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奇鳳
近年來,隨著浙江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銀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其金融創新意識不斷增強。商業銀行只有以市場為導向,在遵循市場法則和現代商業銀行運作規則前提下,選準創新的著力點,實施有規劃、有步驟的服務創新,才能提升社會化服務功能,贏得競爭優勢。因此,積極致力于金融服務創新成為浙江商業銀行改革與發展的必然選擇。
金融服務創新是商業銀行應對外部競爭壓力的關鍵手段,更是保證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浙江銀行體系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基本形成,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國外金融創新的影響,浙江商業銀行在創新實踐方面也作了很多努力和探索,在近30年的時間里,推出了不少創新產品與服務,但由于起步較晚,且受體制、政策和技術等多方面的影響,浙江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活動仍然存在許多不足。
當前,浙江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金融服務內容簡單,營銷機制不靈活。首先,商業銀行的個人金融服務營銷力量弱小,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改革開放以來,個人資金積累增長迅猛,中高收入者對高收益的金融資產需求旺盛,但國內卻遲遲沒有開發私人融資、投資理財服務,這壓抑了個人投資者的金融需求,導致私人金融市場發展緩慢。其次,由于浙江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機制還沒有完全轉變,其營銷機制活力不足,缺乏自覺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動力,始終沒有突破計劃經濟體制下以自我要求為中心的圈子,總以老大自居,迫使企業被動地接受金融服務。
缺乏協同一致、高效率的金融服務管理體系。良好的銀行服務管理體系是銀行營銷成功與否的根本保障。當前,國有商業銀行營銷體系不健全、管理水平低,處于散兵游勇、混亂無序的狀態,營銷活動不系統、不協調,缺乏整體合力,效果差、影響小,體現不出國有商業銀行應有的大家風范。
對市場環境和市場定位缺乏科學的認識和分析,缺乏系統性和戰略性。目前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在數量和質量上與國際金融創新有顯著的差距。一部分業務雖然發展較快,但是從整體上看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市場結構、收益和業務發展規模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差距很大。商業銀行面對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但對市場環境變化仍不夠敏感,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對不同的現實顧客和潛在顧客的需求特點及其變化趨勢的系統分析不夠,從而無法科學地進行市場細分和選擇目標市場。銀行服務創新產品缺乏長遠規劃,表現出創新活動缺乏系統性,不少新產品由于競爭激烈或時效性差而收效甚微。為了爭得市場份額,商業銀行之間競相建立網點、增設機構,也不惜采取種種手段。銀行之間由于市場定位的偏頗,在相互競爭的過程中,人為地刺激客戶的不良欲望,從而形成金融同業無序競爭的局面。
金融產品品種少、更新慢,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國內商業銀行創新手段停留在較低層次,針對市場需求獨立開發出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金融產品和業務很少。在此形勢下,各家銀行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創新品種,但目前開發的金融產品大多只是各行之間的模仿和復制,缺乏符合客戶需求的服務品種、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許多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廣泛采用的新品種還未引入,金融產品創新的規模、層次和深度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政府主導型的自上而下的創新組織體系,弱化了市場需求和商業銀行自身的創新沖動,使商業銀行無法內生形成適應市場需求的創新能力。
金融服務渠道結構不夠合理。目前,商業銀行的分銷業務得到較快的發展,許多銀行相繼開通了全國電子匯兌系統代替手工操作的傳統聯行結算方式,大大縮短了資金在途時間,但還應看到目前各行分銷渠道還存在許多不合理的現象,盲目競爭,盲目上網點,在設置網點上相互攀比,而對網點成本和布局的合理性缺乏研究,這種數量型擴張的方式不利于銀行服務效率的提高。
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服務觀念尚未真正形成。一是體現在一些銀行的管理者簡單地視市場營銷視為推銷,竭力將現有業務品種推銷出去,而不是根據客戶的需求系統完整地制定市場營銷策略。他們簡單地層層下達指標,用強制命令的方法開展經營活動,使違章操作等情況時有發生,導致銀行的整體形象被損害。二是體現在現有的金融傳播由于缺乏市場調研,針對性和有效性并不樂觀,甚至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未來,浙江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創新要克服發展障礙,必須通過科學、有效的手段來改變傳統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進而不斷提升服務創新水平。