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吉林日報社,吉林 長春 130000)
增強經濟報道的可讀性
□王 丹
(吉林日報社,吉林 長春 130000)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進一步發展,經濟發展與信息流通程度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經濟報道的地位日益提高,在報紙宣傳中,它所涉及的領域不斷拓展,比重不斷增大,已經成為新聞傳播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提高地方黨報經濟報道的貼近性與可讀性,是黨報增強權威性、公正性、服務性的必然要求。本文從經濟新聞的特點出發,發現并分析當前經濟新聞報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增強經濟新聞可讀性的措施。
經濟新聞 特點 存在問題 可讀性 措施
當今經濟領域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展,新名詞不斷涌現并且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深入,與社會新聞類報道不同,經濟報道存在著羅列數據、單純的政策詮釋、理論化的說教等問題,使得報紙可讀性不高,親和力不強。那么,如何使經濟宣傳生動活潑,引人入勝,以適應改革的不斷深化和讀者的更高要求呢?筆者對此試作分析,希望能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經濟新聞,就是新近發生的具有新聞價值的經濟活動或經濟工作事實的報道。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經濟新聞包括經濟消息、經濟通訊、經濟調查報告和經濟時事評論等;狹義的經濟新聞專指經濟消息。本文主要針對的是廣義的經濟新聞,它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專業性——專業性主要是指在新聞信息的選擇、發布與提供的專業性;新聞信息分析的專業性;新聞信息服務方式的專業性。
抽象性——抽象性主要是指它是關于數字和一些抽象的決策、趨向、預測的,通常不能給民眾以具體事實的立體描寫性感受或帶來視覺沖擊,很難用直接的形象來表達。
大眾性——大眾性最主要的是指其受眾面比較廣闊;其次,經濟新聞報道的內容不僅涉及到商業、金融、財經方面,且也可以涉及到政治、社會等領域。
預測性——如果我們關注一下已經發表的大量經濟新聞,就會發現,不少報道中會有多種時態,把過去、將來無形中變成了現實,以致人們在有些經濟新聞中需要為焦點事實尋找確切的時態。
拓寬報道領域——經濟生活是一個多彩的世界,反映經濟生活的經濟新聞也應該靈活多變。要增強經濟新聞的可讀性,就必須改變經濟報道題材狹窄的現象,把報道觸角伸向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市場是一面多棱鏡,要及時了解百姓所需,從生產者和消費者都關心的市場中去找經濟新聞,通過對市場的供需、價格變動、消費熱點等老百姓司空見慣的各類經濟現象不同側面地分析,發現鮮活的新聞素材,利用詳實的事例和生動形象的語言表現出來,引導讀者全面、客觀地認識和思考,顯然會滿足其要求。
發現鮮活的新聞素材——如何發現鮮活的新聞素材?從事經濟新聞報道的從業人員平時一定要做一個有心人,不僅要及時了解百姓所需,還要抓住市場,從生產者和經營者都關心的市場中找經濟新聞。通過對市場的供需、價格變動、消費熱點等老百姓司空見慣的各類經濟現象中,發現鮮活的新聞素材。當代經濟生活與普通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面對日益擴大的經濟新聞,讀者群的通俗化、大眾化成為經濟新聞的必然選擇。通過鮮活的新聞素材,才能幫助百姓解疑釋惑,引導他們正確地理解國家的經濟政策。同時,在報道主題、觀察角度、報道對象上有新的思路。在報道主題上強調所傳播的信息對受眾有用,讀者看報除了了解新聞,更希望從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服務。
善于活用數據——大量用數據說話是經濟新聞的一個顯著特點。在表現經濟成就、探討經濟問題時,數據所起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數據運用得當,可以增強經濟新聞的可讀性,起到較好的宣傳效果。具體運用數據時,我們可以靈活地變換數據的出現形式,便于讀者理解,使人讀起來容易記而又不枯燥。
克服經濟報道的“無人化”——經濟新聞可讀性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新聞中見物不見人,見事不見人。活生生的人的活動,完全被枯燥的數字和繁多的措施淹沒了。不少記者成了“材料記者”,經濟新聞基本是條條加數字。這樣的新聞,讀者怎么不倒胃口呢?經濟報道要圍繞人來展開。只有重視經濟活動特別是人物活動的現場描寫,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才能使經濟新聞“活”起來。經濟改革的大潮沖擊著社會的每個角落,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因此,在經濟宣傳中,我們還注意不僅僅把筆尖對準廠長、經理和幾個先進、冒尖人物,而是把大量的筆墨灑向最大的讀者群——普通勞動者。
形式上的多元化——有人認為,經濟報道很嚴肅、很簡單,只要有確切的數字,把事件說清楚就行了。因此,我們經常看到數字填充的經濟消息或通訊。隨著經濟報道功能的轉變和報道范圍的拓寬,需要大量的解釋性報道、綜述性報道和思辨性報道。因此,寫作方法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調查報告式的綜述,可以是夾敘夾議式的述評,或是專家訪談,或是讀者來信,手記式的雜感。
總之,經濟新聞報道也只有與受眾的經濟生活直接聯系起來,把跟受眾的利害、興趣最接近的那些經濟信息提供給他們,才能為他們所認同,當然也就有了親和力,可讀性也會隨之提高。
[1]孫婭.如何增強經濟報道的可讀性[J].新聞界,1996,01:37.
[2]孫婭.淺談增強經濟報道的可讀性[J].新聞與寫作,1997,0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