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逸 姚海濱
信息消費是信息經濟的引擎。據專家測算,信息消費每增加100億元,將帶動GDP增長338億元,信息消費被寄望成為繼房地產、汽車之后的最大熱點。國務院出臺的《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提出,2015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2萬億元,其中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4萬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陔娮由虅?、云計算等信息平臺的消費快速增長,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8萬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由此可見,國內信息消費市場規模巨大。
無論在基礎條件、居民收入水平、支付能力、消費習慣甚至是國民素質方面,浙江啟動信息消費都具有比較和先發優勢。如何抓住歷史機遇,通過進一步促進浙江企業和個人的信息消費,帶動浙江經濟加快發展和轉型升級,并引領相關產業占領更大范圍(全國乃至世界)的信息消費市場,值得引起我們深思。
一是真正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上升為省級層面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建設。將信息基礎設施上升為與鐵路、公路、電網等同等重要的戰略性基礎設施,由省政府統籌規劃和建設,納入財政預算。通過寬帶提速、4G網絡技術推廣、三網融合等,暢通信息高速公路,保障信息基礎設施的均等化和廣覆蓋,降低資費成本,為擴大信息消費創造先決條件。特別重視云計算數據中心、物聯網核心平臺、大數據應用研究等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意義的信息項目建設,引導各類資金加大投入。繼續支持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等建設,搶占相關行業和領域的制高點。
二是構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費環境。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方面的法規制度,嚴格保護信息消費的企業商業機密和居民個人隱私,加強對網絡信息販買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大對信息類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強互聯網安全技術研發應用,鼓勵企業開發安全可靠的信息技術產品。
三是出臺一攬子鼓勵信息消費政策。加大對本省企業生產的信息技術軟硬件產品和服務的采購支持。對浙江重點行業信息化、重大信息系統工程,實行激勵性和約束性政策,引導采購本省的產品與服務。開展信息產品以舊換新活動,對升級換代信息產品采購予以補貼。實施信息通信技術消費資助政策,設立信息消費救濟制度,對城市殘疾人員、貧困人口、老年人以及偏遠農村、海島人口購買移動電話、計算機、數字電視以及網絡寬帶接入服務進行補貼。
四是重點促進民營中小企業的信息消費。引導和鼓勵中小企業,積極擴大信息消費,促進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生產制造、運營管理和市場開拓的水平。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網絡,積極引導信息通信技術廠商、專業咨詢機構、科研機構等社會資源有效對接中小企業信息消費的市場需求。通過產業集聚區、開發區、行業協會等,鼓勵龍頭企業通過信息化的方式來改造提升價值鏈,帶動中小企業信息消費,實現信息互助。
五是大力發展基于信息技術的生產性服務業。聚焦工業設計、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等領域,加快發展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以阿里巴巴等大企業為龍頭,打造新型互聯網行業的產業聯盟,整合浙江線上線下各行各業,形成互幫互助的“浙江網商”群體,再造一個“網上浙江”市場。
六是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加強涉農信息資源整合推廣,通過網絡、微信、數字電視等渠道開展特色農產品直銷活動,根據訂單定產、品質定價,降低營銷成本。加大對農民信息技術使用技能的培訓,提高科學素養,激發農民對信息通信技術產品的潛在消費需求。
七是加快信息消費配套產業發展。結合浙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優勢,大力發展數字出版、互動新媒體、移動多媒體等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數字影音、游戲、動畫等數字內容產業,擴大浙產影視娛樂作品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