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軍 董麗婷 馬文波 李 蔚
中藥在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的應用進展
倪志軍 董麗婷 馬文波 李 蔚
中藥;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應用
隨著鼻內鏡鼻竇手術的不斷發展,慢性鼻竇炎的診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但這并不意味著慢性鼻竇炎的徹底根治,內窺鏡鼻竇手術的目的是改變鼻腔內的異常結構、改善鼻腔的通氣引流,為鼻腔鼻竇黏膜的炎癥的良性轉歸創造必要的條件,顧之燕等[1]認為鼻腔鼻竇黏膜的炎癥,特別是慢性炎癥的良性轉歸需要經過長期的綜合治療實現。
鼻腔黏膜在內窺鏡鼻竇手術以后發生了新生病變,如黏膜水腫、囊泡形成、息肉再生等,以及鼻腔內分泌物較多,鼻涕倒流等情況。慢性鼻竇炎術后常常分為三個階段[2]:第一階段為術腔清潔或干燥階段(1~2周);第二階段為黏膜轉歸競爭階段(3~10周);第三階段為上皮化完成階段(11~14周)。其中一、二階段尤其重要,鼻竇術后鼻腔黏膜水腫明顯,慢性鼻竇炎術后術腔暴露,缺乏黏液清除功能,鼻腔黏膜表面纖維素滲出形成偽膜,黏膜處于反應性水腫狀態,容易受細菌和病毒的感染,且術后血性分泌物、黏稠涕往往較多。鼻涕分泌物增多與杯狀細胞和病理性腺體增生有關,這期間纖毛功能損傷較重,無法及時清除鼻腔及鼻竇內的分泌物,因此,促進黏膜分泌結構和纖毛的修復以及黏液纖毛輸送功能的恢復是治療慢性鼻竇炎的重要環節[3]。因此,加強慢性鼻竇炎鼻內窺鏡術后的綜合治療,對于徹底治愈慢性鼻竇炎是很有必要的,研究中藥在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的應用,現報道如下。
目前,慢性鼻竇炎的機制不明確,考慮與感染、鼻腔鼻竇解剖結構異常和變態反應等有關。西藥在治療本病時主要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主要包括抗炎藥物、減充血劑、黏液促排劑和全身抗組胺藥物。現代臨床證明,短期抗生素治療對慢性鼻竇炎的治療無效[4],國外臨床報道推薦應用抗生素用量為全身劑量的一半,療程要大于12周,由于應用時間長,因此國內不易被廣大群體所接受,患者的依從性較差。糖皮質激素以局部應用較多,全身使用副作用較大,不作為常規使用。由于減充血劑長時間應用能夠對鼻黏膜纖毛系統造成損害,因此應用時間不易超過7 d。因此,臨床上很多西藥的使用受到限制。倪志軍等[5]認為慢性鼻竇炎多屬于虛證或虛實夾雜證,其中多以肺脾臟氣虛損為本,并與“濕、熱(火)、虛”關系較為密切,再者鼻內鏡手術致使脈管破損而出血,血停留聚積于鼻腔、鼻竇內形成離經之血,且在這期間鼻腔內纖毛損傷較重,不能及時排出和消散離經之血,使其成為有形之邪——瘀血,阻滯鼻腔內氣機。在治療慢性鼻竇炎術后的患者提出了清熱利濕、化瘀排膿、益氣消腫的治療原則,并應用鼻竇舒合劑取得良好的療效。夏紀嚴等[6]觀察中醫綜合治療對不同病理類型慢性鼻竇炎內窺鏡手術后鼻腔黏膜上皮化具有促進作用,并能縮短鼻腔的清潔時間,其中清潔時間為(20.8±3.8)d,上皮化時間為(58±5)d,較其他組均具有顯著性差異。現代藥理證實[7],黃芩、白芷、魚腥草等中藥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抗過敏和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針對本病的病因進行治療。
鼻腔沖洗目前在鼻科疾病中應用較為廣泛,可以用于慢性鼻炎、鼻竇炎、變應性鼻炎以及鼻竇炎鼻內鏡手術后、鼻腔放療后,國內外醫院以0.9%氯化鈉注射液術后沖洗為主,則有利于鼻腔分泌物的排出,減輕黏膜水腫,促進黏膜及纖毛功能的恢復沖洗后噴入激素類藥物,可使藥物均勻噴散于術腔,并能夠到達術腔已經開放的竇口竇腔內,使藥物直接作用于黏膜,提高局部有效藥物濃度,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更充分的發揮藥物抗炎、抗水腫的作用,從而減輕術后鼻腔黏膜水腫、滲出及息肉樣變和囊泡形成,改善鼻腔通氣引流[8]。目前,很多研究報道,中藥鼻腔沖洗液能有效促進鼻內鏡手術后的術腔康復過程[9],能夠明顯減輕術腔病變,加快鼻腔黏膜纖毛傳輸速度,較鹽水對照組療效明顯。
