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發改委課題組
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關注的重大民生項目,也是各級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社會問題。多年來,杭州一直堅持把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與應用作為社會信用體系的核心內容,推進“三誠信一公信”基礎工程建設,形成了“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守信得益”的良好環境。
杭州市作為浙江省唯一的個人信用試點城市和首批企業信用試點城市,十多年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效明顯,信用規劃編制、信用平臺建設、信用理論研究穩步推進,城市信用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
信用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一是組織架構不斷健全。2002年,成立了以常務副市長為組長的“信用杭州”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由初期的18家增加到現在的42家;各區、縣(市)也相繼成立了信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2013年在杭州市信息中心(杭州市信息資源管理中心)的基礎上增掛了“杭州市信用中心”牌子。二是規劃計劃引領作用不斷強化。在規劃的引領下,建設完成了“杭州市政府聯合征信系統”,為政府信用數據共享和聯合監管提供了平臺。三是制度建設不斷深化。形成了“1+X”的文件制度,建立了成員單位年度信用工作總結機制,形成了工作協調制度,每年市信用辦將“年度全市信用建設工作要點”提交領導小組審議印發,重視課題研究。
信用信息平臺不斷完善。2008年3月,“杭州市政府聯合征信系統”啟動建設,經過一期、二期、三期(正在建設)項目建設,建成了由“兩庫兩系統兩服務”和“信用杭州”門戶網站組成的統一信用信息平臺。“杭州市政府聯合征信系統”項目的建成,成為了杭州市統一信用信息平臺,為推進信用信息發布、應用和開展政府部門聯合信用監管以及社會化服務,奠定了基礎。
行業信用監管成效顯著。行業信用信息系統建設是推進杭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管理領域,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參與金融領域的全國統一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建設;在工商管理領域,建成了“信用寶”網絡監管系統,對工商企業可以進行信用信息監測、信用公示、信用自查、信用投訴、發布消費警報、實行信用分類監管等工作;在工程管理領域,建成了“杭州建設信用網”,對建設企業的信用情況進行公開和管理,設置了信用曝光、信用記分動態、信用排名等用戶最關心的欄目。
信用信息應用逐步推進。一是平臺應用有起色。在行政管理中,有關部門通過“杭州市政府聯合征信系統”查詢信用記錄。二是行業應用有特色。在交通、工商、稅收、旅游、環保、文化等行業采取限制準入、分類監管、信用公示等措施,加大企業失信成本;在司法領域,將被執行人失信信息上傳至“杭州市政府聯合征信系統”供政府部門進行聯合監管,并聯合其他部門,對被執行人采取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費、限制貸款、禁止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等舉措;在民政、食品藥品等部門委托社會第三方評級機構分別開展對社會組織、藥品批發企業開展信用評價,并將信用評價結果作為綜合評估的重要內容;在農業、醫療、科技、安監等部門分別給農戶、醫務人員、科技人員、施工企業建立誠信檔案。
在看到工作成效的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比如,信息歸集質量有待提高、評信用信機制有待建立、信用規章制度有待健全、信用中介市場有待培育、誠信守信環境有待營造等等。這些都需要下大功夫予以破解。
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與應用的基本思路是堅持“政府推動、平臺支撐、部門合力、應用為先、制度規范、市場培育”的原則,以“一平臺四體系”為核心,積極推動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和應用。
在信用平臺建設上求完善。一是以信用發布、信用查詢、信用記錄和信用核查四大功能為核心,以“統分結合、共建共享,應用聯動、互惠互利”為原則,進一步優化平臺架構體系。二是逐步歸集部門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公共事業單位的欠費記錄,探索與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人民銀行和金融機構實現信用信息共享,進一步擴大信息歸集范圍。三是注重信用指標體系建設,建立信息比對處理機制,建設外地戶籍人員信用信息統一管理平臺,提高信用信息的完整性、時效性和實用性,進一步提升信用信息質量。四是搭建內網虛擬化群集,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個人和企業“信用代碼號”編碼標準,進一步加強平臺技術支持能力。
