應及皮膚組織變化等。
為患者制訂詳細的每日起居、飲食表,并懸掛于病室內,內容包括每日定點起床、定點休息、培養患者有規律的生活,提高其自覺性和主動性。由于患者病情及個體差異會對飲食有著不同的需求,所以要給飲食上有特殊要求的患者制訂細致的一日三餐計劃,并同時征得患者本人的同意。通過合理膳食調理,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增加免疫力,減少并發癥,減輕醫療負擔。
優質護理服務可以為患者提供從入院到出院乃至出院后的全過程無縫隙護理,使護患關系融洽,護士從處處關愛患者角度出發,科學地解決臨床工作中一些護理問題,充分滿足患者需求,讓患者滿意,使病房秩序理想化、活躍化、制度化,保障了護理安全、杜絕護理糾紛,真正達到了患者滿意。
[1] 許楊.護士分層培訓與考核的方法[J].護理管理雜志,2006,6(7): 29-29.
[2] 李愛.護理在住院精神患者的應用探討[J].中山醫學報,2005 (27):74-75.
[3] 劉菲.護士關愛對患者的臨床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9(38): 918-918.
R473.74
A
1673-5846(2014)07-0285-01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復退軍人精神病院,內蒙古通遼 0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