中藥霧化吸入能夠抗炎抗菌、消除鼻腔內黏膜水腫,清潔鼻內分泌物,并能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纖毛功能恢復等作用。常用藥物白芷可以益氣固表、解毒排膿、利水消腫;黃芩能降低毛細胞通透性,抑制變態反應;辛夷含有檸檬醛、丁香油酚等生物堿,能夠斂濕、保護鼻腔黏膜,使分泌物減少;黃芪經試驗證實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IgE、IgM水平,增加人體白細胞誘導干擾素產生能力,促進細胞生長和再生等。陳國春等[10]采用化濕通竅液霧化吸入治療鼻竇炎鼻內鏡術后,將黃芪、黃芩、茯苓等中藥水煎、過濾、滅菌用于鼻腔霧化吸入治療,并經統計看出,此組患者較對照組在術腔清潔時間、術腔上皮化時間、鼻纖毛傳輸速率等方面均有顯著性差異。陳艷春等[11]在應用中藥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鼻竇炎術后的臨床觀察證實,中藥霧化吸入具有明顯的抗炎和抗過敏作用,能明顯改善慢性鼻竇炎術后鼻腔黏膜水腫情況,且對鼻腔黏膜無刺激性。
穴位貼敷是中醫臨床常用的外治方法,以中醫理論為基礎,通過局部取穴和全身取穴相互結合,通過穴位和藥力相互結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中國古代關于穴位貼敷的理論記載頗多,早在《黃帝內經》當中就有“內者內治,外者外治”的論述,此后在很多的醫家醫書中逐漸認為“內者也可以外治”,穴位貼敷在內婦兒科都達到了很大的發展,在耳鼻喉科應用也逐漸廣泛起來,可以用于喉痹、乳蛾以及耳鳴、耳聾、鼻鼽、鼻淵等多種疾病。趙勝堂[12]認為穴位貼敷治療耳鼻喉科疾病主要通過三方面發揮作用,一是穴位的刺激和調節作用,二是藥物吸收后的藥效作用,三是兩者之間的綜合疊加作用,可以起到抗菌消炎、提高免疫的作用,這與慢性鼻竇炎及其術后的病理特點是相同的。中藥穴位貼敷在治療慢性鼻竇炎術后尚無大量的臨床報道,目前,已開始采用穴位貼敷治療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的臨床應用,但仍需要廣大的醫務人員探討應用與觀察。
[1] 顧之燕,許庚.鼻腔鼻竇黏膜炎癥性反應及其轉歸[C].全國鼻內鏡微創手術學習班資料匯編,2005:5-5.
[2] 許庚.內窺鏡鼻竇手術的圍手術期處理[J].全國鼻內鏡微創手術學習班資料匯編,2005,5:136-136.
[3] 葉進,李源.綜合治療在慢性鼻竇炎及鼻竇炎黏膜炎癥恢復中的作用[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6,13(1):28-28.
[4] Fokkens w,Lund V,Mullol J,et al,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rhinosinusifis and nasal polysps[J].Rhinilogy Suppl,2007:H36-36.
[5] 倪志軍,馬文波.慢性鼻竇炎術后服用鼻竇舒合劑的臨床研究[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2,35(1):31-32.
[6] 夏紀嚴,李云英.中醫綜合治療對不同病理類型慢性鼻竇炎術后鼻腔上皮化的影響[J].新中醫,2006,38(7):25-25.
[7] 王本祥.現代中藥藥理與臨床[M].天津:天津翻譯出版公司, 2004:494,961,1362.
[8] Small C S,Hernandez J,Reyes A,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mometasone furoate nasal spray in nasal polyposis[J].J Aallergy Clin Immunol,2005,116(6):1275-1281.
[9] 張治軍,張弢.中藥鼻腔沖洗對術后鼻竇炎康復的促進作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0,18(5):253-253.
[10] 陳國春,袁得材.“化濕通竅液”霧化對Ⅱ型鼻竇炎鼻內鏡術后臨床療效觀察[C].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第十六次全國交流會,2010:531-534.
[11] 陳艷春,陳志凌,尹文華.中藥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鼻竇炎術后58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2,47(3):174-174.
[12] 趙勝堂.中醫穴位貼敷在耳鼻喉科中的應用與創新[C].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第十六次全國學術交流會,2010:145-145.
R765.4+1
A
1673-5846(2014)07-0287-02
威海市中醫院耳鼻喉科,山東威海 2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