在信用信息公開上求突破。一是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有關規定,加大信用信息的公開力度。二是發揮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作用,使其成為全市綜合性公共信用信息的統一對外發布平臺,依法開放公共信用信息綜合查詢功能,為社會公眾獲取信用信息創造有利條件。三是加強與阿里巴巴合作,推進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與阿里集團網絡信用體系對接,為網上在杭商戶創建信用檔案,打擊假冒偽劣和詐騙行為,規范網上交易市場;依托市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建立在杭誠信電商賣家(個人和企業)信貸、擔保推薦目錄,為銀行、擔保公司、風投公司等信貸、擔保、投資活動提供參考。四是充分利用市民卡及其網點在杭州市全面普及的優勢,將市民卡或身份證作為個人信用的查詢憑證,在其網點設立個人信用查詢窗口,可憑卡打印本人的信用檔案。
在信用產品使用上求實效。一是積極發揮政府部門的帶頭示范作用,在政府采購招標、評優評先和政府資金扶持等具體工作中重點推進信用記錄使用,將信用產品作為實施行政管理的重要參考,維護政府公信力。二是充分發揮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綜合性作用,加強信息挖掘,構建信用評估模型,分析行業信用變化趨勢,開展行業信用發展報告研究。三是探索把市民卡打造成為杭州市民的“誠信卡”,在卡上搭載個人信用檔案或公共信用信息記錄,并在醫療衛生、公共交通、數字校園、公園年卡和教育培訓等領域拓展信用便民服務應用,將“誠信”理念滲透到日常生活。四是探索引入信用積分機制,在外來人口入戶、中小學就學擇校等社會管理領域,將信用積分作為重要參考指標,倡導“誠信有價”的信用理念。
在信用市場發展上求規范。一是倡導政府通過招投標的方式,購買和使用第三方信用服務,開展主管行業信用評估工作,以促進行業信用建設。二是建立開放公共信用信息的資格審查制度,依托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向符合開放條件、信譽良好的信用服務機構開通公共信用信息獲取渠道。三是積極鼓勵行業協會制定能夠體現各自行業特點、具有實際操作性的行業信用評價標準,為信用報告在各類商業信用交易活動中推廣奠定基礎。
杭州市信用體系建設雖然走在全國的前列,但十八大以后各地加快了信用建設步伐,加大了人力物力投入力度,杭州市要保持全國的領先地位,必須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切實落實各項保障措施。
組織機構保障。一是進一步明確信用辦職責。繼續由市發改委承擔市信用辦的日常管理工作,統籌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二是建立信用辦成員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組織召開工作會議,解決問題,加深合作。三是成立重點領域應用聯動推進小組。建立重點領域聯動應用推進小組,明確牽頭單位和配合單位,落實工作職責和目標任務。四是推進行業部門信用組織機構建設。市信用辦成員單位可根據工作需要,明確本部門信用工作的具體負責處室。五是強化市信用中心建設。力爭在中心內部設置1-2個信用工作的專職部門,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分工。六是啟動區、縣(市)信用機構建設。成立信用建設的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明確工作職責、落實工作任務。七是加強人員保障力量。要在市信用辦配備信用工作的專職人員,積極爭取和擴充信用工作人員編制。
制度規范保障。一是建議啟動立法程序,將《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和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列入2015年市政府立法項目;二是建議由市委、市政府聯合印發《杭州市在行政管理中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的實施意見》;三是建議由市政府印發《杭州市社會法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管理辦法》和《杭州市自然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管理辦法》;四是建議由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歸集目錄》。
考核機制保障。建議將“信用杭州”建設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對市直部門及區、縣(市)的綜合考評。考核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和共享、信用建設工作的推進和信用信息應用等工作的完成情況。
工作經費保障。由市財政設立信用工作專項經費,用于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建設和維護、信用課題研究、信用示范區(企業)認定、信用成員單位考核、信用人才培育以及信用宣傳教育等工作。各區(縣、市)、各部門也要加大資金投入,根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需要,將經費納入本級預算。
信息安全保障。一是發揮信息安全技術的保障作用。采用防火墻、安全審計、訪問控制等技術,提高信用信息傳輸安全;采用CA認證、使用授權、模糊處理等措施,提高信用信息的使用安全;采用雙機或異地備份、數據加密存儲、定期巡檢等手段,提高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系統穩定性、可靠性。二是加強人員管理和操作規范。建立信用機房管理制度,加強信用信息查詢和使用的權限審核;定期組織人員開展信息安全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和技術能力;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和使用的保密協議制度,明確信息泄露責任,加強安全保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