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國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中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后,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在全世界各個領域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對中國的語言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漢語熱”不斷升溫。自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都首爾成立開始,經過近10年的發展,“443 所孔子學院、646 個中小學孔子課堂,漂洋過海,在120 個國家和地區安家落戶;71 個國家400 多所大學還在排隊申辦”,[1]“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已超過一億”。[2]“調查數據顯示,在全球已建立孔子學院和孔子學堂的國家,80%都與中國經貿關系密切,經貿關系越密切,孔子學院和孔子學堂建得越多。所以,掌握商務語言是順利開展商貿活動的基礎”。[3]可見,大部分外國人學習漢語是以商務交往為目的的,傾向于從事經貿領域的工作,需要學習商務漢語的專業知識,商務漢語課程應運而生。
商務漢語教材是提高商務漢語教學質量的核心要素“三教”(教師、教材、教法)之一,“是商務漢語教學總體設計的具體體現,是對外漢語教師展開課堂教學活動和測試的依據,也是第二語言學習者獲取第二語言材料的主要來源”。[4]我國商務漢語教材的出現早于商務漢語教學。最早的商務漢語教材是《外貿洽談500 句》,出版于1982年,是由北京語言大學的前身——北京語言學院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前身——北京對外貿易學院聯合編寫的。“自此以后,商務專門用途的漢語教學開始在中國出現”。[5]商務漢語教材的出版呈現出以下特點。
自《外貿洽談500 句》出版以來,優秀的商務漢語教材不斷涌現。1989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張劍編著的《當代中國經濟概況》,1991年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出版了最早的供長期進修漢語的學生使用的商務漢語教材——《外貿口語30 課》和《外貿寫作》,至今仍在國內外被廣泛使用。據統計,從1982年到2000年的18年時間里,國內出版的商務漢語教材僅有10 種左右;而到了2005年,國內出版商務漢語教材約有40 種,[6]商務漢語教材的出版加速增長的態勢已開始顯現。商務漢語教材數量的增加與國家漢辦對推廣商務漢語的重視有著密切的關系。國家漢辦組織的測試第一語言非漢語者從事商務活動所應具有的漢語水平而設立的國家級標準化考試——商務漢語考試(BCT),從2006年開始每年定期在中國和海外舉行。此后,商務漢語教材的出版迎來了繁榮期,出版了很多高水平的商務漢語教材,如:《縱橫商務漢語》系列商務漢語教材、《新思路》系列商務漢語教材、《爾雅中文》系列商務漢語教材以及《卓越漢語》系列商務漢語教材等。
2000年以前,國內出版商務漢語教材的出版社僅有華語教學出版社、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3 家,200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也加入到了商務漢語教材出版的行列。隨后,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國內著名出版社也紛紛出版了商務漢語教材。可見商務漢語教材出版的受關注度顯著提升。從最早的商務漢語教材的出版到現在僅有30多年的歷史,還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尤其是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商務漢語教材出版面臨更多的發展契機。
1995年出版的由黃為之主編的《商務漢語》是一部電視教學也就是遠程教學片的配套教材,是國內最早出版的多媒體商務漢語教材。隨后,1997年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由李憶民主編的內含文字、錄音、錄像3 種形式的《國際商務漢語》立體教材。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教材開始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因為多媒體教材聲情并茂,易于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目前國內較為流行的《縱橫商務漢語》系列商務漢語教材、《新思路》系列商務漢語教材、《爾雅中文》系列商務漢語教材以及《卓越漢語》系列商務漢語教材等都配有多媒體光盤。
在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網絡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形勢下,讀者閱讀習慣和閱讀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大量的讀者開始購買和閱讀數字出版物。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持續增長。包括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閱讀、PDA/MP4/MP5 閱讀等的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達到50.1%,首次超過半數。這充分說明了數字出版越來越得到人們的接受與喜愛,其主要原因在于數字出版具有其獨特的優勢。
形式豐富。比起傳統的紙質出版來說,數字出版的形式更為豐富。正如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志社社長、同方知網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明亮所說,在大數據的影響下,數字出版“在形式上,綜合文字、圖片、音視頻、動畫、軟件模擬、數值模擬等多種形式的多媒體學習與研究產品,將為讀者展現一幅幅立體化、可視化、動態化的知識地圖,把讀者的思維帶進無限的知識空間和想象空間”。[7]作者還可以充分借助微博、微信等工具,與讀者形成互動。
資源豐富。數字出版資源比傳統的紙質出版資源更為豐富。因為數字出版既可以通過將傳統的紙質出版物數字化充分利用其資源,也可以創造更豐富、更新穎的完全不同于紙質出版物的數字化內容。
目前,教材的數字出版已引起國內出版界的關注,一些教材出版社已開設數字出版和電子圖書業務。李冰對國內50 家主流教材出版社的調查表明,開展數字出版的出版社有15 家,占總數的30%。[8]從這一數據來看,開設數字出版的教材出版社所占比例仍然不高,關注到商務漢語教材的數字出版及電子圖書業務的教材出版社則更是寥寥無幾了。隨著計算機、手機和電子閱讀器的廣泛應用,數字出版必將為商務漢語教材的發展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數字出版可提高商務漢語教材的時效性。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給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商務活動已不僅局限于國際貿易和有形的商品。全球每天都有許多的商務活動在進行,盡管在商務漢語教材出版領域不斷有新教材涌現,也不斷有已出版的教材更新再版,但是仍無法展示商務領域瞬息萬變的情況,因為教材從編寫到出版需要經歷較長一段時間,教材出版時課文中的內容可能滯后于商務活動的發展,而數字出版則比傳統的紙質出版更易于實現快速更新。
其次,數字出版促進商務漢語教材的開放性。一部商務漢語教材的內容是有限的,而商務領域所包含的信息量巨大,學習者因國籍、企業、崗位等的不同,其學習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很難滿足方方面面的需求,而且商務活動中出現的新情況,如微信支付等也很難及時補充到教材中。數字出版則可以使商務漢語教材更具開放性,編者可以隨時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修改,將新詞匯、新知識添加到教材中。
再次,數字出版可增強商務漢語教材的互動性。商務漢語是一個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習者學習商務漢語,目的是為了提高應用商務漢語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教師在講授教材上的商務術語、背景知識等內容以外,很難實現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將學到的知識模擬演練。數字出版的商務漢語教材可以實現互動性,學生在課后也可以自己進行模擬演練,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
在大數據時代到來的今天,數字出版為商務漢語教材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加快數字內容產業發展。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傳播、消費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因此,加速推進商務漢語教材的數字出版進程,必將為商務漢語教學實踐帶來跨越式的發展。
[1]修建溝通中外的“心靈高鐵”[N].人民日報,2014-03-11
[2]首家中資機構參建孔子學院[N].人民日報,2014-03-11
[3]張越.發展商務漢語是我們的特色[N].語言文字報,2010-03-11
[4]吳晶.《商務漢語隨學隨用》與《通用商務漢語1》之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
[5]張黎.經貿漢語課程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6]張黎.商務漢語教學需求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3)
[7]尹琨,任曉寧.大數據開啟數字出版瑰麗想象[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11-28
[8]李冰.對外漢語教材出版的數字化模式探析[J].出版廣角,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